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我病区2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一套针以手法排乳汁为中心的序贯性治疗方法。结果使用穿刺抽脓、局部封闭、手法排乳汁等一套治疗手段后全部急性乳腺炎得到根治。结论针对性的序贯治疗是根治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史,临床特点,比较各种手术方式,评价术后有效率,观察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普外治疗中心收治的8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本病病因,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本病的病因不明,手术方式多样,复发率高。结论本病症状多变,病因复杂,在分型及诊断和治疗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处理不当易反复发作。治疗原则应根据不同的病因,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我院行乳腺区域切除加腺体成型一期缝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法比较中药与西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NP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中药与西药治疗NP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相关文献14篇,共纳入NPM患者878例。中药组采用中药治疗,西药组采用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组治疗NPM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OR=4.82,95%CI(3.15,7.38),P<0.000 01];中药组治疗痊愈率高于西药组[OR=2.67,95%CI(1.98,3.61),P<0.000 01];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OR=0.27,95%CI(0.10,0.74),P=0.01];中药组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0.22,95%CI(0.08,0.58),P=0.002]。...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究夏枯草颗粒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甲乳外二科诊治的4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片加夏枯草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IgM)、CD4+/CD8+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CRP、IL-6、IL-8、TNF-α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中选择本院2017年4月到2018年6月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水平姿势分析中,平卧出现乳腺炎的概率为35.29%(24/68),平躺出现乳腺炎的概率为64.71%(44/68),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对于只吸乳头出现的概率为20.59%(14/68),吸住乳头及乳晕病发概率为79.41%(54/68),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危险因素的分析,明确影响患者的基本内容,并结合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研究手术联合激素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激素组、手术加激素组.对比3组的复发率和复发时间.结果 激素治疗复发率54.35%,手术治疗复发率48.84%,激素加手术治疗复发率15.38%,激素加手术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手术组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的复发率高于手术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复发时间为7~15 d,平均复发时间(8.3±1.2)d,手术组复发时间为9~25 d,平均复发时间(10.3±1.2)d,激素加手术组复发时间为45~119 d,平均复发时间(70.3±10.2)d,激素加手术治疗组的复发时间长于手术组与激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的复发时间短于手术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联合激素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单纯手术或者单纯激素治疗,有利于降低复发率,延迟复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方法:对我科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36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36例急性乳腺炎均得到有效的治疗.结论: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防范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乳腺肿痛、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腺肿块与皮肤粘连,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有时难与乳腺癌鉴别,误诊率高。本文分析了60例非哺乳期性乳腺炎的超声特点,以期减少误诊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7)岁,其中有2例男性患者,58例女 相似文献
12.
13.
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乳汁分泌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疗效,必须抑制乳汁分泌。本文研究甲磺酸溴隐亭在哺乳期乳腺炎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患者31例,其中浸润-浆液型6例,脓肿型3例,浸润-化脓型20例,纯乳腺炎2例。对化脓型乳腺炎患者先进行手术,并用抗生素、血液制剂、免疫增强剂、维生素和抗组胺药治疗,然后口服本品2.5 mg,第1、2天每日3次,第3天起每日2次。患者入院时乳汁明显郁滞,治疗后症状消失,泌乳完全停止。为维持作用,必须连续使用本品3~4周。本试验与不用本品的20例乳腺炎患者对照表明,达开始抑乳所需的平均住院日前者为12.3±2.8天,后者27.7±3.9天(p<0.01)。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七步理疗法对哺乳期乳腺炎疼痛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七步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泌乳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肿块大小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者肿块大小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乳汁充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乳汁充足率65.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21.47±2.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8±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步理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增加泌乳量,减少炎症及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中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安徽省池州市人民医院及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下肢DVT患者,分别针对不同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20例周围型DVT、下肢症状不严重患者应用单纯抗凝治疗,26例亚急性、无肺栓塞但有肢体肿胀组患者应用下肢浅静脉阻断深静脉灌注溶栓治疗,10例下肢混合型血栓、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24例下肢中央型血栓、发病时间小于1周的患者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4组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治疗显效率为76.3% (61/80),有效率为16.3% (13/80),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 (6/80).其中2例合并肺栓塞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有3例存在抗凝禁忌,有1例因脑出血死亡;治疗后,4组患者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同病情的下肢DVT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6l例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030001)陈永亮,郝元华,弓世中,霍孔政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产妇的常见病,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很少见,我院普外科从1985年至1991年共收治急性乳腺炎62例,其中哺乳期乳腺炎61例(98.4%),非哺乳期乳腺炎1例(1.6%)。现将61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本组病例均为初产妇,其年龄最小者2l岁,最大30岁,平均年龄24.38岁。发病开始时间最早为产后2天,最迟为产后10个月,不足l周者4例,1~2周为8例,3~4周为l1例,5~6周为6例,7~8周为10例,2月以上者16例,不详者6例。发病距入院时间:不足1周者18例,1~2周14例,3周12例,4周7例,1月以上者10例。乳头内陷者3例,产后未哺乳或哺乳很少者7例。哺乳初即有明显排乳不畅者13例。二、症状与体征:本组全部病例均有程度不同的乳腺胀痛和硬结,除1例深部脓肿,3例自行破溃及5例切开引流不畅者外,入院时乳房均有程度不等的红肿表现。其中大多数病例先有疼痛而后出现畏寒、发烧症状,而少部分病例则是先发烧而后出现乳房胀痛或二者同时发生。有37例在入院时已有脓肿形成,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肿块郁滞期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30日~2019年8月30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肿块郁滞期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传统治疗组和中药外敷组,每组各100例.传统治疗组实施中医手法通乳和抗生素治疗,中药外敷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