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八段锦、颈椎牵引、中药熏蒸"三联"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9例。治疗组行八段锦功法锻炼、颈椎牵引、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目前常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法,以牵引疗法配合液体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医八段锦功法结合牵引、中药熏蒸"三联"疗法可以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改善和缓解颈部肌肉的力学失衡状态,增强颈部肌肉,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和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可行性,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2例单一节段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其中参照组采用坐位颈椎牵引配合治疗,试验组采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曲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82.35%,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8.24%、60.7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VAS和CASCS均得到改善(P0.05),但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VAS、CASC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仰卧位屈颈牵引配合电针、艾灸、推拿、中频脉冲治疗CSR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朱雪松 《中外医疗》2010,29(9):91-91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单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配合推拿手法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百劳滞针加灸配合后溪、手三里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颈百劳滞针加灸配合后溪、手三里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枕颌带牵引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疼痛评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和临床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和临床结局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NDI指数和治愈率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颈百劳滞针加灸配合后溪、手三里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综合推拿手法与颈椎自我康复手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自我康复手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推拿手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过程中,综合推拿手法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手法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采用手法推拿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值,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推拿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目的:评价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为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采用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7次;对照组单纯使用颈椎电脑牵引治疗,1次/d,每次30min,治疗14d。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强度,应用红外热成像仪采集健肢与患肢皮肤温度,并计算健、患侧上肢温度差值。结果:治疗中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4例。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健、患侧上肢皮肤温度差值低于治疗前(t=28.652,P〈0.01;t=64.214,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和健、患侧上肢皮肤温度差值亦低于治疗前(t=14.484,P〈0.05;t=84.425,P〈0.05);治疗组VAS评分和上肢温度差值治疗前后的差异较对照组明显(t=7.494,P〈0.01;t=5.321,P〈0.01)。结论:颈椎定点引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法,主要表现为缓解患者疼痛和减轻神经根压迫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液湿敷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连液(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地榆、大黄、黄芪、冰片)湿敷配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柏散(侧柏叶、黄柏、大黄、薄荷、泽兰)配合牵引治疗,两组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的减轻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连液湿敷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陈雪梅  李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182-1186
背景 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患病率较高,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颌带牵引、制动等,但是在治疗效果方面疗效不一,且治疗周期一般较长。目的 探讨美式整脊在社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4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手法矫正组进行手法矫正治疗6次,牵引组进行电动牵引治疗6次,每次10 min,牵引重量为患者体质量的7%~10%。观察治疗前后患者X线中生理曲度、椎体角度位移、椎间孔面积变化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颈椎角度位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间孔面积、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法矫正组椎间孔面积、VAS评分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矫正组治疗后椎间孔面积、V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组治疗后V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椎间孔改变与VAS评分变化呈线性正相关(r=0.564,P=0.023)。结论 手法矫正治疗在改善患者椎间孔面积,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效果;牵引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效果;手法矫正在改善椎间孔面积方面,改善患者症状方面优于牵引治疗;改善椎间孔面积与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持续牵引过程中配合多次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差异将其每组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为常规牵引治疗后行手法复位、持续牵引中配合多次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手段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更具优越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持续牵引治疗过程中联合多次手法复位,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加颈痛颗粒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内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颈部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定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和颈椎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颈椎牵引配合颈椎横突注射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臂痛麻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椎牵引配合颈椎横突注射综合治疗等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配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对照组只用颈椎牵引疗法,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配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2021年1月赣南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以颈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组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4周症状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0.83%(P<0.05)。治疗1~4周两组每周的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McGil疼痛问卷中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颈部椎旁注射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更佳,降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0例,阻滞组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行关节松动术,隔日1次,连续3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CASCS和VAS评分,并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半年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ASCS评分明显增高,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CASCS、VAS评分、临床疗效、半年复发率明显优于阻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联合颈椎旁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步理筋手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三步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或热敷)及颈椎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45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4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采用三步理筋手法配合中药熏蒸(或热敷)及颈椎枕颌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仰卧位定点牵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1组为治疗组,采用定点牵伸法治疗,另2组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颈椎牵引治疗和常规推拿治疗。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较好疗效,组内比较,P <0.05,其中定点牵伸法临床疗效优于颈椎牵引和常规推拿,组间比较,P <0.05。结论定点牵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间歇拔伸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推拿科就诊的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歇拔伸推拿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和对照组(常规推拿手法).使用国际公认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进行疼痛积分评价,观察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颈椎稳定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颈椎稳定性变化情况差异有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间歇拔伸推拿手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手法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  相似文献   

20.
吴宏松 《甘肃医药》2022,(8):719-72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3月到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均采用甘露醇、地塞米松、丹参液等药物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热奄包等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VAS评分及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针、灸、热奄包等中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颈椎牵引疗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