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病毒性肝炎发病证型及ALT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自然气候变化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 ,笔者收集了近 6年来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的病历资料 ,从流行季节、辨证分型与血清ALT单项指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均为本院治疗过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98例 ,其中男性 6 7例 ,女性 31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9岁 ,平均年龄为 39.86± 18 6 5岁。  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 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1] ,并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2 ] ,本组病例共分为 5型 :湿热蕴蒸型 (30例 ) ,肝郁气滞型 (11例 ) ,湿邪困脾型 (2 4例 ) ,肝阴亏…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病毒核酸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肝炎(CHB)中医证型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关系.方法:对260例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HBV-DNA定量检测,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各中医证型的HBV-DNA水平有一定规律性,按肝郁脾虚、湿热中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顺序呈递减趋势.结论:CHB患者HBV-DNA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毒型别、病因的关系,所有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均由指定的中医副主任医师专人负责。结果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甲型、丙型及戊型肝炎证型较单一,乙型及未定型肝炎证型较复杂,重叠感染证型最复杂。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单一病因与不同复合病因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不同型别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亦不同。  相似文献   

4.
王敏  唐金模  梁惠卿  龚先琼  宫嫚 《新中医》2020,52(12):53-56
目的:引用肝脏病理学指标阐明中医证候实质,探索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小于参考值上限2倍(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微观辨证要素。方法:对300例ALT2×ULN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患者肝组织结果显示,肝脏炎症分级≥G2者占46.00%,纤维化分期≥S2者占38.67%;肝组织病理≤G2或≤S2的患者以无证可辨型、肝郁脾虚型为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脏炎症分级(G)和(或)纤维化分期(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型较非瘀血阻络型在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病变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瘀血阻络证肝组织炎症程度以G3、G4为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S4为主。结论: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其肝组织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2 0 0 1年 ,笔者应用肝康丸治疗 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30例中 ,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3岁~ 4 5岁 ;病程最短者半年 ,最长者 10年。病情属轻度者 15例 ,中度者 15例。对照组 30例中 ,男性 2 0例 ,女性 10例 ;年龄 15岁~ 4 3岁 ,病程最短者半年 ,最长者 10年。病情属轻度者18例 ,中度者 12例。中医辨证分型 :治疗组中 ,肝郁气滞型 13例 ,脾肾不足型 5例 ,湿热毒伏型 8例 ,瘀血阻络型 4例 ;对照组中 ,肝郁气滞型 12例 ,脾肾不足型 6例 ,湿热毒伏型 10例 ,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6.
刘亚敏  李英 《环球中医药》2012,5(7):530-53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轻重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辨证分型概率集中于某一临床分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07、2008、2009年每年3月在西安市第八医院中医病区住院的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参照<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将研究对象分为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兼挟型6个证型,与其临床轻重程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西医临床轻重程度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各构成比显著不一致(P<0.05),轻度患者以肝郁脾虚型居多;中度患者以瘀血阻络、湿热中阻型多见;重度患者以瘀血阻络型为主,兼挟型也较多.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十分复杂,虽然1991年中华中医学会制订了统一标准,但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仍有分歧,治疗结果 也不尽相同.通过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西医临床轻重程度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法,或许有可能减少西医应用中成药的固定复方辨"病"治疗的盲目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慢性肝炎肝郁脾虚证的肝组织病变实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炎中常见的一类证型 ,1 995年~2 0 0 1年对 2 2 0例慢性肝炎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及肝活检 ,其中有 4 1例为肝郁脾虚证 ,现将该组病例的肝组织病理实质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 1 995年~ 2 0 0 1年在我院肝科住院及门诊经肝活检同时又作中医辨证分型的慢性肝炎患者 ,其中 ,属肝郁脾虚 4 1例 ,湿热中阻 1 0 3例 ,瘀血阻络6 5例 ,将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设为对照 ,上述证型的一般资料情况 ,见表 1。  表 1各证型的一般资料年龄 (岁 )男女临床诊断病  原慢性肝炎肝硬化HBVHCV 病毒标志全阴肝郁脾虚…  相似文献   

8.
<正> 国内对病毒性肝炎的中医分型除急性肝炎外颇不一致.虽然1978年11月杭州会议初步制定了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分型方案,但与现代医学的联系比较少.本文的目的试图探索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学、血清学及临床症状体征等的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辨证与辨病结合提供依据,提高中西医结合诊治肝炎的水平.一般资料和方法均为1982年~1983年之住院男性病人共100例.年龄20岁以下7例,21~30岁28例,31~40岁23例,41~50岁29例,51岁以上1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阳性75例,阴性25例,诊断标准:用一秒钟决速肝穿法.肝组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切片后伊红苏木精染色(HE染色).由我院病理室完成病理报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肝炎除肝脏受到损害外,还可累及其它器官。探讨病毒性肝炎心电图与肝血流图改变规律,临床报道较少。本人收集分析了临床273例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3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06例,女性67例,男女之比为3:1,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2岁,以20~45岁为多。急性乙肝94例,慢迁肝(CPH)108例.慢活肝(CAH)43例,肝硬化腹水22例,甲乙混合感染6列。中医诊断肝胆湿热型113例.肝郁脾虚型114例,肝肾阴虚型8例,牌肾阳虚12例,瘀血阻络型26例。1.2方法:临床诊断标准(含中医分型)均参照1990…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0 0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均系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6 2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者 6 5岁 ,最小者 2 3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最长者 2 5年 ,最短者 1年 ,平均 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 5 0例 ,肝肾阴虚型 2 4例 ,肝胆湿热型 14例 ,瘀血阻络型 12例。2 治疗方法肝郁脾虚型治拟疏肝健脾、和胃解毒 ,方以逍遥散化裁 :柴胡、当归、枳壳、香附、党参、炒白术各 12 g ,赤白芍、黄芪、…  相似文献   

11.
sIL-2R及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一氧化氮(NO)水平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的关系,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成湿热中阻证36例、肝郁脾虚证32例、肝肾阴虚证22例。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IL-2R水平,同时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水平。结果:湿热中阻证血清sIL-2R及NO水平最高,肝肾阴虚证次之,肝郁脾虚证最低,sIL-2R水平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中阻证与肝肾阴虚证NO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sIL-2R与NO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一氧化氮含量表达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IL-2R及NO水平可作为慢性乙肝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自拟乙肝汤治疗慢性迁延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例(以下简称观察组),与单用西药治疗的该病患者35例(以下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二、诊断分型标准:根据1983年郑州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本文两组患者均符合漫性迁延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按中医辨证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气滞血淤型,两组患者均以肝郁脾虚型为多。一、一般资料: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30例,女5例。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齐同性测验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肝病患者免疫状态与中医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正常人体内 ,各T淋巴细胞亚群相互作用 ,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乙肝病毒是一种非杀伤细胞性病毒。机体免疫反应是造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T细胞免疫功能之强弱与慢性乙肝临床过程之轻重有密切关系。笔者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免疫状态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 ,探讨如下。1 一般资料3 0例慢性乙肝患者均系门诊患者 ,均已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且经中医辨证分型符合脾气虚弱型与肝胆湿热型者。排除肝硬化、恶性肿瘤、糖尿病、各种急性炎症 ,以及肾小球肾炎、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对107例慢乙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病理诊断,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07例患者中,中医辨证属湿热中阻型50例(46.73%),肝郁脾虚型42例(39.25%),瘀血阻络型8例(7.48%),肝肾阴虚型7例(6.54%),脾肾阳虚型0例;肝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活动度分级轻度(G1~G2)34例(31.78%),中度(G3)53例(49.52%),重度(G4)10例(9.35%),活动性肝硬化10例(9.35%);纤维化分期S1~S2期53例(49.52%),S3期36例(33.65%),S4期以上18例(16.83%)。结论: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以G1~G3级和S1~S2期为主,且肝郁脾虚型以轻度为主;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则全部为G3、G4级及以上和S3、S4期,且瘀血阻络型以肝硬化为主。慢乙肝不同中医证型在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严重程度方面呈现以下特征: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慢乙肝中医证型与肝活体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收集近年所治60例病毒性肝炎资料,从辨证分型与血清TBIL、TTT、ALT三项指标的关系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BIL增高首为湿热蕴蒸型,次为脾胃湿阻型;TTT增高首为肝血瘀阻型,次为肝阴亏损型;ALT增高首为湿热蕴蒸型,次为脾胃湿阻型。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这对于临床辨证分型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们用中医辨证分型配合气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9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参照1990年5月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本组297例中,男225例,女7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2岁,平均445岁。病程1~5年142例,5~10年116例,10年以上39例。临床分型属慢性活动性肝炎(CAH)105例,慢性纤延性肝炎(CPH)192例,其中伴早期肝硬化16例,合并胆囊炎者91例。2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相对应的各方,并配合气功治疗。肝肾阴亏型:症见头晕,耳鸣,两目干涩,咽干口燥,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  相似文献   

17.
尹国有 《新中医》2003,35(2):59-59
自1998年3月-2001年9月,笔者用自拟芪芍慢肝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70例患者以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治疗组102例中,男66例,女36例;年龄17~47岁;病程6月~4年;中医辨证分型:肝胆湿热型32例,肝郁脾虚型29例,肝肾阴虚型28例,脾虚气弱型5例,肝脾血瘀型8例。对照组68例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9~48岁;病程6月~5年;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8.
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入手,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进展。指出:应加强对慢性乙型肝炎客观化、规范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笔者在重用活血化瘀药物的同时,辨证分型治疗病毒性肝炎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76例均根据1990年5月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诊断。其中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28岁。 〔治疗方法〕按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分型施治。西药可给予肝泰乐、维生素B族、多酶片、联苯双脂滴丸、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肌苷注射液0.4克和维生素C注射液2克及能量合剂等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辨病、生化检查等,自拟益气调肝汤加左旋咪唑,治疗25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肝功恢复正常,HBsAg 阴转方面均有明显疗效,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