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宁腿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宁腿综合征(RLS)为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最早由英国的Willis于1685年提出,其后瑞典神经病学家Ekbom于1945年进行了系统性地总结,首次全面地描述了该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又称为Ekbom综合征[1].  相似文献   

2.
不宁腿综合征(RLS)1945年由Ekbom详细报道, 病因尚不明确。多数人推测与局部血运障碍有关。在缺血情况下组织代谢产物堆积,也可能与本征有关。并推测和代谢性神经疾病有一定关系。Ekbom还强调了精神因素及铁代谢异常与本征有关。有人报道遗传因素对本征有一定影响,偶有家族性不宁腿综合征,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本文现将2例痴呆伴发不宁腿综合征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为Ekbom综合征.患病率为0.1%~11.5%~([1]),在西方人种中多发,亚洲人中发病少见,国内尚无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s RLS)又称多动腿或不安腿综合征.1685年Thomas Willis首次描述该病的临床特点,1945年Ekbom将其正式命名为不宁腿综合征[1].但迄今为止,人们(包括临床医生)对此病了解甚少.近1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相继发表了一些建设性见解,1999年AASM(美国睡眠医学协会)对此作了详尽概述,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又发表了专题评述,旨在改善RLS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就RLS的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不宁腿综合征(RLS)又称为Ekbom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为0.10%~11.50%,不同种族患病率存在差异,亚洲国家患病率低干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6.
不宁腿综合征(RLS)又称为Ekbom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为0.10%~11.50%,不同种族患病率存在差异,亚洲国家患病率低于西方国家。关于不宁腿综合征的研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85年英国医师Willis对该病的描述。随着神经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此后的300余年中,对其认识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尤其在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策  相似文献   

7.
正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性疾病,显著影响患者的睡眠及生活质量。1685年Thomas Willis第一次描述了RLS,但直至1945年,Karl-Axel Ekbom才在他的开创性专著"不安腿(Restless Legs)"中提出了诊断标准。为纪念他  相似文献   

8.
<正>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又称为Ekbom综合征,是一种感觉运动障碍,其特征是患者主诉强烈的、几乎不可抗拒的肢体运动冲动。这种强烈的冲动通常伴随肢体深处不舒适或难以描述的感觉,但不总是如此。其在休息或静止时加重,运动后部分或全部缓解,夜晚症状重于其他时间。该病在美国及北欧成人的患病率约为1. 9%~4. 6%,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  相似文献   

9.
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讨论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不宁腿综合征8例. 结果不宁腿综合征以双下肢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静息时出现或加重,活动及被动运动症状缓解或消失,夜间症状突出而导致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结论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左旋多巴制剂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不宁腿综合征8例。结果不宁腿综合征以双下肢感觉异常为突出表现,静息时出现或加重,活动及被动运动症状缓解或消失,夜间症状突出而导致睡眠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常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结论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左旋多巴制剂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不安腿综合征由Willis 在1685年首次记述,1945年经Ekbom 详细报导,主要表现为休息尤其清晨与夜间时大腿深部爬行样不舒感,常双侧受累,迫使忠者要活动两腿,然客观缺乏神经病征,虽精神因素有些影响,但似不属精神源疾病,故迄今尚无对因治疗。作者通过随机双盲治疗试验对其作了进一步探讨。具备上述表现的研究对象在排除了妊娠、肝、肾及血液病、下肢静脉曲张、多发性神经病以及服用  相似文献   

12.
本综合征为 Willis(1685)首先记载。Wittmack(1861)称为“胫骨不安症”,认为这类病人是属于癔病所引起的症状之一。Beard(1880)及 Oppenheim(1923)等都将本症归入神经衰弱范畴,以癔病或神经衰弱解释本综合征引起的症状,因而未被重视。1944~1960年 Ekbom 先后报告了175例,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作者等曾遇1例本综合征患者,辗转各地未获诊断,特报告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不宁腿综合征领域取得一些研究进展,包括中国部分地区不宁腿综合征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不宁腿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不宁腿综合征共病研究、不宁腿综合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重复经颅磁刺激、针灸治疗等,为全面认识和更好治疗疾病奠定基础,也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不宁腿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又称多动腿或不安腿综合征。国外报告较多,国内报告尚少。为引起对此征的认识和注意,简要综述如下。 自1685年Thomas Willis首次描述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征象以来,先后用各种不同的名词报告此征。1861年德国学者Wittmack称其为“胫骨不安症”(anxietas tibiarum),法国则用“肌性焦燥”(impatience musculaire)一词,1943年Allison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族遗传因素和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早发不宁腿综合征和晚发不宁腿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35例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病例按照国际惯例分为早发不宁腿综合征组(21例)和晚发不宁腿综合征组(14例),分别统计家族史有无及血清铁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不宁腿综合征组家族史阳性率(57.1%)高于晚发不宁腿综合征组(14.3%),而晚发不宁腿综合征组血清铁蛋白水平(67.66±28.14ng/ml)较早发不宁腿综合征组(104.52±54.02n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对早发不宁腿综合征的影响大于晚发不宁腿综合征,而血清铁蛋白的降低对晚发不宁腿综合征的影响大于早发不宁腿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不宁腿综合征,又称Willis-Ekbom疾病,是一种运动感觉障碍与引起入睡困难的节律性睡眠障碍疾病[1].不宁腿综合征的主要特点是夜间无法抑制的活动腿的冲动,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肢体不适感,活动后缓解[2].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宁腿综合征在放松安静状态或睡眠期间也会有不自主、周期性肌肉抖动(PLMS).这些症状常出现在下肢,然而身体其他部分也可能受影响,可表现在上肢、背部、腹部、膀胱[3-6],故渐渐出现不宁腿综合征的变异型,但临床极为少见.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报道,现对1例不宁腹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对健康无威胁,但严重影响患者睡眠,降低生活质量.不宁腿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约50%~92%有阳性家族史,为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因家族性不宁腿综合征报道不多,故将我院确诊的不宁腿综合征1家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宁腿综合征国内自杨氏于1978年首例报告之后各地相继均有报告。本文报告1例经腓肠肌活检证实为微小神经鞘瘤及神经性肌萎缩而临床表现为不宁腿综合征如下。 患者 男性,37岁。11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左小腿深部异常不适,以酸、胀、痛为主,时有麻痛或烧灼感,难以忍受,夜间为甚。按压及下床活动均使症  相似文献   

19.
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主要表现为静息时下肢不适感,不能长时间静坐,晚间睡眠时加重,活动下肢后可暂时缓解.年龄愈大,患病率愈高.Ekbom首次描述此病已达50年之久,但迄今为止,人们(包括临床医生) 对此病了解甚少.近1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相继发表了一些建设性见解 ,1999年AASM(美国睡眠医学协会)对此作了详尽概括,最近,NIH(美国卫生协会)又发表了专题评述,旨在改善RLS的诊断治疗.本文收集了近些年来相关的国外医学文献,对其病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370例首次发作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不宁腿综合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组(不宁腿综合征组,45例)和不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组(无不宁腿综合征组,325例),详细记录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民族、职业、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既往史、女性孕产史和绝经年龄;血液化学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血清脂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铁等。结果不宁腿综合征组体重指数高于无不宁腿综合征组(t=2.457,P=0.014),血红蛋白(t=2.819,P=0.005)和血清铁(t=2.168,P=0.024)低于无不宁腿综合征组。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降低(OR=1.049,95%CI:1.017~1.082;P=0.002)和血清铁降低(OR=1.121,95%CI:1.002~1.254;P=0.047)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不宁腿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此类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