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思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291-1292
目的:比较股静脉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50例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为两组:颈内静脉组31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股静脉组19例,将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观察两组患者导管使用寿命、并发症、透析血流量及Kt/V值等指标。结果:颈内静脉组导管使用寿命为(387±101)天,而股静脉组为(210±88)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透析血流量与Kt/V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股静脉及颈内静脉半永久性双腔导管是较好的血管通路,颈内静脉优于股静脉。  相似文献   

2.
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是对于年龄较大、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一种最常用、安全、有效的长期血管通路[1],选择的材料是带绦纶经隧道的双腔导管,大多以右颈内静脉为置入血管。带绦纶导管有自然的防感染屏障,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包括栓塞、感染、血流不足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动静脉内瘘,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seldiuger技术经皮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观察导管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置管成功率100%,3例1周内发生出血,8例发生导管感染,5例导管血流量不佳,1例导管脱出,1例人为损坏。经过相应处理后均能恢复。10例使用时间≥24个月。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透患者,带涤纶套的长期静脉导管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提高置管及导管护理技术、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能延长导管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CVC)作为透析通路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96例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根据血管通路的类型分为动静脉内瘘组和CVC组。从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中获取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透析时间、血管通路当前类型及历史记录、选择当前血管通路的原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选择CVC作为透析通路的预测因子。结果396例患者中,动静脉内瘘246例(62.1%);CVC150例(37.9%),其中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98例,左侧颈内长期静脉导管40例,临时导管12例。左右两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使用寿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女性、老龄、糖尿病、较短的透析时间以及首次建立血管通路医院级别较低是选择CVC作为透析通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与发达国家相比,本中心CVC使用率较高,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透析时间及建立血管通路的医院级别是影响CVC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我院54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行自身动静脉内瘘成形术24例、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0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20例,分别在手术后第7、30、90天时测定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CRP水平均在7天时升高,第30、90天时无升高。组间比较提示第7天时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组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动静脉瘘成形术组和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移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较自身动静脉瘘成形术和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长期管术患者相比,可能存在早期高炎症状态,应警惕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徐浩 《哈尔滨医药》2016,(4):465-466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长期留置导管在疑难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院60例行长期血管通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30例)采用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对照组(30例)采用内瘘透析,对比分析透析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通路使用时间、最大血流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EPO的使用剂量、尿素清除率(Kt/V)、尿素降低率(URR)无显著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留置导管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的充分性等方面与内瘘相似,虽然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内瘘疗法,但是其仍可为无法进行内瘘患者提供充分的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作为血管通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我科自2005年12月至2012年5月共行带涤纶环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105例次(103例),男55例次(54例),女50例次(49例),年龄17~91岁,平均年龄(59±16.2)岁,均通过颈内静脉留置,术后拍摄胸片确定导管位置.以尿素清除率(URR)和Kt/V作为透析效果的客观评价指标.对照组则包含60例在同一时期使用相同设备,但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透的患者.结果 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Permcat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颈内静脉入路,99例次经右侧,6例次经左侧,使用1~54个月,平均使用(11.2±10.4)月.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流不畅27例169次,发生率4.79例次/1000导管日;感染32例34次,发生率0.96例次/1000导管日.导管组血流量(204±25) ml/min,URR值为(71.3±17.8)%,Kt/V值为(1.34±0.28),与内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无法行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移植手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9.
樊梅荣  曾财花  殷鹭  陶玲玲 《江西医药》2023,(12):1394-1398
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下评估动静脉内瘘血管,绘制动静脉内瘘位点图以指导护士绳梯穿刺。方法研究选取8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建立动静脉内瘘位点图指导绳梯穿刺法,对照组则通过传统方法评估动静脉内瘘进行绳梯穿刺。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内穿刺成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24小时血肿发生率、绳梯穿刺执行率,两组患者分别在第3、6、9、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评估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绳梯穿刺的执行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流量不足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后的第6、9、12个月内瘘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导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能够增加护士绳梯穿刺的执行率,降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不足发生率,降低动静脉内瘘位点图建立后第6、9、12个月血管狭窄、血栓、血管瘤样扩张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方法。方法:选择30例通过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前10次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胶布固定法;后10次为实验组,使用塑料剪制的动静脉内瘘简易保护架,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简易保护架应用对动静脉内瘘保护作用效果好,可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压力冲击法对促进糖尿病肾病患者新建立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某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侧肢体采用捏皮球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人工压力冲击法。比较两组患者术肢在血管弹性、血管杂音、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第9周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内瘘吻合口上5 cm平均血流量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血管弹性、血管杂音、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压力冲击法简单易行,可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的弹性,提高内瘘血流量,降低并发症,促进动静脉内瘘的成熟,从而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血液透析效果。结果置管成功率100%,使用12个月以上者24例,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组与动静脉内瘘组的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或心功能不全不宜造瘘者,带Cuff的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尿激酶管内溶栓及敏感抗菌素封管可延长留置导管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3.
范雪飞 《云南医药》2015,(3):337-339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说,血管通路属维持其生存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过去主要选择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可是部分自身情况不好且必须迫切开展血液透析的患者,采取颈内静脉方式留置导管是最合适的措施[1]。颈内静脉导管属于一种异物会长时间保留在患者的身体内,假如维护出现差错会加大患者产生导管感染以及堵塞等并发症的可能性,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采取何种方法对血液透析后患者体内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87-90
目的探讨分析全面护理基础上加用红椒通络汤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4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全面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红椒通络汤熏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内瘘血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内瘘血流量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在全面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红椒通络汤熏洗在改善动静脉内瘘功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功能对不同血管的血流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来宁海县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患者145例,根据动静脉内瘘功能是否正常分为异常组32例与正常组11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比较两组头静脉、桡动脉、肱动脉内径和相应血管血流量.结果 异常组的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以深静脉留置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通过长期血管通路行透析治疗的患者217例,其中深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98例,动静脉内瘘(内瘘组)119例。对比两组的营养状况,透析效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患者中深静脉置管者占45.16%(98/217),两组患者血清 K+、Ca2+、P3+均无明显差异( P>0.05)。而内瘘组的通路使用时间长于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高于导管组;左心室EF高于导管组(P<0.05)。两组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KT/v、URR、PCR均无明显差异(P>0.05)。导管组TNF-a、IL-6、hs-CRP高于内瘘组(P<0.05)。导管组感染、血栓发生率高于内瘘组(P<0.05)。结论导管组与内瘘组营养状况及透析效能相当;但导管组有更高的感染率和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血液透析并使用新内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管通路连接方法。比较2组在20个月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血肿、内瘘狭窄、内瘘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血管通路连接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延长其使用时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主要的替代疗法。进行血液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邻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使静脉逐渐动脉化,穿刺后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且动静脉内瘘出血量小,易穿刺,流量大,可长期应用等优点,是血液透析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保护,  相似文献   

19.
任琳  朱晓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9):3001-3002
建立长久、有效的体外循环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动静脉内瘘作为常见的血液通路。但随着目前老年患者数量上升,糖尿病、肾病造成的慢性肾衰的比例增高,这类患者肢体血管条件差,行动静脉瘘手术的可行性小、成功率低。因此,长期血透患者应用带涤纶环的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的比例也逐年升高。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应用带涤纶环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作为该类患者的长久血液透析通路,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压球囊在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改善内瘘狭窄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予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球囊,选择球囊扩张导管,控制压力1 400 kPa。观察组采用高压球囊,选择PTA球囊扩张导管,控制压力1 800~2 800 kPa。术后连续观察1周,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动静脉瘘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1周透析肱动脉血流量、血管狭窄内径均大于对照组,血管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对照组(13.3%,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13.96、24.29、3.53、7.26、11.22,χ2=3.93;P <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可缩短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狭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动静脉瘘狭窄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