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颅脑损伤院前急救效果观察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研究将1997年10月至2002年3月对急性颅脑损伤采取了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及时急救等院前急救措施的418例患者设为院前急救组,并与1995年3月至1997年9月未行院前急救的335例患者设为院前未急救组,比较院前急救的效果,对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预后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急诊科是医院服务患者的第一线,工作艰苦、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其中院前急救就是急诊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急诊科工作三年,我对院前急救工作颇有些感触。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人均寿命的增长,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使各种危急病症、意外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院前急救工作也日益而增。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为长途转诊急救护理服务提供经验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回顾分析本院急诊科在2012年3月~2012年10月接诊的280车/次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结果派出救护车长途转运280车/次均顺利转入本院。研究期间,本院长途转诊无任何医疗纠纷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结论院急诊科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翠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65-266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本院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进行预测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风险意识、院前急救设施、院前急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医院院前急救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完善医院急救设施,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尹翠萍 《医药世界》2010,(7):744-745
目的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优秀的院前急救队伍,降低患者风险能得到第一时间安全的救助。方法从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归纳出七点作为院前急救护士所因具备的综合素质。结果高素质的院前急救护士,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现场的各种急危重症。结论高素质的、优秀的院前急救护理队伍是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承德市120院前急救疾病谱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6-01/2008-12 120急救中心救护车接至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 a内院前急救患者19 021例,男女比为1.41∶1;年龄(44.8±21.9)岁;每日15∶00-24∶00为院前急救高峰时间;创伤、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6位。入院率为46.73%。结论:上述前6位疾病是承德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在院前急救中采取安全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其中有2例死亡,其余全部成功转运至医院进行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救护对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正>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时间较长(10~30min以上),或频繁发作,发作间歇期意识不完全恢复[1]。癫痫持续状态是院前急救危重病例,若不及时抢救可因高热、循环衰竭或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导致永久性脑损害,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为总结经验,正确实施院前急救,现将淮安市急救中心自2002至2009年急诊抢救20例癫痫持续状态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唐山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方法 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7年2 580例院前急救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和去向等.结果 2年内院前急救患者中各种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位居前三位,发病最高的三个年龄段为50~60岁,40~50岁,70~80岁;院前急救高峰为8:00~10:00,4:00~16:00,20:00~22:00,入院率为44.46%.结论 院前急救工作应以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时间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组织培训专业人员,使患者得到最快、最好的院前救护.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部门如何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前急救部门包括各级急救中心、急救站以及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的医院急救部门等。院前急救力量是有限的,而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受伤人数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目前多数城市的院前急救部门值班力量往往不能完全应对造成多人伤亡的重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1.
石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42-243
<正>急救医学的三个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及ICU,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最重要一环,是降低急诊死亡的关键最主要因素之一[1]。自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成立急救中心以来,共出车急救总计达7880人次,其中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人数为128(1.9%),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院前急救社区化是院前急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院前急救的进一步延伸,是确保院前急救高效、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外社区院前急救模式多样,各具特点,本文对国内外社区急救的模式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为构建科学、高效的院前社区急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9):80-82,94
目的了解青浦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规律,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对2012年、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院前急救患者较2012年增加,女性比例呈上涨趋势;男性患者均多于女性。各年度均以36~59岁患者最多,2013年中60~64岁、65岁以上患病比例较2012年明显上升。2年中均以7月份病例数最多,下半年均高于上半年,2013年第四季度发病人数明显增多。各年份均以各种创伤所致患者人数最多。结论院前急救工作应根据疾病谱的变化情况进行相应地调整,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成功率途径。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我们院前急救52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例(院前已死亡者除外),总结经验。结果急救成功率98.1%。结论提高急性心力衰竭院前急救成功率的关键:①良好状态的院前急救药品及设备;②高素质的医护人员;③严格执行规范化的急救措施;④对急性肺水肿第一时间取大静脉给予利尿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远程急救指导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院前急救病例2 104例设为实验组,2015年院前急救病例2 062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在接到出诊任务后实施远程急救指导.两组患者在专业院前急救前有无给予处置措施的例数、有效措施例数及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 在专业急救前,对照组采取处置措施780(37.8%)例,实验组采取处置措施1 796(85.4%)例;对照组有效措施265(34.0%)例,实验组有效措施1 709(95.2%)例;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1.0%,实验组患者满意度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远程急救指导能及时的指导患者或家属给予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为院前急救争取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严重车祸伤院前急救的经验.方法 对87例严重车祸伤进行院前急救.结果 87例严重车祸伤受伤部位2处者65例、3处者14例、4处者8例;其中合并休克23例、合并意识障碍36例、合并呼吸功能不全者11例,经院前急救和本急诊科抢救成功8例(93%)、死亡6例(7%).结论 严重车祸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质量是伤者生命的早期保障,是院内进一步抢救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院前急救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为总结院前急救经验,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本文就我中心2005年度6818例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全员上岗培训 提高急救服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医疗是城乡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供优质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必须具备较高的急救服务能力。开展全员上岗培训,是院前急救机构提升急救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并观察分析。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培训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24人,将所有急救护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理论培训,实验组采取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两组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经过考核标准评定证实,实验组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能够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及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昏迷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方法。结果 52例昏迷患者全部院前急救成功。结论院前急救中昏迷患者如能及时有效地得到救护,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