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疗效。方法97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替罗非班,以常规半剂量0.05μg/(kg·min)通过静脉泵持续静脉输注72h。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T压低总和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5),硝酸甘油使用量也显著减少(P〈0.01)。结论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治疗UA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替罗非班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对心绞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P〈0.05),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出血并发症在治疗组比对照组有增多趋势(11.3%比5.67%;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标准肝素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依据是否同意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分为3组,A组37例给予肝素3 000 u静脉注射,继以起始剂量750 u/h静脉泵入,每6~8 h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调整肝素剂量,持续泵注72 h;B组43例肝素用法、用量同A组,并给予替罗非班0.4 μg/(kg·min)泵注30 min后,继以0.1 μg/(kg·min)维持泵注72 h;C组40例肝素用法、用量同A组,并给予替罗非班0.2 μg/(kg·min)泵注30 min后,继以0.05 μg/(kg·min)持续泵注72 h.比较3组疗效及用药24 h内血小板计数减少、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B,C组疗效高于A组(P<0.05),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A,C组(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素联合替罗非班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半量与全量替罗非班联合肝素治疗效果相同,但出血风险低.  相似文献   

4.
田福明 《大医生》2022,(8):51-53
目的 研究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 vention,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不同调脂药联合替罗非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宾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将要行PCI治疗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每...  相似文献   

5.
进展性脑卒中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神经缺血症状较轻微,呈渐进性加重,在48小时内症状仍然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近年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使用方法、剂量、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得到公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2例)及对照组(82例),比较2组术后24h和30d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P〈0.05);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能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证明其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刘晓 《临床医学》2018,(9):111-112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传统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 33%,高于对照组的66.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 67%)高于观察组(3. 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发应发生率,可大力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霞 《临床医学》2013,33(9):80-81
目的对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4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常规加替罗非班),每组21例。疗程持续时间36 h,对36 h及30 d的复合终点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肌钙蛋白T在14 h后的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应用替罗非班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及抗血栓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且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替罗非班治疗NSTEACS患者冠脉内血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消除冠脉内血栓的疗效、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有较大量血栓负荷的患者15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给予国产替罗非班10μg/kg的负荷量,然后以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18 h,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口服、肝素泵入,观察手术成功率、对比给药前后的TIMI血栓分级、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围术期出血倾向及住院至随访6个月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1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替罗非班治疗后血栓明显消退,治疗前后TIMI血栓分级、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大出血并发症出现,随访期间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可降低冠脉内血栓负荷,明显降低冠脉内血栓评分,改善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替罗非班致出血的临床表现及致出血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并发出血的冠心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岁患者占81.5%(22/27);18例有相关的基础疾病,3例发生在PCI术后,6例无明显诱因;肉眼血尿8例,牙龈出血5例,咯血4例,鼻衄3和皮下瘀斑各3例,心包填塞、右前臂出血血肿、右股动脉血肿及消化道出血各1例;21例患者停药后出血可自愈,6例经对症处理止血。结论: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致出血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致出血相关因素有介入操作技术及器械选择、合并相关基础疾病、老龄:用药时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周燕  王月平 《全科护理》2013,(32):3010-30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激活、聚集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重建冠状动脉灌注最有效的方法[1].但冠状动脉介入侵袭性操作会增加血栓脱落和远端微循环栓塞可能.有研究表明,急诊PCI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和远端组织灌注,改善预后[2].我科2012年2月-2012年12月对收治的4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在传统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PCI术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和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98)和标准治疗组(n=108)。标准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0-4.5 d。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女性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的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34例女性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68)和对照组(n=66),对照组常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48 h和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出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等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48 h两组均无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病例.用药后30 d,替罗非班组有3例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其中2例心绞痛,1例全因死亡;对照组有10例心脏不良事件,其中5例心绞痛,3例再发心肌梗死,2例全因死亡.替罗非班组于对照组相比,用药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4.4%vs 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替罗非班治疗是降低女性ACS患者非介入治疗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因素(OR=0.40,P<0.01).两组总的出血发生率(8.8%vs 3.0%)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5%vs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降低女性ACS患者心绞痛及心梗的发生率,并不增加其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 试验组疗效在缓解心绞痛症状、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硝酸甘油日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有轻微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但发生率皎低.结论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梗死灶面积、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灶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高龄(≥7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72例高龄ACS患者,分析应用替罗非班后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观察住院和随访30天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本研究高龄患者发生轻微出血6例(8.3%),无严重出血病例,住院和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5例、心肌梗死1例、心源性死亡1例.结论 在高龄ACS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