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经脉循行等方面探讨了《素问》“咽为肝之使”的含义与依据,并列举了少阳病、梅核气等加以验证,最后论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某些咽病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瞑眩”     
药物“瞑眩”之说源自《尚书》。其后在我国历代医学文献中虽有些病案记载,但很少明确提出“瞑眩”一词,其实质性内容更未涉及。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关医学杂志上经常青所论及,但对其定义、病机以及与药物毒、副作用的区别等方面的认识尚不一致,故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讨论。瞑眩的概念及其演变《说文》曰:“瞑,翕目也”,即合目之渭;“眩,目无常主也”,即头昏眼花之谓。因此瞑眩的本来含义应当是指疾病中所出现的头昏目眩、眼睛不能睁开的一个临床症状而言。自从《尚书·说命篇》提出:  相似文献   

3.
略论温病之“毒”杨钦河(广州中医药大学96级博士生,广东510407)主题词温病/中医病机“毒”在中医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含义,在温病学中,“毒”既是病因又是病机概念。随着对温热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毒”作为病因学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认为明...  相似文献   

4.
痿者,萎也。是肢体萎弱废用的一类病证。初起多见手足软弱无力,渐至肌肉麻木不仁,皮肤干枯失泽等症状。痿证是由于五脏热而津液枯竭,不能营养皮肉筋脉而形成。阳明者,多气多血之经,水谷气血之海,五脏六腑皆受气于阳明,故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是五脏六腑营养之大源。阳明又主润宗筋,宗筋是诸筋聚于前阴之处。前阴者,足之三阴、阳明、少阳及冲、任、督、足乔九脉之所会也。阳明为气血生化之源,九者均依赖阳明所化生气血濡养,所以,阳明气血充盈,宗筋才能得到滋养和濡润才能约束四肢关节使之运动自如。故王冰说:“宗筋为阴毛中横骨上下之竖筋也,…  相似文献   

5.
从中焦的生理功能、《素问》尺肤诊、《灵枢》全息记载、《难经》以肝并胃着脊之第九椎、王冰注《素问》、舌诊等方面阐述了肝胆的作用和部位,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肝胆与脾胃共处中焦。中气,当为中焦肝胆脾胃之气,非单指脾胃而言。  相似文献   

6.
再谈厥     
拙作《辨厥》一文,归类和辨析《内经》对厥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论述,和《伤寒论》以及后世文献对厥的分类认识,已在《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12期发表。因假期得闲,重读有关著作,又觉对厥的认识意犹未尽,欲深入讨论《内经》与《伤寒论》对寒厥和热噘的异同,以及厥与中风、痉、痫的主要区别,和厥与闭脱的关系,故撰此文,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1 《内经》与《伤寒论》对寒厥和热厥之异同尽管在《内经》与《伤寒论》中都有寒噘和热厥,但细玩之,可以区别如下:病因《内经》强调内因,如《素问·厥论》云:“其厥也,不从外,皆从内也。”以酒色、劳  相似文献   

7.
在探讨传统医家对阳明腑实导致神经昏谵语的含义和机理的认识基础上,指出腑实致昏谵说对温病学认识昏谵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均有指导和启迪意义。同时阐述腑实致昏谵说不足,提出了“腑实难致昏谵”的看法,认为辨治昏谵不应囿于腑实致病说,应着重于热入心包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1“血不利则为扩的出处与分析《金匾要略》曰:“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跌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骛清,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此段经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水气病形成的机理,一是肺气虚,致“寒水相搏”而成水肿;二是脾胃气衰,则“水谷不化”精微而为水湿,困于内水粪杂下,溢于外而为水肿;三是肾虚血少,三焦无肾气以温,而决该无权;膀航无肾气以化,州都失职;故在男子则表现为小便不利,在女子则经水不通。经乃血…  相似文献   

9.
试论“肝为万病之贼”孙益鑫(安徽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肝;中医发病学;“肾-脾-肝”内伤病机学说中图法分类号:R223.11;R228“肝为万病之贼”一说最早见于清·魏之秀《续名医类案·疡症》,他说:“夫肝木为龙,龙之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阳明阳萎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笔者临床经验,结合文献考证和复习,对阳明致萎的病机和治疗原则进行了讨论。认为:阳明与宗筋、阴器一脉相联,多种原因所致之阳明病均可导致阳萎,同时,还讨论了补阳明以润宗筋、清利阳明湿热,以及阳明与心或肝或肾同治治疗阳明阳萎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对“脾约证”病机的传统解释提出质疑,认为其病机应是脾阴亏,约束脾阴不能濡养胃阴而助胃司和降,以致大便难。  相似文献   

13.
“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的辨析历来是《伤寒论》中比较有争论的话题,通过风寒一体内在关系探究二者临床致病特点,认为“阳明中风”乃“阳明中寒”之轻症,“阳明中寒”是“阳明中风”之重症,二者应是从属关系,并非热与寒的对立关系。而“阳明中风”可视为阴中之阳,“阳明中寒”可理解为阴中之阴,故将风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阴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把“阳明中风”和“阳明中寒”归为阳明病一类阴性证型。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文法及医理等方面对《灵枢·九针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句中“禀”字的含义进行了考证和分析,认为“禀”意为“授”,即“供给”之意,而不是一般人认为的“禀承”、“禀受”。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医内科病名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内科病名名目繁多、庞杂,如何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是当前中医界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作者从中医内科病名分化的必要性,病名分化的方法等两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对实现中医现代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湿温的发生、发展、转机和治疗等方面阐述了湿温与脾胃病变的密切关系,加深了前人“湿温以脾胃病变为中心”的理论认识,为湿温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银屑病“血分蕴毒”病机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屑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具有基因相关性的皮肤疾病之一。中医治疗具有疗效高同时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提示我们需要对其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当代著名中医皮科专家治疗银屑病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在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基础上提出"血分蕴毒"是银屑病的重要病机,其病位在"血",病性为"毒"与"热"。并通过现代医学的视角,探讨"血分蕴毒"与现代医学的关系,这一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银屑病"从血论治"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认为“郁”是肝病的基本病理,肝病之“郁”有气郁、火郁、湿郁、食滞、血瘀之别,临证需详辨。治疗肝病的关键在“解郁”。理气、化痰、泻火、化湿、导滞、活血化瘀诸法皆是解郁之法。不能拘泥于疏肝解郁一法。  相似文献   

20.
发热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如:由于发热的时间、部位、热势轻重程度和自觉症状的不同,临床可分为:恶寒发热、壮热、潮热、烦热等.热为阳邪,其性上炎,易耗津气,易造成阴竭阳脱,甚至死亡。总而言之,热扰神明,易现窍闭神昏,内陷脏腑,易动风、惊厥,现将“热证”的病因病机作一个剖析。如有不妥,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