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应用目前全身麻醉方法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术中知晓病例的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随访接受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800例,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0例患者中,发生肯定术中知晓的有13例,占比0.72%。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 相似文献
2.
3.
目前,现代麻醉学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果,但术中知晓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医务人员和手术患者.本研究就术中知晓的可能发生原因、发生率、危害性、防治等做相关的文献综述.1麻醉发展史上的术中知晓从最早Horace well公开进行的首次N2O麻醉到现今已经150多年了,首次N2O麻醉中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就是好像身体某部分被撕开一个洞的感觉,在随后William morton进行的乙醚麻醉中,患者回忆知道手术的过程但并没有疼痛感觉,紧接着箭毒等肌松药运用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失去了判断麻醉深度的两项指标:呼吸和眼征[1].到现今的麻醉,手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描述为听到医护人员的谈话、手术器械的声音,甚至是感觉到麻痹感,患者感到焦虑、恐惧、无助和无力,这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预后非常不利,可见术中知晓伴随着麻醉学科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150例,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均分成3组,即对照组(A组)、观察组(B1组和B2组),B1组和B2组分别在诱导时加用咪唑安定0.05mg/kg和0.10mg/kg静脉注射,记录麻醉用药量、麻醉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拔除导管至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h随访患者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术中首次追加药物和用药总量、追加肌松药时间及用药总量、术后24h随访术中知晓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唑安定能有效预防术中知晓,但随注射剂量不同而效果各异;在诱导同时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全身麻醉下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临床麻醉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7月到2011年7月间在某三甲医院接受单纯全身麻醉的患者119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中是否出现血压波动、是否行气管插管、是否过早停药的资料,术后1~3d内对患者进行回访,确定是否发生术中知晓。应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全身麻醉下发生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9例病例中有4例发生术中知晓,术中知晓率为3.36%,心胸外科术中知晓率最高(5.88%),其次为普通外科(4.35%)和妇产科(4.00%)。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和ASA分级。结论全身麻醉的术中知晓发生率较低,年龄大的女性患者可能是发生术中知晓的高危人群,在麻醉前应对患者做仔细的ASA分级,可提高麻醉质量,避免导致严重的术后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6.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麻醉后数天内发生认知、意识、定向、思维、记忆以及睡眠等方面紊乱[1-2],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少数患者甚至发生永久性认知功能障碍[3].残留的麻醉药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为探索一种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麻醉方法,笔者对100例老年手术患者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预防全身麻醉术中知晓并发术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中知晓(intraoperative awareness),确切的说应该称之为全身麻醉下的手术中知晓,即全麻下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有意识的状态且在术后可回忆起术中发生的与手术相关联的事件[1]。创伤后应 相似文献
9.
10.
全麻病人的术中知晓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身麻醉的基本要素是高级中枢神经的抑制,产生相应的意识消失,对手术的刺激及手术中的声音(或声响)无感知和记忆。全麻术中知晓是指全身麻醉手术期间病人对周围环境或声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感知与记忆,属于全身麻醉并发症;大体可分为两类:即有痛觉知晓与无痛觉知晓,前者术后问题较多,无痛知晓的发生率为高。由于术中知晓所导致的心理应激或不愉快精神刺激,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脑电双频指数、边缘频率可用于监测全麻患者气管插管的麻醉深度,但未有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中应用的报道。本研究为了对此作一探讨,观察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喉罩通气中,不同的全麻用药组合术中知晓的发生率,以及脑电双频指数、边缘频率监测麻醉深度是否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保温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所接治的56例全身麻醉后的腹部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患者,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时,利用输液加温器、充气温控毯以及电子加温毯等措施来对患者进行保温;对照组有22例患者,对该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手术。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部位感染(即SSI)、术后寒战、麻醉拔管时间、凝血功能以及体温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体温为明显低于观察组,此外,观察组的麻醉拔管时间以及凝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它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手术后观察组没有1例患者出现寒战的现象,有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了寒战的现象,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结论在对患者进行腹部手术时,对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以此来维持进行全身麻醉患者的正常体温,这对改善患者术后的凝血功能,减少患者手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以及拔管时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减轻人流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副作用,近几年来无痛人流术在全国各地逐步开展,方法也各异,本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安全、起效快、镇痛效果好、恢复迅速、对手术无记忆的麻醉方法。现已在麻醉、手术及护理配合方面日趋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7,(28)
目的对全身麻醉状态下剖宫产术的配合护理展开评估,并归纳相关护理工作经验。方法基于本次评估调研活动的需求,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入本院施行剖宫产术的患者87例,所有病例均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开展手术,运用回顾分析法对上述病例的医护配合工作实施综合评估,以总结科学、有效的护理实践方法。结果 87例产妇患者从消毒皮肤操作至新生儿娩出的间隔时间不超5 min,待新生儿分挽出后的5min、10min分别评估Apgar分数,84例高于8分,占比96.55%;3例低于8分,占比3.45%。全部病例没有出现较危重的并发症状,剖宫产后巡查结果指出,母体、新生儿的体征都处于平稳状态。结论全麻剖宫产手术面临多方面的麻醉操作风险,护士要严控每一环节医护配合工作的质量,以提升手术及抢救的总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9 年3 月至2010 年9 月我院共实施1320 例非神经外科手术静脉复合全麻,发生全麻停止给药后90 分钟以上意识仍不恢复18 例,全麻苏醒延迟发生率1.4%,经严密观察和细心护理均安全复苏,无后遗症,康复出院.现总结护理要点,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麻醉复苏室的全麻患者1362例,及时发现低氧血症患者31例,经及时抢救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LIPA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术中知晓情况的临床对策。方法 100例SLIPA喉罩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n=50)年龄大于18岁,Ⅰ组全凭静脉全麻,术中微泵静注丙泊酚2~4mg/(kg h),间断静注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Ⅱ组静吸复合全麻,静脉全麻的基础上吸入1%~2.5%匕氟醚。结果Ⅰ组发生肯定术中知晓4例,发生率8%,5例有术中做梦现象(可疑术中知晓),发生率为10%;Ⅱ组无1例术中知晓,有1例可疑术中知晓,发生率2%。结论术中知晓与ASA分级水平相关,与全凭静脉麻醉相关,静吸复合全麻可有效的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