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功能CT是指利用当前CT技术及传统造影剂增强方法以获得肿瘤或其他组织内血供特性生理参数的影像检查技术.可用于肿瘤活体标记血管生成.随着商用软件的开发及多层CT技术的进步,必将在肿瘤的临床应用包括诊断、分级、风险分层及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功能CT是指利用当前CT技术及传统造影剂增强方法以获得肿瘤或其他组织内血供特性生理参数的影像检查技术。可用于肿瘤活体标记血管生成。随着商用软件的开发及多层cT技术的进步,必将在肿瘤的临床应用包括诊断、分级、风险分层及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膀胱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螺旋CT对28例经纤维膀胱镜(FC)和病理证实膀胱肿瘤的患者做膀胱平扫及四期增强扫描,并对排泄期图像做多平面重组(MPR)、三维(3D)重建和CT仿真膀胱镜(CTVC)成像。采用盲法与FC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螺旋CT轴位、3D和CTVC图像对膀胱癌的检出率分别为92.3%、76.9%和96.2%;CT对肿瘤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为83.0%。轴位图像能很好地显示肿瘤的侵袭深度;MPR可更直观地观察肿瘤的起源、向周围侵犯的情况及其与输尿管的关系;3D和CTVC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体形态及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CTVC有利于显示<5 mm的肿瘤。结论螺旋CT轴位结合MPR、3D和CTVC图像可以为诊断和治疗膀胱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CT扫描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和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扫描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力,适合对盆腔器官的检查。对膀胱肿瘤除可显示肿瘤突入腔内的情况,更主要是能够显示肿瘤有无侵犯膀胱周围组织、邻近器官,并能显示侵犯的范围。在同一检查中还可以观察有无盆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对临床分期很有价值。本文通过62例膀胱癌的临床、CT扫描和部分手术结果的对比,阐明CT在膀胱肿瘤的诊断和分期的价值及其限度。  相似文献   

5.
任静  周鹏 《四川肿瘤防治》2000,13(4):267-268
CT已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诊断 ,随着其技术发展 ,应用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展。CT能及时发现肿瘤 ,定位准确 ,对肿瘤侵犯的范围及其良性恶性的鉴别有很大帮助 ,为肿瘤术前评估、放疗前定位及治疗疗效评定提供可靠依据 [1]。下面分述螺旋CT的出现和各种软件功能的开发等CT成像新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1头颈部螺旋CT(SCT)能清晰显示脑部肿瘤的瘤体大小 ,毗邻和三维空间结构 ,颅底的解剖结构等 ,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的解剖结构 ,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几乎为100 % ,为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及放疗前计…  相似文献   

6.
CT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文  陈伟国  李亚芬  黄梁  陈憩  朱建新 《肿瘤》2001,21(5):377-379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7月~2000年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93个病灶,其中乳腺癌36个,良性病变57个.结果良、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1.24±7.24HU和25.65±9.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16.86±17.77H和35.36±15.07HU(P<0.01);良、恶性组肿瘤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分别为63.89%(23/36)和15.79%(9/57)(P<0.01).<1cm的非钙化性良性病灶ΔCT值均<30HU,40%<1cm的乳腺癌△CT值>30HU.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53.3%(8/15),对N2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5.71%(6/7).结论CT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膀胱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端粒酶活性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和膀胱冲洗液中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20例正常膀胱组织及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端粒酶活性,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32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5.6%(21/32)、71.9%(23/32)和84.0%(27/32),20例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活性均为阴性,14例非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1例端粒酶活性阳性。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敏感性明显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结论:尿液、膀胱冲洗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敏感性较高.可用于膀胱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Axel等[1]首次提出了动态CT灌注功能成像的理论设想。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这一理论逐渐成为现实。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一次获得多个生理参数,新式的对比剂能在血管内存留更长时间,以及与PET标准化摄取值类似的计算标准化灌注值的CT灌注软件包的开发[2],使CT灌注成像技术正日趋成熟,现已成为1种形态学与功能成像相结合的新型影像学方法,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国内外对CT灌注成像在肺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多,现作一概述。1肺部CT灌注成像的常用灌注参数目前,进行肺灌注成…  相似文献   

9.
CT能谱成像使CT由原来的单参数成像变为多参数成像,由原来的混合能量成像变为能谱成像,不仅在形态学诊断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组织病理学诊断范畴有长足的进步。CT能谱成像为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浸润范围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 ,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 2 1例前列腺增生和 16例前列腺肿瘤的CT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结果 :前列腺增生与肿瘤在前列腺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毗邻关系间存在明显差异。CT表现为体积增大、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 ,多见于前列腺增生 ;CT表现为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呈结节状隆起、膀胱精囊角变钝或消失 ,多见于前列腺肿瘤。结论 :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中晚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前列腺增生与肿瘤的CT表现,提高早期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例前列腺增生和16例前列腺肿瘤的CT表现及其他检查资料。结果:前列腺增生与肿瘤在前列腺形态、大小、密度、边缘及毗邻关系间存在明显差异。CT表现为体积增大、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清晰,多见于前列腺增生;CT表现为不规则增大、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呈结节状隆起、膀胱精囊角变钝或消失,多见于前列腺肿瘤。结论:CT平扫加增强扫描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中晚期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连华  朱寅杰  薄隽杰  刘东明  黄翼然 《肿瘤》2012,32(12):1025-1029
目的: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膀胱肿瘤诊断、分期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2月,共收集73例膀胱占位患者的DWI图像,并结合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DWI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测量膀胱癌、肿瘤周围膀胱壁、尿液及膀胱炎症的ADC值并进行比较。对膀胱癌患者DWI图像进行肿瘤分期,与常规MR及病理结果对照,对不同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DWI诊断膀胱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2.3%、75.0%和90.4%。膀胱癌、膀胱炎症、病灶周围膀胱壁和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1.49±0.15)×10-3mm2/s、(1.47±0.13)×10-3mm2/s和(2.57±0.17)×10-3mm2/s,膀胱癌与病灶周围膀胱壁、膀胱癌与尿液、膀胱癌与膀胱炎症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区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2%、68.8%和86.7%,与常规MR的77.3%、50.0%和70.0%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高分级与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78±0.13)×10-3mm2/s和(1.14±0.21)×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ADC值≤1.04×10-3mm2/s为阈值时,区分高分级与低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8%和91.7%。结论:DWI及ADC值用于膀胱癌的诊断有较好的效果,同时DWI对膀胱癌肿瘤分期有较高的准确度,ADC值能够量化区分不同分级膀胱尿路上皮癌。  相似文献   

13.
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我们对膀脸肿瘤患者的膀俄冲洗液标本进行FCM检测,根据细胞核中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动力学分析作出诊断,同时和细胞学检查作比较,并分析细胞DNA含量与肿掩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受检者36  相似文献   

14.
CT影像显示技术又称窗口技术,即正确的选择和应用窗宽、窗位,来获得清晰的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的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傅岩  徐志锋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5-345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脑部肿瘤患者43例,均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图像采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进行处理,获得患者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43例患者最终经CT灌注成像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28例胶质瘤(占65.12%)、11例脑膜瘤(占25.58%)、2例转移瘤(占4.65%)、2例其他(占4.65%);脑部CT灌注成像中转移瘤病灶处、健侧CBF值,高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其他(P<0.05);脑膜瘤病灶处、健侧CBF值,高于胶质瘤(P<0.05);脑部肿瘤中转移瘤病灶处、健侧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胶质瘤、脑膜瘤(P<0.05);脑膜瘤病灶处、健侧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胶质瘤(P<0.05)。结论:脑部肿瘤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诊断能了解脑肿瘤部位血流状态、肿瘤血管功能,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简称FCM)是一种能快速、定量测定单细胞体积及其生化成份、并行细胞分选的仪器。自1969年Van Dilla采用鞘流技术和使用激光作光源,制成了结构、功能均较完善的FCM,并使之商品化后,这种新型的定量细胞分析仪在基础和临床各科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外从1976年始由Tridukait和Melamed分别将FCM用于膀胱肿瘤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细胞染色技术的发展及仪器设备的不断改善,FCM对膀胱肿瘤的研究工作进展甚为迅速。本文就FCM在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 一、FCM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1、激发光源:采用波长为488nm的氩离子激光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在所有的工业化国家,泌尿道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加。在西德,膀胱癌分别占男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5%和2%。膀胱癌患者开始时无痛苦或很少有感觉。其症状是出现血尿。所以8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的始发症状就是血尿,只有15%的患者尿频。几乎50%的血尿患者,其从出现血尿直到诊断为膀胱癌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为此有规律地进行尿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泌尿道肿瘤的一种可靠方法。因此,诊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证实所怀疑的肿瘤,而且也是为了掌握肿瘤的大小、部位、浸润以及恶变的程度。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尚需进行一些额外的检查,如膀胱造影术、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产生的蛋白质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其中其抗肿瘤作用最引人注目。有关抗肿瘤作用机理国内外文献均有综述。1984年,TNF cDNA 的克隆成功。开创了 TNF 研究的新纪元。重组 TNF 无论从纯度和数量上均可满足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要,使对 TNF 的认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兹将 TNF 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概况简介如下。一、TNF 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Balkwill 等以单克隆抗体 ELISA 竞争法  相似文献   

19.
卟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能够选择性集聚在肿瘤细胞周围 ,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物理性质和光敏性质 ,因此广泛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综述卟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卟啉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卟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肿瘤具有特殊的亲和作用,能够选择性集聚在肿瘤细胞周围,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物理性质和光敏性质,因此广泛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现综述卟啉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