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胃、小肠、结直肠、阑尾及食道,也有极少数起源于胃肠道外,但临床病理表现、免疫组化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类似于胃肠间质瘤,称为胃肠外胃肠间质瘤(Extra-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GIST),占胃肠间质瘤的5%左右,主要位于网膜、肠系膜及腹膜后。我科收治两例典型的巨大胃肠外胃肠间质瘤,现总结其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资料,总结临床诊疗共识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上胃肠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分析90例GIST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探讨肿瘤部位与肿瘤直径及Fletcher分级以及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不同部位GIST在肿瘤直径以及Fletcher分级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部位的GIST的临床表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肿瘤部位、肿瘤直径、Fletcher分级以及临床症状之间有相关性,且Fletcher分级对GIST的预后指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胃肠间质瘤(Gastroinfestinal stromaltumor,GIST)过去由于病理技术手段的限制,再加上胃肠道许多梭形细胞肿瘤残存有平滑肌或神经束,多被命名为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其实GIST既不是平滑肌瘤又不是神经鞘瘤,而是一组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HLPP2在人正常脑组织以及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与安丘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胶质瘤标本56例,其中I级7例,Ⅱ级19例,Ⅲ级21例,胶质母细胞瘤9例。另取20例因脑创伤行内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各标本中PHLPP2m RNA和PHLPP2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正常脑组织中PHLPP2 mRNA和PHLPP2蛋白表达最高,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PHLPP2 mRNA和PHLPP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胶质瘤组织中PHLPP2 mRNA和PHLPP2蛋白表达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LPP2在正常脑组织和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组织中都有表达,其表达值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PHLPP2可能作为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盛威 《药品评价》2012,9(15):13-16
近年来,胃肠间质瘤(gastointestinal tumors,GIST)诊断、治疗和研究进步迅速。对于肿瘤的诊断,已经形成了一套缜密的规范;治疗方面,对于手术时机已经形成共识;对于原发已完全切除GIST的危险度评估,2008年版的NIH风险分析如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肿瘤原发部位等,明确了辅助治疗的适应症;而且转移复发/不可切除GIST的治疗,有一线和二线治疗的选择;但临床工作中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胃肠间质瘤采用内镜下切除术与开腹切除术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并根据抽签的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内镜下切除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恢复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0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内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开腹胃肠间质瘤切除术,其可使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恢复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赵一富 《云南医药》2008,29(1):54-55
胃肠间质瘤是一个随着病理技术发展而逐渐被认识的诊断概念,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征。目前确切的定义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胃肠间质瘤患者11例,现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胃肠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间质肿瘤。95%GIST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CD117阴性需要进行Kit和PDGFRα基因突变的检测。完全切除肿瘤是标准的外科治疗,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伊马替尼400mg/d是目前晚期转移性GIST一线治疗的推荐剂量。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耐药的肿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胃肠间质瘤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后均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其中6例为良性.其余48例为恶性或潜在恶性。结论:胃肠间质瘤应该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尽早进行术前诊断,目前手术切除仍然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层粘连蛋白因子受体(LNR)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Envision二步法方法对95例GISTs检测,观察HIF-1a,VEGF和LN-R.在GISTs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按Flecther标准将95例GISTs分为极低风险(2例),低风险(12例),中度风险(53例)和高度风险(28例),HIF-1a,VEGF的表达率在极低和低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GISTT中的表达逐渐升高,3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而LN-R仅7例表达,在侵透浆膜的中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中占6(83.7%)例表达.肿瘤按直径<5cm,5~10 cm,>10cm和核分裂<5/50HPF,5~10/50HPF,>10/50HPF分为三组,HIF-1a,VEGF的表达也是渐升高的趋势,且3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 HIF-1a,VEGF和LN-R在GISTs中的表达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标志物.同时可能给GISTs的抗血管分子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NRP)-1、2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以揭示NRP-1、2 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 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NRP-1、2 的表达情况,以CD105 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MVD 值。结果 (1)NRP-1、NRP-2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2%、25.8%、0,及80.3%、15.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VD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计数分别为35.682±5.542、14.485±3.301、 6.864±1.771,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6.654,P<0.01)。(3)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分化程度的患者 NRP-1、2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5 cm 的患者NRP-1 阳性表达率较高,肿瘤侵及浆膜及以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RP-1、2 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不同的Dukes 分期患者NRP-1、2 阳性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4)大肠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和组织分化程度MVD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浸润到浆膜及以外、有淋巴结转移、Dukes 分期高的患者相关MVD 的表达增加(P<0.01)。(5)大肠癌组织中NRP-1(r=0.599, P<0.01)、NRP-2(r=0.484,P<0.01)的表达与MVD 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NRP-1、2 在大肠癌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Bag-1、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cl-2蛋白和Ba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子宫肌瘤经手术切除的15例正常宫颈组织、45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Bcl-2和Bag-1蛋白的表达。结果:Bag-1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P<0.05),Bcl-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69%(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Bag-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cl-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宫颈癌中Bag-1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Bag-1、Bcl-2蛋白过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均起重要作用,Bag-1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转移潜能的新的生物学指标。Bcl-2与Bag-1之间的抗凋亡作用呈正相关,两者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抗凋亡作用相互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环氧合酶(COX)-2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A组)、54例非典型增生(AHE组)及8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1及COX-2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EA组IGF-1和COX-2阳性表达率(70.0%、78.7%)高于NE组(45.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A组IGF-1阳性表达在不同子宫肌层浸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GF-1和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s=0.183,P<0.05)。结论 IGF-1和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同时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预测其分化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RP-1蛋白在结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结肠癌及切缘正常大肠粘膜组织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肠粘膜MRP-1蛋白全部表达,结肠癌组织MRP-1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生长方式、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MRP-1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K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分型及进展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78例,分别取材自癌组织及癌周围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分析组织中LKB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结果:LKB1蛋白和VEGFR2在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正常肺组织LKB1高于肺癌组织,VEGFR2低于肺癌组织;在肺癌组织LKB1在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转移组高于中、低分化和有淋巴转移组,而VEGFR2高分化组和无淋巴转移组低于中、低分化组,亦低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LKB1蛋白和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呈相反趋势,LKB1的低表达、VEGFR2的高表达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细胞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TI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34例宫颈原位癌(CINⅢ)和20例正常宫颈上皮(NCE)组织中TIMP-1、TIMP-2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宫颈鳞癌、原位癌和正常宫颈上皮中TI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3%(25/46)、73.5%(25/34)和20.0%(4/20)。TIMP-2为60.9%(28/46)、50.0%(17/34)和20.0%(4/20)。TIMP-1和TIMP-2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鳞癌组及原位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宫颈鳞癌患者中,TIMP-1和TIMP-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2在宫颈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表达率较有转移患者高(P<0.05),而TIMP-1未发现此现象。结论:TIMP-1和TIMP-2在子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Caveolin-1在乳腺癌表达的情况,揭示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Caveolin-1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意义。结果Caveolin-1在正常乳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0%,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和95%;Caveolin-1在二者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Caveolin-1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嫱  孙保存 《天津医药》2011,39(3):193-195
目的:探讨上皮-间充质转变调控因子Twist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与肝细胞肝癌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联性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97例肝细胞肝癌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利用CD31标记MV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wist1、MMP-2和MMP-9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MVD及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临床分期Ⅲ~Ⅳ期的MVD高于Ⅰ~Ⅱ期,转移组的MVD高于非转移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wist1浆表达、Twist1核表达、MMP-9表达阳性患者的MVD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Twist1浆表达、Twist1核表达、MMP-9表达阳性细胞率与MVD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肝细胞肝癌MVD的增高伴随Twist1及MMP-9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TSP-1 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样生长因子(c-erbB2)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生成情况,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SP-1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乳腺癌组织TSP-1 mRNA的阳性率仅与肿瘤直径有关(P < 0.05).乳腺癌组织TSP-1 mRNA表达阳性者的微血管密度低于TSP-1 mRNA阴性者(P < 0.05).结论:TSP-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中阳性率明显增高,且其微血管密度降低,因此TSP-1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