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梗死后心绞痛进行临床治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梗死后心绞痛患者110例,将这些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将这两组分别通过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表示,观察组中患者以丹红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以西医常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中有效率为72.7%,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观察组中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结论对梗死后心绞痛以丹红注射液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可得到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能够使临床治疗有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患者血液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可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本文分析60例资料,死亡率达36.6%,为提高临床的诊断率建议凡缺血性心绞痛的病人首次心电图检查18导联并连续三天跟踪复查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和预后。方法: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中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的病人11例为1组,未发生为2组,就两组梗死发生部位,心功能分级,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等进行对比。结果: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病人的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100%),病死率(55.6%),均显大于未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发生梗死延展和早期再梗死梗死部位多发生于前壁,广泛前壁(72.7%),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严密监测,积极治疗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32例梗死后心绞痛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倍他乐克口服,为倍他乐克组,另一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罂粟碱静点,为对照组,分别用药1周后,观察其心电图及心绞痛改善程度。结果:倍他乐克组和对照组比较,无论是心电图还是心绞痛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倍他乐克对梗死后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右心室梗死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右室心肌梗死(ARMI)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以促进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我科治疗的168例急性心梗患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的ARMI诊断标准,诊断ARMI24例。结果:ARMI占急性心肌梗死总数的14.3%,早期诊断率为33.3%。死亡率25%。结论:ARMI并非少见,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永革  杜茜 《山东医药》2004,44(19):71-71
腔隙梗死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其分支闭塞引起的脑部小软化灶。1996年1月至2002年8月,我院诊治腔隙梗死患者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7%-91%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1].梗死前心肌缺血的发生可限制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坏死的面积[2].本文将15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分为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1年-2009年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并除外再梗死的156例住院患者,其中男131例,女25例,年龄28岁-79岁,平均62岁.有梗死前心绞痛(A组)77例,入院前有典型心绞痛反复发作史或心电图检查有缺血型ST和T波改变;无梗死前心绞痛(B组)79例,入院前无心绞痛史及心电图呈缺血型改变史.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再梗死是指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再次发生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1998年1月~2003年6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再梗死33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WHO1997年AM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38~69岁,其中第二次梗死29例,第三次梗死4例。再梗死部位前壁11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6例,高侧壁2例,下壁并正后壁4例,下壁并右室2例,前间壁1例。第一次为无Q波心肌梗死4例,原部位再梗死19例,不同部位再梗死7例,梗死延展3例。距前次梗死时间2天~1个月7例,1个月~1年17例,1~8年9例。并发高血压病10例,…  相似文献   

9.
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对梗死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317例初发心梗的住院病人,按梗死前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及每次持续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Ⅰ组: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15分钟;Ⅱ组: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15分钟;Ⅲ组(对照组):梗死前48小时内无心绞痛发作。通过测定梗死后肌酸激酶(CK)峰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梗死范围及心功能情况,并对住院期间各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Ⅰ组病例的临床状况及近期预后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表现为:梗死范围的缩小,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Ⅱ、Ⅲ组间各观察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持续时间不同对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可能产生不同影响,梗死前近期有短时间(<15分钟)的缺血刺激对梗死心肌具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梗死后心绞痛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梗死后心绞痛 (PIA)是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 ,是早期心肌再梗死和梗死延展的高危因素〔1 ,2〕,可增加患者病死率。为探讨PIA发生及有关因素 ,我们对 1 3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1 对象与方法我院心内科 1 993~ 2 0 0 1年共收治AMI患者1 39例 ,均符合 1 979年WHO的有关诊断标准 ,且排除急性期死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者 ,以及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及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者。 1 39例中男 77例 ,女 62例 ,年龄 36~ 82 (平均63)岁。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每例均有详细的心电图记录及心肌酶谱 (肌…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与心绞痛不同,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短期内很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出现心肌缺血性胸痛或证实心肌缺血,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闫向东  田秀丽 《山东医药》2006,46(22):67-67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单次或多次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被称为梗死前心绞痛。有研究发现,梗死前心绞痛对AMI患者预后可能有良性影响。本文对82例AM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梗死前心绞痛与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62例AMI患按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溶栓再通率为60%,对照组为31.25%,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梗死前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3.3%,对照组为75%,两组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作为心肌缺血预处理,对心肌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梗死前心绞痛病程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A)不同病程时间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远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随访2001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326例首次STEMI患者,随访到300例,根据PA病程时间分为长期(A)、近期(B)、短期(C)3组,比较临床特征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A组总心源性死亡率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②COX分析显示首次心肌梗死后未行PCI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长期心绞痛患者STEMI后远期MACE发生率高于短期心绞痛组;首次心梗后未行PCI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32例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 3 2例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患者 (观察组 )的诱发因素 ,对比该组患者与 5 5例急性心肌梗死 ( AMI) (对照组 )患者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溶栓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精神因素、便秘是其发生的主要诱因。梗死后心绞痛和糖尿病及 AMI后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发生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及住院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心肌再梗死或梗死延展的发生 ,与 AMI后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低灌注、高凝状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侧枝循环未能及时建立有关 ,并影响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变异型心绞痛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证明 ,在该类心绞痛发作中同时有心肌耗氧量增加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两种因素参与 ,现将我院近年来变异型心绞痛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 :30例发作时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 ,T波高耸。男性 2 5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5岁~ 30岁 5例 ,30岁~ 35岁 3例 ,35岁~ 4 0岁 6例 ,4 0岁~ 6 0岁 16例。既往有劳累性心绞痛病史 2 1例 ,无劳累性心绞痛 9例 ,发作时血压、心率无变化 10例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16例 ,血压降低4例。心绞痛向左肩、左前臂放射 2 4例 ,伴颈部疼痛 3例 ,下颌痛 1例 ,…  相似文献   

18.
AMI前数天至数周,部分患者可有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者可能与多支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形成有关。一次或多次短暂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可明显增加心肌对较长时间持续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适应能力,即缺血预适应(IP)。此种IP可能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992年1月至1998年6月住院的99例AMI患者。男78例,女21例;均符合心电图的典型演变和心肌酶学变  相似文献   

19.
脑干梗死是临床上较常见,但表现较复杂的一种特殊部位的脑梗死,我院近3年的脑梗死178例中发现脑干梗死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 ,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 ,在住院期间并发脑梗死者 2 6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49~ 84岁 ,平均6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5例 ,糖尿病病史 6例。AMI诊断符合 WHO制定的标准。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室壁瘤 12例 ,充血性心力衰竭 16例 ,心房颤动 4例。患者于入院后 1小时至 1个月发生脑梗死 ,其中脑栓塞 19例 ,脑血栓形成 5例 ,分水岭脑梗死 2例。 CT检查示梗死部位在基底节区 10例 ,额顶区 5例 ,顶枕区 3例 ,投射系 6例 ,小脑、脑干各 1例。治疗方法与疗效 :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