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的特点。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197例,分为高龄老年人(≥80岁)组、老年人(60~79岁)组和中年人(〈60岁)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治疗状态下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与中年人组相比,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8.35,P%0.05),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χ2=17.18,P〈0.01);与老年人组相比,高龄老年人组24h动态血压昼夜异常的发生率增高(χ2=6.75,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不断增高,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56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52例无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杓型血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能够连续性准确的测量出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给后期医师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奠定了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着较好效果,应用价值广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心肌缺血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3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观察组,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心肌缺血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昼夜收缩压(d SBP/n SBP)、昼夜舒张压(dDBP/nDBP)、昼夜心率(dHR/nHR)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下移幅度及心肌缺血阈变异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心肌缺血患者的d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dHR、nSBP、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心肌缺血组患者dSBP、nSBP低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nHR高于无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SBP、nSBP高于对照组有心肌缺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心肌缺血组患者的dDBP、低于对照组无心肌缺...  相似文献   

4.
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变化与脑血管意外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报告脑血管意外病人24h动态血压及昼夜波动情况,以探讨脑出血、脑梗死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改变并进行比较分析,为预防和治疗脑血管意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缬沙坦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新型降压药,是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通过临床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缬沙坦降压疗效显著、稳定、可靠,谷/峰(T/P)比值较理想。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对55例健康人与45例正常血压的冠心病患进行24h动脉血压监测。结果:冠心病组全天收缩压,日间舒张压,全天脉压,全天平均动脉压,全天收缩压负荷均值明显高于健康组。结论:冠心病患24h动态血压存在异常变化。而这种改变在血压正常时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7.
24h动态血压监测中血压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安  周俊英 《河北医药》2000,22(12):942-943
随着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的广泛应用 ,其揭示了一些以前悬而未决的临床现象 ,如白大衣性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时间规律等。但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的一些问题目前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包括它的定义、测量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本文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1 血压昼夜节律的定义ABPM证实[1] 正常人和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 2 4h血压变化具有一定的可重复的规律 ,即白昼血压水平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夜间则处于较低的水平 ,凌晨 2~ 3:0 0血压水平达到最低 ,从 4~1 2 :0 0血压水平快速升高 ,约 8~ 9:0 0达到最高峰 ,1 7~ 1 8:…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鼻出血24h动态血压特征及血压控制和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3月高血压鼻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监测患者血压并实施护理,观察患者24h平均动脉压(mABP)、24h收缩压(24h SBP)、24h舒张压(24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临床转归、住院时间。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鼻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鼻出血患者24h SBP、dSBP、nSBP及24h DBP、dDBP、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理后,所有患者止血成功,未发生因鼻出血死亡情况,住院时间(4.86±1.02)d;夜间血压升高、高胆固醇、高血压病程、高血压Ⅱ~Ⅲ级是高血压鼻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高血压鼻出血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加强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夜间血压升高、高血压病程、高血压Ⅱ~Ⅲ级是高血压鼻出血密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该类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预防多次出血。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观察血压的时间在临床上不能明确规定 ,作者通过对 10 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 ,从中找出最佳测量血压的时间 ,以指导临床医生对高血压患者高峰值掌握 ,有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用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为符合 1978年 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 4 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0 0例 ,其中 4 0岁~ 5 0岁 15例 ,5 1岁~ 60岁 3 5例 ,60岁以上 5 0例 ,男 5 5例 ,女 4 5例 ,家族史阳性者 62例 ,阴性者 3 8例 ,纯收缩期高血压 3 5例。高血压病 期 88例 ,占 88% ,高血压病 期12例 ,占 12 %。 期高…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16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85例正常血压者进行24h连续动态血压监测(ABPM),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64例高血压病患者均于非同日或连续3日检测3次以上血压值均≥21.3/12.7kPa,并排除其它心、脑、肾、肺疾病。所有病例进入研究前停用降压药物1周以上。将164例根据年龄分为3组。其中,青年组29例,平均年龄32.5岁;中年组70例,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脑血管病患者除了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升高外,其昼夜节律呈现有有规律的变化,通过观察,具体表现为非勺状者出现显著的增加;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收缩压、夜间舒张压以及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值。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高血压,指导患者及早用药以及合理选择用药时间,有效做好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24 h血压动态检测仪应用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6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24 h血压动态监测仪监测24 h血压、脉压。比较两组血压情况、脉压及脉压指数。结果 观察组夜间收缩压(SBP)(143.35±12.44)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37.50±11.35)mm Hg,白昼舒张压(DBP)(78.24±11.06)mm Hg、夜间DBP(76.18±9.33)mm Hg、24 h DBP(77.43±10.46)mm Hg、白昼平均动脉压(MAP)(100.17±9.33)mm Hg、24 h MAP(99.84±8.33)mm Hg低于对照组的(85.34±10.74)、(80.42±8.96)、(84.18±9.82)、(105.64±9.86)、(103.61±8.6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 SBP、白昼SBP、夜间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昼脉压、夜间脉压、24 ...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24h动态血压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5--2008年收治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应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手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偶测血压监测,观察组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偶测血压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都显示出白天高晚上低以及两峰一谷的规律。观察组患者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白天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相对于偶测血压监测更加准确的进行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静  张一达  丁振江  于健  黄贤胜  郝志敏  王峥 《河北医药》2009,31(16):2108-2109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其随年龄增长发生率逐渐增高,由于血压升高导致的心脑血管事件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从而最大化的实现血压达标,减少血压控制不良相关的临床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