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50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归脾汤随证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0%,两组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10例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6例和对照组154例,对照组予归脾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平衡针刺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HAMD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2%,对照组为74.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刺配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水煎服,对照组予劳拉西泮片和谷维素作对照,15 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个疗程以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8.57%,治疗组94.2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型虚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随访4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灸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提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艾司唑仑片、谷维素,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70.83%,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与西医疗法施治的效果。方法将63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纳入临床研究中,研究时间段为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按照就诊序列号将63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和对照组,施以研究组归脾汤加减疗法,给予对照组西医疗法,观察并评价不同用药方案实施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治愈和好转者合计32例(96.97%),多于对照组的22例(73.33%),研究组睡眠时长、入睡难度、睡眠效率、日间认知四项睡眠质量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脾两虚型失眠采用归脾汤加减疗法施治的效果优于西医疗法,能够强化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伴情绪障碍(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及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72例NERD伴情绪障碍(心脾两虚证)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6例(采用归脾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和对照组86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Q)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评分变化及临床改善率,同时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粪肠球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及血清5-HT、VIP水平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GerdQ评分、HAMA评分、HAMD-24评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及HAMD-24评分的差值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01,P0.05);两组治疗前后GerdQ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4)。实验组总有效率79.27%,高于对照组6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01),粪肠球、大肠杆菌数量下降(P0.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菌种数量改变并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实验组5-HT水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VIP水平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归脾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NERD伴情志障碍(心脾两虚证)患者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胃肠动力及食道高敏感,增加肠道有益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归脾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心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心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纳呆食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少寐多梦、心悸气短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心悸患者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减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连续治疗8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的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归脾汤加减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程度,还可降低西酞普兰引起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使用归脾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于2021年1月—2023年2月昌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归脾汤单一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穴位艾灸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和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归脾汤联合穴位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该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物理疗法,观察组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疗程14 d。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臂围,并填写患肢功能评价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功能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患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并改善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艾灸推拿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效果,并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匹兹堡评分。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门诊部就诊的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共96人,将其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归脾汤加减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推拿治疗,采用艾灸对神门,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施灸,若有总做噩梦的情况,再加灸肾俞,灸后采用头腹背三部法对患者进行推拿。三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分别为:观察组(9.65±4.21),对照组(6.7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推拿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配伍六君子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痫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脾两虚型痫病患者,根据前瞻性、随机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疗法配合六君子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痫性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变化情况,并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痫性发作频率明显降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的痫性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D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GSH-Px、GSH、SOD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SH-Px、GSH、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针刺疗法配伍六君子合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患者,能有效降低痫病发作频率,减少痫病发作持续时间,并能有效增强患者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敏  杨红杰 《海南医学》2009,20(12):82-83
目的观察耳穴压籽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不寐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用耳穴压籽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4例仅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籽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不寐虚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归脾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片治疗,治疗组服用归脾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5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宫颈糜烂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收洽的宫颈糜烂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全部患者采取LEEP刀宫颈环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经对应护理后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术后合并症发生状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于SAS、SDS评分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则为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仅为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显著提升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加基础治疗与单纯基础治疗在防治乳腺癌FEC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6例乳腺癌术后拟行第一周期FEC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基础治疗(包括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和胃止呕,归脾汤和龟鹿二仙汤加减养血生血,西药鲨肝醇和维生素B4),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埋线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和肾俞穴),通过观察其骨髓抑制的情况来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化疗后第7天和第10天,治疗组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在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面,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第10天,治疗组在改善骨髓抑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加基础治疗预防FEC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较单纯基础治疗的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诊治于我院的乳腺癌并发抑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肿瘤治疗方案基础上口服氟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HAMD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方治疗乳腺癌并发抑郁患者可取得确切临床效果,利于减轻患者抑郁状态,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皮内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更好的治疗面神经炎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将选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面神经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加减联合电针治疗,研究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皮内针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TFGS)、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House-Braekmann(H-B)量表、面神经麻痹程度及肌电图相关指标变化,同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81.82%)(P0.05);②两组治疗前TFG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FGS评分高于治疗前,QOL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TFGS评分高于治疗前对照组,QOL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前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H-B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治疗前CMAP波幅、RI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MAP波幅高于治疗前,RI潜伏期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RI潜伏期低于对照组(P0.05);⑥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1%vs 11.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减联合皮内针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促进面神经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92-96
目的 探讨虚阳上越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采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虚阳上越型乳腺癌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庆大霉素含漱液漱口结合服用维生素B2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引火归元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VAS疼痛评分、溃疡发作时间、全身症状表现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溃疡发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身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针对虚阳上越证型乳腺癌患者化疗治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疾病,采用引火归元法治疗疗效相比常规西医治疗更明确,患者治疗后全身症状得到更有效改善,且该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