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悬吊疗法对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粗大运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早期干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悬吊疗法.比较两组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和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GMFM-88区域A~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区域A~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区域A~E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DMS-2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MS-2各项目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DMS-2各项目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疗法能够改善患儿的运动和神经发育,同时增强患儿依从性,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通过综合干预治疗后可减少日后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改善运动姿势控制能力,提高核心肌群力量,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肖爱平 《江西医药》2012,47(12):1085-1087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提高脑瘫患儿生活质量及疗效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干预治疗包括增加学前教育、引导式教育、认知、心理行为等干预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和3个月后对两组脑瘫儿童进行康复疗效评估,采用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评表(WeeFIM)量表评定.结果 3个月后,两组脑瘫儿童的GMFM功能区得分均较前显著提高,干预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训练3个月后(WeeFIM)评分值均较训练前增加,且干预组增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医学康复合并早期康复干预教育可以明显改善学龄前脑瘫儿童的粗大动功能,改善患儿的认知、言语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对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例,两组均进行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中D项和E项对两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6系列中肌电及压力反馈治疗仪可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长培训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家长不接受培训,观察组(n=30)患儿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家长接受培训.通过间接干预家长的方法,以期改变患儿ICF框架内的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促进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3个月.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和脑瘫患儿家长自评量表(CP-GMFQ)对两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改善,GMFM和CP-GMFQ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家长培训有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药》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抗感染药学》2017,(3):695-697
目的:评价A型肉毒毒素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收治痉挛型脑瘫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儿给予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和评价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疗效按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评分值变化,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月采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MBI)的评分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GMFM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月观察组MBI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A型肉毒毒素辅助于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能明显缓解其肌肉痉挛,改善其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小脑电刺激对脑瘫儿童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1例,给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电刺激治疗组24例,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脑电刺激治疗.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与电刺激治疗组WeeFIM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与电刺激治疗组WeeFIM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敏  赵红英  王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53-2454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70例,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the gross function measure,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脑瘫患儿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前后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CS评定结果中Ⅲ级与Ⅳ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I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法在脑瘫患儿治疗中具有明显疗效,可以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患儿智力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对痉孪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痉孪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n=3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SET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悬吊运动疗法(SET)能更有效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康复辅具的应用方法及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1月某院接收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开展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康复辅具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粗大运动能力测试(GMFM)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FMFM、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脑瘫患儿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康复辅具有助于改善患儿运动能力,提高患儿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市中医院康复治疗部诊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FES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痉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3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26/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的D、E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FM-88的D、E区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DMS-2)[精细运动商(FMQ)、粗大运动商(GMQ)和总运动商(TMQ)]评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Q、FMQ、TMQ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升高/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FES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临床疗效满意,可增强患儿姿势、抓握、反射等精细运动功能和站立、走跑跳等粗大运动功能,从而减轻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分析其对康复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邓州市中心医院康复中心诊治的12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儿童42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BDNF、NSE、MBP水平,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GMFM-88)相关性。研究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后依据临床疗效分为有效、无效患儿,分析治疗1个月后血清BDNF、NSE、MBP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GMFM-88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NSE、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BDNF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GMFM-88评分呈正相关(P<0.05);NSE、MB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GMFM-88评分呈负相关(P<0.05);有效患儿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清BDNF水平高于无效患儿,NSE、MBP水平低于无效患儿(P<0.05);治疗1个月后血清BDNF、NSE、MBP水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治疗的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40 min/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治疗,1次/d,6次/周,中间休息1 d。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内收肌肌张力评分和内收肌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同组治疗后内收肌肌张力评分均降低(P0.05),内收肌角度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88中D区、E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同组治疗后GMFM-88中D区、E区评分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可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内收肌肌张力和增加内收肌角度,提高患儿行走和跑跳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除间断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外,并在家进行严格的家庭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间断到医院进行康复训练,运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比较2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在训练6个月及12个月后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粗大运动能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学龄期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义乌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学龄期痉挛型脑瘫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如Bobath法、身体姿势矫正训练、身体平衡训练、作业治疗、关节活动度训练、肢体经络推拿按摩等,每日1次,每次30~4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2组均每周治疗6次,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2组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GMFM-88、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GMFM-88、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增加,肌张力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增加/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学龄期痉挛型脑瘫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脑性瘫痪(脑瘫)儿童康教结合对其粗大运动发育和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由康复医师、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组成小组进行训练;对照组由特殊学校康复老师、学科教师进行训练。在康复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对D区、E区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GMFM-88评分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脑瘫儿童康教结合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条件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悬吊运动(SET)治疗,治疗均为1次/d,30 min/次。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儿 GMFM-88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治疗技术对痉挛型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较常规的康复训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6个月至5岁的脑瘫患儿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治疗结束后,应用Gesell发育量表和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DQ值均较前增高,观察组患儿治疗后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M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AS值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儿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念下的家庭式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9月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50例6~12岁存在手运动功能障碍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8.2±1.0)岁;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8.6±0.6)岁。使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两组患儿进行初评,与护理员(监护人角色)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方案,并根据康复方案对护理员进行相应培训。试验组护理员对患儿每天进行40 min手工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护理员对患儿每天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功能独立性。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5.07)分比(61.24±3.06)分],且两组患儿治疗后WeeFI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75.76±5.07)分比(49.84±3.95)分、(61.24±3.06)分比(49.84±3.4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差值[(25.92±3.39)分]与对照组[(11.40±2.7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工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功能独立性有较好改善,可适当将手工训练引入居家及社区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