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报告15例巨大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分析15例巨大岩斜肿瘤的临床及影响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5例术后颅神经损害症状加重,2例无任何颅神经损伤症状,8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结论:巨大岩斜肿瘤采用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肿瘤,熟悉该入路的显微解剖知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颅神经损伤率。  相似文献   

2.
经硬膜外入路切除海绵窦肿瘤(附1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报告18例海绵窦肿瘤的经硬膜外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经济。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4 ̄1998年8月经硬膜外入路切除18例海绵窦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全部肿瘤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5%颅神经症状得到改善,45%颅神经症状同术前,10%颅神经症状加重,11%术后出现新颅神经症状。随访2月至48月(平均24月)无复发。结论 海绵窦肿瘤可采用单一硬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手术入路.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23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和肿瘤的显露状况、切除程度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况的变化,其中采用颞下经小脑幕一岩骨尖入路9例、经乙状窦前入路7例、经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幕上下联合入路等其他术式5例,有16例手术在颅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下进行.结果 肿瘤全切15例(65%),次(近)全切7例(31%),大部切除1例(4%),术后新出现的颅神经损伤症状或原有症状明显加重共有16例(69%),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结论 颞下经小脑幕-岩尖入路简便迅速、安全、损伤少而且受解剖变异影响也少,能早期切断发自幕缘的供血,直接处理肿瘤基底,术野开阔;术中颅神经及脑干电生理监测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分析9 例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神经放射学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结果。结果 4 例肿瘤完全切除,5 例次全切除。术后1 例死亡,2 例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2 例颅神经功能无变化,2 例出现颅神经损害加重,2 例出现新的颅神经损害症状。结论 斜坡上部肿瘤最好用幕上下联合经乙状窦前入路,下部用枕下乙状窦后和枕下极外侧经髁联合入路,术后对包绕于血管和粘附在脑干的残留肿瘤切勿勉强切除,以免加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巨大岩斜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结合文献加以分析讨论.结果 48例患者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11例,大部分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有46例患者随访4月~6年,除1例遗留永久性面瘫外,其他的颅神经障碍患者在3~6个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娴熟的手术技巧、正确的手术入路和充分术前准备可以提高岩斜坡区肿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33例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切除技术。方法我科1997年8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3例岩斜区肿瘤,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关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4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66.7%),次全切7例,大部分切除4例。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2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2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 25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全部经CT、MRI明确诊断,其中大型(瘤径2.5~4.4 cm)18例、巨大型(4.5 cm)7例。均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20例(80%),大部分切除5例,无死亡。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11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全切病例有4例复发。结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是切除中上斜坡以上尤其是侵及麦氏腔的岩斜区脑膜瘤实用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Fukushima提出的经岩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肿瘤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包括脑膜瘤9例,表皮样囊肿3例,桥脑胶质瘤2例,神经鞘瘤2例。获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l例。术后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及死亡。结论 该入路较其它扩大经岩乙状窦前入路更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21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对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该手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48%),次全切除8例(38%),大部切除3例(14%),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症状或原有脑神经损害症状明显加重7例(33%),无长期昏迷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神经内镜辅助组手术效果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 颞下经小脑幕岩嵴入路适用于肿瘤主体在中颅窝的Ⅰ型岩斜区脑膜瘤,通过磨除岩骨,术中辅助神经内镜,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0.
斜坡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报道24例颅底斜坡区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就其手术入路及肿瘤切除程度加以讨论。方法:分析了临床特点和CT、MRI影像的特征性表现和特殊生长形状,深入分析其手术方法、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有9例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术后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最多见,本组9例术后出现持续性高热及颈强直,经连续腰穿放脑脊液治疗后痊愈。可逆性颅神经功能障碍也常见,外展神经麻痹4例,后组颅神经麻痹3例,滑车神经及面神经麻痹各1例。术后迟发血肿4例。结论:颅底斜坡区表皮样囊肿手术选择颞枕经小脑幕入路和经桥小脑角(CPA)入路是最常使用的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及包膜可减少无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对减少术后迟发血肿的发生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人路在广泛侵及斜坡-脑干腹侧巨大肿瘤和椎-基底动脉复杂巨大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人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例椎-基底巨大动脉瘤和1例巨大颅内外沟通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并广泛侵犯岩斜及鞍旁区域,对此3例临床、影像资料及手术入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1例巨大肿瘤近全切除,出现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术后10 d好转,但周围性面瘫较术前加重,术后3个月复查恢复至术前水平.例2、3巨大椎-基底动脉瘤患者术后饮水呛咳均有好转,行走正常.结论 远外侧-乙状窦前联合入路对于侵蚀全斜坡的巨大颅底肿瘤或椎-基底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是一种全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在岩斜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改良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肿瘤患者10例,对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研究。 结果 肿瘤全切10例,开颅过程中无横窦和乙状窦破裂大出血;术后骨瓣解剖复位,无颅骨缺损;术区颞叶水肿致暂时性语言障碍、肢体肌力下降2例,出院时均恢复;皮下积液2例,皮下积液抽除后加压包扎,配合抗炎治疗治愈;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下降、颅内感染、严重的颅神经损伤及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操作简便、快捷,易于掌握;术中避免静脉窦损伤,术区显露充分;颅骨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少,是岩斜区肿瘤的较佳手术入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TSRSA)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经验和技巧,以提高手术全切率与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TSRSA显微手术切除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其最大直径在1.8~5.7cm(平均3.9cm).对手术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该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19例(83%),次全切除4例(17%),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3例(13%),术后并发中脑出血1例,皮下积液1例,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TSRSA适用于主体在后颅窝的Ⅱ型岩斜区脑膜瘤.采用该入路处理岩斜区脑膜瘤,通过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有利于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术后疗效,降低脑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镜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内镜经颞下锁孔Kawase入路切除5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中4例患者的肿瘤完全切除,1例患者肿瘤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术后复查CT示手术区域和手术路径均无脑组织挫伤.1例复发脑膜瘤患者术后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41例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分为3组:Ⅰ组(肿瘤位于上斜坡,18例)、Ⅱ组(肿瘤位于中下斜坡,17例)、Ⅲ组(肿瘤累及全斜坡,6例).Ⅰ组肿瘤采用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Ⅱ组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组肿瘤采用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结果 肿瘤切除Simpson Ⅰ~Ⅱ级Ⅰ组7例,Ⅱ组7例;Ⅲ级切除Ⅰ组8例,Ⅱ组8例,Ⅲ组2例;Ⅳ级切除Ⅰ组3例,Ⅱ组2例,Ⅲ组2例.Ⅲ组病人死亡2例.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术后疗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S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经颞下经小脑幕人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1月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2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复视,3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听力损害、颅内出血。术后随访1个月~6.5年,平均2.5年;1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经岩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向后延伸的岩斜区脑膜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