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双侧唇裂畸形多较复杂,修复术后常出现唇过紧,唇红过薄等继发畸形。为矫正畸形,设计了在直线修复术的基础上增设鼻唇沟瓣及两个小三角瓣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认为本方法可恢复前唇的正确功能,有利鼻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在单侧唇裂修复术中,要求重建对称的人中嵴.保存完整的人中窝和确切补充上唇因萎缩引起的组织量不足,Millard法重建的人中嵴上部倾斜^[1,2]。外侧三角瓣法破坏了人中窝的完整^[2]。Mobler虽然用直线法重建了人中嵴,保留了人中窝[3].但在上唇缺损量大的情况下.对肌肉黏膜的补充量不确切.且其直线瘢痕也易导致术后上唇挛缩。并因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在Veaum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VeauⅢ术式的基础上,于双侧唇裂的两侧唇部设计A、B皮肤黏膜瓣,衬垫于前唇部的内侧,以增加创面的接触面积并加厚前唇部;在前唇部上方内侧设计C黏膜瓣加深唇龈沟,并将两侧唇肌肉分离固定于鼻前嵴、鼻翼基底及前唇,以达到唇肌的功能性修复。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术后上唇及唇红较丰满,动态畸形不明显,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改良直线缝合法修复双侧唇裂,能增加切口抗张力和改善术后上唇形态,减轻术后动态畸形及上唇塌陷。同时,此法还能保留较多的上唇组织,有利于唇裂Ⅱ期畸形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双侧辰裂继发畸形的解剖学修复。方法 基于对引起双侧唇裂继发畸形原因的分析和鼻之病理解剖结构的研究。我们采用埋没导引缝合针缝合法峄于引起畸形的主要因素;鼻翼软骨和两侧移位、鼻降肌挛缩、口轮匝肌移位、鼻孔底瘢痕挛缩等进行彻底松角忍气吞声,宾固准确地复位、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余均成功,随访1-4年效果满意。结论 该手术方法不仅简单省时,而且能达到畸形的解剖学修复。 相似文献
7.
一侧复合组织唇瓣修复双侧唇裂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在双侧唇裂修复过程中前唇组织不足的困难,作者以裂隙较丰满一侧设计-复合组织唇瓣治疗19例双侧唇裂,获得较好的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半,无前唇过长,过紧等现象。作者详细介绍了唇瓣转位修复的手术方法,并论述了该术式的优点及操作注意事项,认为此法为修补双侧唇裂较为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9.
红唇瓣推进修复双侧唇裂继发红唇缺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介绍一种双侧唇裂术后继发红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于缺损红唇的两侧红白唇交界处或其稍上方按需要向其两侧各设计红唇瓣,缺损范围大都可将一侧红唇瓣设计至口角下唇处,按设计切开解剖游离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轴型瓣,向缺损区推进修复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15例。缺损宽度1.0-1.2cm,所有唇瓣全部成活,术后唇外形满意。结论 以唇动脉为蒂的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缺损,方法简便,唇瓣血供可靠,疗效满意,可广泛用于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红唇适当大小的部分缺损。 相似文献
10.
双侧唇裂直接修复法具有设计及操作简便,术后近期外观较好,但鼻底易裂开或形成凹陷,前唇常形成弧岛状畸形,为此,我们在前唇两侧各增加一个三角瓣插入鼻底,避免鼻底裂开及凹陷,将两侧口轮匝肌的连续性,防止弧岛状畸形的形成,两侧唇红瓣在前唇下交叉,相互镶嵌缝合,以弧补前唇部红唇厚度不足,作者应用于6例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修复后口哨畸形的分级与修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对双侧唇裂或唇腭裂修复后口哨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方法 将我院136例双侧唇裂或双侧唇腭裂术后上唇口哨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上颌前门齿牙冠及相应牙龈暴露的程度将口哨畸形分为Ⅳ级。Ⅰ级: 牙冠显露1/2;Ⅱ级: 牙冠全显露或 牙冠全显露伴 显露近中纵行牙冠1/2—2/3;Ⅲ级: 牙冠全显露和附丽龈显露1/2或 牙冠全显露伴附丽龈显露1/2及 牙冠显露2/3以上;Ⅳ级: 牙冠及相应牙龈全显露伴 近中牙冠纵显露2/3以上。口哨畸形严重程度与双侧唇裂或唇腭裂修复术式的关系一并进行分析。结果 口哨畸形Ⅰ级者60例,占44.2%;Ⅱ级者47例,占34.5%;Ⅲ级者16例,占11.8%;Ⅳ级者13例,占9.5%。结果 显示Ⅰ级和Ⅱ级口哨畸形明显多于Ⅲ级与Ⅳ级,前者为后者的3.7倍。结论 对双侧唇裂或唇腭裂修复后口哨畸形的分级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为修复上唇口哨畸形选择修复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中口轮匝肌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口轮匝肌复位重建在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修复中的效果。方法对采用直线缝合法修复的唇裂患者,在行继发畸形修复中,选Millard旋转推进法设计皮肤切口,切开皮肤,将裂隙的健、患两侧的口轮匝肌进行解剖,在健侧,分离口轮匝肌达正常侧人中嵴处;在裂隙侧,将口轮匝肌从皮肤下解剖达10mm;在口腔裂隙的健侧从鼻棘,裂隙侧从鼻翼基部,将口轮匝肌从黏膜下分离出来。使用透明的尼龙线缝合肌肉。将裂隙健、患侧分离的口轮匝肌每侧水平分成4束,互相交叉缝合,然后缝合皮肤。结果术后患侧鼻孔大小、对称性、鼻小柱长度、鼻小柱的位置、患侧人中嵴、患侧唇峰、唇珠、人中凹、鼻尖的高度、突度的变化,术后均近似正常,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利用口轮匝肌的重建来修复单侧唇裂继发畸形,以恢复正常上唇正中解剖结构及对称的鼻孔大小,是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Takuya Onizuka M.D. Yoshiaki Hosaka M.D. Noriyoshi Sumiya M.D. Kaneshige Satoh M.D. Kazuhisa Haraguchi M.D.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1987,11(1):241-247
Two operative scar lines remain after bilateral cleft lip repair. A method has been devised in which the two scar lines are reduced into o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ethod include (1) an inconspicuous scar, (2) elevation of the nasal tip using the prolabium, (3) repair of the whistling deformity, (4) a natural-looking mustache, (5) formation of a pout, and (6) psychological benefits. Good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this method. The dis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e maxillary retardation. However, this does not occur in adults and can be corrected easily in children.Presented at the 7th Congress of Japanese Society of Cleft Palate, July 22, 1983; 29th Congress of Japan Society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June 12, 1986; and 9th Congress of Japan Society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November 15, 1986 相似文献
16.
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分析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阐明Millard法在修复单侧唇裂中的优点和缺陷。方法:对30例单侧唇裂的患儿,应用Millard I或Ⅱ型法修复,同时在唇红缘裂隙处作一交叉三角辨的改良,并一期复位鼻翼软骨。结果:经6个月-1年的随访,解剖复位效果满意,瘢痕隐蔽,人中完整,唇红丰满,鼻翼软骨复位良好,鼻小柱得以延长。结论:Millard法是修复单侧唇裂较为理想的方法,应用交叉三角瓣修复唇红缘,弥补了Millard法唇红缘修复方面的不足。一期鼻翼软骨钝性解剖复位效果良好,符合东方人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