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胆热脾寒证而设。文章从多角度介绍了何庆勇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疑难病的临床经验,其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五个关键点:一是辨清主要方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方证是:口苦或口干,但头汗出,大便溏。二是柴胡剂量须是其他药物的2倍,临床实践证明柴胡量少则疗效锐减或无效。三是依古法加减,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属于柴胡类方,小柴胡汤方后的古法加减同样适用于柴胡桂枝干姜汤。四是重视煎服法,主张去滓再煎与日三服。五是注重经方叠用。  相似文献   

2.
经方多指《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剂,经方立法严明,配伍精当,虽历经千百年,若用之得宜,仍效如桴鼓.何庆勇副教授善用经方,强调方证辨证,指出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是畏风、肌肉疼痛、阴雨天加重、脉虚浮涩;推崇运用仲景本源相对剂量,特别强调附子的剂量;注重随证活用或叠用经方.临床使用桂枝附子汤治疗痹证,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3.
经方者,制方之意微妙精详,方证相应,效如桴鼓。文章较全面地叙述了何庆勇运用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何师认为临床应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有4点技巧,主要包括:一是重视以方证辨证来指导临床,凡是见到噩梦频作,脱发,易疲劳,少腹拘急,梦遗失精,脉虚的患者,使用多有疗效;二是采用经方的相对剂量,即桂枝:芍药:生姜:龙骨:牡蛎:大枣:甘草为3∶3∶3∶3∶3∶3∶2;三是提倡古法加减,可参考《小品方》: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枝,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成二加龙骨汤;四是临床上兼见其他症状可酌情合用真武汤、百合地黄汤、小建中汤等,以扩大临床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4.
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为水饮上犯证而设。泽泻汤的临床运用有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抓住主要方证与方证鉴别,泽泻汤的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呈持续性,头晕与体位无关,大便溏稀,舌体肥大异常,苔水滑或白腻,脉弦沉。其主要方证是:头晕,前额如有贴物,头晕与体位无关,舌淡胖,凡是符合上述方证者,用之皆效,且应当与苓桂术甘汤方证相鉴别。二是依照原方比例使用,泽泻与白术的比例应为5∶2,且应用重剂,常按照经方绝对剂量,用泽泻50~70 g,白术用20~28 g,量少则无效。三是依照类方加减以及经方叠用,依五苓类方加减,可在泽泻汤基础上加猪苓、茯苓、桂枝,取五苓散之意,可叠用茯苓杏仁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枳术汤等方剂。文章还列举了何师运用泽泻汤的两个典型医案。  相似文献   

5.
经方素有药专力宏,效如桴鼓的特点。大柴胡汤出自《伤寒杂病论》,能和解少阳、通泻阳明。何庆勇副教授擅长运用大柴胡汤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每每获佳效。何师认为临床运用大柴胡汤的关键点有4点:一是注重方证辨证,大柴胡汤的方证是:面色偏红,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胃脘部胀满,按之疼痛,大便干结或挟热下利,苔黄,脉弦而有力。力求抓主症,大柴胡汤的主症是口苦、大便干;二是重视腹诊,认为大柴胡汤的腹诊是按之心下满痛;三是遵循经方相对剂量,柴胡剂量一般应是其他药物2倍,生姜的剂量也应较大;四是经方叠用。  相似文献   

6.
经方历史悠久,用之得当,效如桴鼓。文章较全面叙述了何庆勇副教授运用经方甘麦大枣汤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方是医圣仲景为脏躁而作,条文主要是论述脏躁(更年期),情志郁结,血虚阴亏,心神失养,内火扰神而现喜悲伤欲哭。总结历代医家对此条文的理解,结合何庆勇老师多年临床经验,笔者指出运用甘麦大枣汤取佳效的关键在于:一是辨方证,凡是符合"喜悲伤欲哭"方证者,不拘妇人、男士或是儿童,均可用之;二是坚持原方原量,原方中的甘草、浮小麦、大枣三药不可缺一,浮小麦必须用仲景本源剂量;三是应注重经方叠用。  相似文献   

7.
甘草干姜汤为经典名方,出自《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何庆勇老师长年研习仲景之法,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认为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肺中冷之虚寒证,临床与肺痿的治疗应有所区别。其中对甘草干姜汤的运用常立起沉疴。何庆勇老师运用甘草干姜汤的经验有以下方面:一是方证辨证,擅抓主证,甘草干姜汤方证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便频或失禁,不喜饮水,小腿挛急,偏怕冷,舌淡,苔滑,脉浮或弦。其中主证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腿挛急,偏怕冷。二是遵循原方剂量,甘草与干姜的用量比例为2∶1,生甘草常用12~24 g,干姜常用6~12 g。三是注重经方中药物的炮制法,古方药物的炮制与现今多有区别,现今甘草干姜汤应用生甘草与干姜。四是临床适时的叠用经方,在观察患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可将甘草干姜汤与其他经方合用以提高疗效。同时,临床运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肺中冷的患者,何庆勇老师认为其应在生活作息及饮食上进行调护,生活作息中应注意避风寒,饮食方面应忌食生冷,以求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较全面地总结了何庆勇副主任医师运用《伤寒论》中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经验。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何师认为苓桂术甘汤的病机是中焦阳虚,水饮上犯,并指出运用苓桂术甘汤取佳效的关键在于:一是辨方证,凡是符合"动则心悸,动则头晕"方证者,无论是心律失常、高血压病、脑梗死,均可用之,并多有效验;二是力求原方原量,遵循仲圣原方药物配比,及重用茯苓30~60 g;三是经方叠用;四是借助类方思想化裁经方。  相似文献   

9.
经方者,方义理渊深,配伍精妙,若方证相应,其效若神。本文较详细介绍了何师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主要包括:方证辨证,凡是见到胃脘胀满,舌红苔白或舌淡苔黄之寒热错杂证,均可用之;强调遵循经方原比例;注重类方思想加减和古法加减;临床上兼见其他症状可酌情叠用其他经方,以扩大临床治疗范围;注重煎服法,强调去滓再煎等。  相似文献   

10.
桂枝甘草汤治疗50例失眠的经验刘景超,郭炳新译(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失眠/中医药疗法,桂枝甘草汤/治疗应用用于治疗失眠的汉方药物有多种本次。我们对以入睡困难为主诉的失眠患者投以桂枝甘草汤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对象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1.
文章叙述了何庆勇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主要包括谨守病机,辨证求因,指出心律失常的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气虚、阴虚、阳虚,标实为水饮、痰浊、热蕴、气结、络阻。立法分明,擅用经方,提出采用益气养阴复脉法(炙甘草汤)、温通心阳法(桂枝甘草汤)、温阳化饮法(苓桂术甘汤)、扶阳利水法(真武汤)、温阳化痰法(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和解泻热安神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行气散结通络法(旋覆花汤)治疗心律失常。何老师力抓主症,活用经方,注重药物剂量比例及煎服方法,形成独特的临床经验,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1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张仲景用以治疗因误治而致阴阳离决的阳浮于上,阴陷于下的烦躁证。临床上若因误用辛热刚烈的药品,致火热亢盛,而又用苦寒泻下,使阴气受伤于下,造成阴阳离隔的烦躁现象,便可用此方治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笔者采用《伤寒论》中桂枝甘草汤治疗3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3岁;病程短者1年,长者11年。病例选择以胸闷、气短、心悸喜按为主要症状,心电图检查为右束枝传导阻滞,供血不足。疗效判定服药一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好转九成,或基本消失者为显效;病情减轻六至七成者为好转;稍有好转或症状不减轻者为无效。用法桂枝10~20克甘草5~10克,以开水浸泡,代茶徐徐服之。此为一日量,连服15~20日为一疗程。治疗结果 30例中.显效2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典型病例侯××,女,50岁。平时经常心慌、气短、自汗、乏力、腹胀、纳差、全身关节  相似文献   

14.
桂枝附子汤与甘草附子汤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普遍认为前者偏于表阳虚,后者则是表里阳虚。而从方药的比较可知,桂枝附子汤中含有姜草枣,兼顾脾胃营卫的生化,如桂枝汤之意属"表中之里";甘草附子汤中则不用姜枣,且见"骨节疼痛",如麻黄汤之意属"表中之表"。再以风湿三方与《金匮要略》多条经文比较,可知仲景风湿三方应属历节病范畴,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表郁比甘草附子汤更重。  相似文献   

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共治疗心阳虚型心悸23例,患者年龄均在55岁以上,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3例。其中快速房颤11例,窦性心动过速8例,频发室性早搏2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患者自觉心中悸动不安,不能自已,或伴惊恐感,或有汗出。  相似文献   

16.
1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现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组方巧妙,用药精当,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近年来各种期刊杂志公开发表的论文,做系统性的回顾及分析,对临床合理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方,具有益阴荣筋,缓急止痛作用。《伤寒论》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寒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干姜甘草汤予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予之,其脚即伸。……。”方剂组成:白芍药3钱生甘草3钱。方解:白芍味苦、微涩,平,有缓和滋补之力;甘草味甘,性平,有缓和滋润之功。二味相配,具有益阴荣筋,缓急止痛的作用。适应症:主要适用于诸种痛证(胸痛、胁痛、腹痛及手足拘急疼痛),兼能止汗、利尿。  相似文献   

19.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新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原方因伤寒误下后,又因火致逆,以致心阳受伤,心神被扰,烦躁不安。以本方潜阳镇逆收敛神气。近年来报道用此方治疗心悸,如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期前收缩以及汗证等,作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的心悸、盗汗、失眠患者各1例,来探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