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拟升清降浊汤辨证加减治疗胃下垂3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萍 《国医论坛》2001,16(5):25-25
1 一般资料360例患者系 1 992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所治疗的病例 ,其中男 1 0 6例 ,女 2 5 4例 ;60岁以上 86例 ,40岁以上~ 60岁 1 98例 ,2 0岁~ 40岁 70例 ,2 0岁以下 6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1 3岁 ;单纯胃下垂者 43例 ,合并胃炎者 1 2 0例 ,兼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1 5 8例 ,兼胃扩张者 6例 ,兼胃扭转者 3例 ,兼胃癌者 4例 ,兼两种以上病者 2 6例。就胃下垂的程度而言 , 度 2 1 8例 , 度 1 0 2例 , 度 40例 (诊断以西医本科教材为准 )。2 治疗方法中医虽无胃下垂之病名 ,但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胃痛、痞满、泄泻等病证之日久不愈。其…  相似文献   

2.
胃下垂属于祖国医学“胃缓”范畴,多由于长期饮食失常,或七情内伤或劳倦过度,导致中气下陷、升降失常,临床上出现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或漉漉有声、食欲减退等以脾胃虚弱为特点的病症,笔者近年来自拟升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21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例胃下垂患者中,男5例,女1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26岁,大多在28~58岁;病程1年以内8例,1~3年10例,3年以上3例;21例患者均为瘦弱体型。所有病例均经B超及X线钡餐检查确诊。胃下垂程度: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l~5cm的14例,6~10cm的5例,11cm以上的2例。1.2…  相似文献   

3.
胃下垂是指胃的纵轴向下延长 ,胃下极明显降低 ,甚至低达骨盆腔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见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以及纳痞羸瘦等症状。笔者用推拿加脐灸治疗 43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43例病人中男 1 7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6岁 ,平均 42岁 ;病程最长 1 5年 ,最短 2 5d。胃下垂轻度 1 1例 ,中度 2 4例 ,重度 8例。2 治疗方法2 .1 推拿治疗  1令患者仰卧 ,屈下肢 ,医者立于其右侧 ,先点阑门、建里 ,轻轻调补 ,再补气海 ,放带脉 ,再轻调章门、梁门、石关、巨阙 ,再点上脘、中脘、建里、气海 ,并用引气归原法。…  相似文献   

4.
埋线疗法治疗胃下垂1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线疗法是一种穴位刺激疗法,笔者把它应用于胃下垂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胃肠科2002年~2004年门诊诊治病例共313例,均经胃镜排除器质性病变,且经胃B超诊断为胃下垂的病例。超声诊断方法:患者空腹饮入胃B超快速显影液一支和温开水500ml,2~5min后取站立位观测。胃下垂诊断标准:胃大弯位于髂嵴连线下1~5cm为胃下垂I度,5~8cm为胃下垂度,8cm以上为胃下垂度。患者有腹胀、嗳气、食欲下降、肠鸣、上腹隐痛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4例,男55例,女109例;年龄17~76岁,平均48岁;胃下垂度者113例,度者43例,度者8例。对…  相似文献   

5.
王凤学 《河北中医》2001,23(6):424-424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治疗颇为棘手。其病因常与患者中气不足、胃气虚寒有关 ,多以补中益气汤治疗。1976~ 1990年 ,笔者以益气温肾固摄法治疗胃下垂 9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95例均经X线钡餐检查确诊。男 5 6例 ,女 39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6 2岁 ,其中 35~ 5 0岁 6 7例 ;病程 <3年2 7例 ,3~ 5年 46例 ,>5年 2 2例。全部病例均有脘腹胀满 ,食后加重 ,体型瘦长等特征。X线钡餐检查 :胃张力低 ,蠕动减慢 ,胃下极在髂嵴联线下 5~ 8cm 45例 ,9~ 12cm 39例 ,>13cm 11例 ,其中最重 1例胃下极在髂嵴联…  相似文献   

6.
胃下垂指整个胃下移,在直立时胃小弯角切迹下降到两侧骼峪连线之下。自1984年以来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胃下垂32例,收到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所治32例胃下垂为门诊病人,无心脏病及哮喘病史。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最小刀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8年。经X线钡餐检查胃小弯角切迹分别在骼峪连线以下1~9cm。诊断标准:以胃小弯角切迹在两侧露峪连线之下,1.5cm以内为轻度胃下垂,1.6~4.5cm为中度胃下垂;4.5cm以上为重度胃下垂。2治疗方法2.1针刺疗法患者平外取双下肢足三里穴,作常现消毒后用毫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针灸治疗胃下垂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46例患者中男 1 8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6岁 ;病程最长 1 7年 ,最短 2个月。2 .治疗方法 取头针胃区、百会 ,体针中脘、提胃 (中脘旁开 4寸 )、胃上、足三里、气海。恶心加内关 ,肝气不疏加太冲等。中脘、提胃、胃上均向天枢方向斜刺。接电针 ,用疏密波 ,强度以引起腹肌收缩 ,病人能耐受为度 ,留针 30 min,每日 1次 ,1 0次为 1个疗程。针后在中脘、脾俞、胃俞穴上拔罐 ,留罐 1 0min~ 1 5min,隔日 1次。3.治疗结果 治愈 39例 ,占 84.78% ;好转 6例 ,占 1 3.0…  相似文献   

8.
胃下垂是由于胃壁张力低下导致的胃位置下移 ,并由此而产生的以胃脘部疼痛、坠胀为主症的一种消化系疾病。临床上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度。中、重度胃下垂的治疗颇为困难。近年来 ,笔者采用以补中益气汤加味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 ,对中、重度胃下垂患者进行治疗观察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病例皆为门诊患者 ,共 80例。其中男 1 8例 ,女 62例 ;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1岁 ;病程 1~1 2年 ,平均 4年 ;全部患者均经 X线钡餐确诊 ;合并慢性胃炎者 44例 ,胃窦十二指肠炎者 5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 4例。患者多有食后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笔者采用钮韵铎老师传授的针刺“举胃术”治疗胃下垂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病程1~20年不等。2 治疗方法2.1 取穴 梁门(左)、中脘、下脘、气海、天枢、足三里。  相似文献   

10.
胃下垂在临床上属常见病 ,多属中医腹胀、嗳气范围。自 1 980年以来 ,收治胃下垂病人 1 2 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过 X线钡餐透视确诊。治疗组 60例 ,男 2 4例 ,女 36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60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8年。其中胃下垂 度 1 4例 , 度 2 6例 , 度 2 0例。对照组 60例 ,男 2 6例 ,女 34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50岁 ;病程最短 5个月 ,最长 6年。其中胃下垂 °1 9例 , °2 3例 , °1 8例。治疗方法1 .治疗组取胃上穴、中脘、足三里、百会。患者仰卧位 ,穴位皮肤消毒后 ,选 0 .40 mm× 2 5~ 40 mm…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4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 1 994年开始采用脑神经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智力低下 46例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患儿均符合郭迪主编的《儿科基础与临床》中智力低下的诊断标准。 46例中男性2 7例 ,女性 1 9例 ,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1 3岁 ,其中 3岁以下者 1 0例 ,3~ 7岁 2 3例 ,7岁以上 1 3例。   1 0例检查脑电图 ,其中正常 4例 ,异常 6例 ,2例合并有痫性放电 ;5例检查CY ,正常 2例 ,异常 3例 ,均表现为脑容量不足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2 0例 ,正常 2例 ,可疑异常 3例 ,异常 1 5例。2 治疗方法  主穴取哑门、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