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E)的影响。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1周的TNF的血清测定,及针前,针后1周,1月的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病例针刺后1周血清TNF均有下降,针刺组下降明显(P<0.01)。疗效评估针后1周无明显的差异(P>0.05),30天后两者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针刺能降低血清中TNF的含量,加速炎性的吸收或减少炎性的关系,促进脑组织和肢体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3.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血清中存在较低水平的TNF-α,某些病理状态TNF-α水平升高。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脑梗塞患者发作期及治疗期血清中TNF-α的含量的变化研究,以探讨TNF-α与脑梗塞发病的关系,指导治疗,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头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 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针前与针后的 TNF的血清测定及依上田敏法进行肢体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病例疗程结束后血清 TNF均有下降 ,但针刺组下降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肢体功能评定显示 ,针刺组 15 d后肢体功能明显提高 ,针刺前后有明显差异 ( P<0 .0 5 )。而对照组经一般治疗 15 d后肢体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塞早期进行头针治疗能降低血清 TNF含量 ,促进脑组织的恢复 ,加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05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神经科住院患者,采用计算器随机数字方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中药对照组。针刺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4±10.3)岁;发病时间(22.6±27.3)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66±6.03)分;中药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8±10.2)岁;发病时间(22.5±26.8)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3.14±8.13)分。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水平变化及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 (EL TSA)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 ;针药麻组与全麻组肺癌手术患者各 2 5例 ,分别在术前、术后第 1d、术后第 8d测量 TNF含量作比较。结果 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在术前和术后第 1d作两组比较 ,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在术后第 8d作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针药麻组明显优于全麻组。结论 针刺能降低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 ,对肺癌手术患者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星蒌承气汤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星蒌承气汤治疗脑梗塞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65例ACI患者服用星蒌承气场前后血清TNF-α和NO含量,并与45例未服用星蒌承气汤的ACI患者及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治疗前ACI患者血清TNF-α和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服用星蒌承气汤1周后2组ACI患者血清TNF-α和NO含量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垦蒌承气汤能够降低ACI患者血清中TNF-α和NO水平,这是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刺血急救对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刺血合药物组20例和药物组13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疗程7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药物组血中TNFα-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刺血加药物组血中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药物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刺血疗法可以减少血中TNFα-的生成和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龙寿丹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及循环内皮细胞(CEC)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龙寿丹治疗脑梗塞有效的作用机制,为龙寿丹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0例ACI患者服用龙寿丹前后血清TNFα和CEC的含量,并与20例未服用龙寿丹的ACI患者及2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1)ACI患者血清TNFα和CE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且增高的程度与梗塞灶大小密切相关,梗塞灶越大,其含量越高。(2)ACI患者血清TNFα与CEC呈正相关(r=068,P<001)。(3)4周后两组ACI患者血清TNFα及CEC含量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龙寿丹降低了ACI患者血清中增高的TNFα及CEC,减轻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及缺血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寻找提高肿瘤坏死因子 ( TNF)抗肿瘤疗效 ,减轻其毒副作用的方法及探讨针刺的抗肿瘤机理。方法 :以病人大肠癌裸小鼠为模型 ,观察针刺单用或合用肿瘤坏死因子对大肠癌的作用。结果 :rh T-NF、针刺、rh TNF加针刺均对大肠癌有抑制作用 ,抑瘤率分别为 1 7.2 %、1 6.4%、48.3% ,针刺与 rh TNF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 P<0 .0 0 1 ) ;针刺和 TNF均有活化巨噬细胞和抑制肿瘤细胞 DNA合成 ,降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 ,这可能是二者协同作用的机理。结论 :针刺能提高 TNF抗肿瘤疗效 ,减轻其副作用 ,而且本身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络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络泰在急性脑梗死 (ACI)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我们于 2 0 0 0至2 0 0 2年共系统观察了 6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对其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 4 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和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首次发病在 1周内住院的ACI患者 ,诊断依据 199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 ,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共 10 0例 ,男 6 2例 ,女 38例 ,年龄36~ 70岁 ,平均 (5 4 7± 7 6 …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肺癌手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手术患者应用针刺提高免疫功能研究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erosis factor,TNF)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酶标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lassay,EusA)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针药麻组与全麻组肺癌手术患者各3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8日、术后第12日测量TNF含量作比较。结果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最在术前作两组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在术后第8日及术后第12日作比较(P〈0.05)均有显著差异,针药麻组明显优于全麻组。结论针刺能提高肺癌手术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对肺癌手术患者有免疫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动物模型,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SANFH中的变化。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模型组每只用马血清10·ml/kg耳缘静脉注射,2周后重复用药1次。在末次用药后2周以醋酸泼尼松龙7.5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用3d。动物注射激素5周后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兔血清TNF—α水平较空白组明显偏高(P〈0.01)。结论:血清TNF—α水平升高可能是SANFH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不同的刺激方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5例急性脑梗塞随机分为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结果头穴针刺组和电Ti针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SEP均有不同的调节作用(P〈0.001,P〈0.05)结论头穴针刺组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SEP的作用优于电Ti针组(P〈0.05)。 相似文献
17.
乙型脑炎血清及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脑炎(乙脑)患者血清及脑脊液(CS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患者极期及恢复期血清及CSF中TNF-α水平。结果乙脑患者极期血清及CSF中TNF-α均升高,恢复期血清及CSF中TNF-α均明显下降;极期重症乙脑血清及CSF中TNF-α明显升高。结论TNF-α参与乙脑发病的过程,介导了机体的炎症反映,与乙型脑炎病情轻重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大面积脑梗塞术后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术后病人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甘露醇、罗氏芬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术后9d加用针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取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委中等穴,并合用头针和体针)治疗10d(1次/日),以Chinese Stroke Seale评分法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采用针刺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3%,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针刺配合西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体针法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炎症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醒脑开窍针刺法组(1组)32例和体针组(2组)32例,观察两种针法治疗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5天,血清CRP、IL-6和TNF-α的数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第15天时,1组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减少急性脑梗塞的炎症反应及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更好地治疗急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