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3例Budd chiari综合征。其中,2例肝静脉主干闭塞合并肝后腔静脉狭窄和下腔静脉压升高;1例肝静脉主干和下腔静脉广泛阻塞。3例均行门静脉-右心房分流术。开放出流后门静脉压下降。下肢静脉压不降低。随访5~14个月。因肝静脉闭塞引起的腹水、腹壁浅静脉扩张和肝、脾肿大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分别于术后2和7个月行血管造影,证实人工血管通畅。手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门静脉、人工血管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回流无阻断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肺癌侵犯上腔静脉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心胸外科2005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例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患者,实施了肺叶/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经相关检查,明确肿瘤情况并排除远处转移,确诊前未接受抗肿瘤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术后无脑水肿、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7个月死于化疗期并发症;1例于术后13个月后出现脑转移,并于脑转移后25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生存38个月);1例患者术后至今48个月,全身状况良好,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复发证据.结论: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可能不是手术的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上腔静脉完全切除及人工血管置换术可能使部分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 :健康成年犬 18只 ,分为单纯阻断组 :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 (9只 ) ;人工血管置换组 :切除上腔静脉 ,行人工血管置换 (9只 )。对上腔静脉阻断前后上腔静脉压力的变化、人工血管置换后的病理改变、抗凝治疗及长时间阻断上腔静脉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临床研究 :胸部肿瘤患者 56例 ,其中肺癌 42例 ,纵隔肿瘤 14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受侵上腔静脉和 (或 )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实验研究 :实验犬上腔静脉加奇静脉阻断后 ,上腔静脉系统压力为 (49 2 8± 14 72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高于单纯上腔静脉阻断的 (3 7 83± 1 3 5)cmH2 O (P <0 0 5) ;腔静脉阻断 2h未见脑实质充血及水肿 ;人工血管置换组犬术后 1个月血管腔内壁已有纤维素沉积 ,2个月始有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覆盖 ;未应用抗凝治疗情况下血管无附壁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近、远期上腔静脉系统梗阻症状。肺癌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4%、41%、3 9% ;纵隔肿瘤患者术后 1例死亡。结论 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 ,扩大了胸部肿瘤外科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95例,其中63例行TIPS治疗(TIPS组),观察术后情况并随访生存期资料,其余32例(对照组)行内科支持治疗,随访生存期资料.评估TIPS组术后情况、术后肝性脑病、再出血、死亡原因等.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析Child-Pugh分级及终末期肝病评估模式(MELD)评分与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TIPS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平均降低13.6 cmH2O(1 cmH2O-0.098 kPa),术后6个月肝性脑病和再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6%和26.3%,截至随访结束死亡56例,其中最终死于门静脉高压破裂出血者12例.TIPS组中位生存期较对照组延长.TIPS组中MELD评分≤13分者中位生存时间大于评分>13分者(x2=4.71,P=0.03),Child-Pugh分级A到C级中位生存时间依次缩短(x2=15.6,P=0.00).结论 TIPS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应根据术前肝功能状况选择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新术式肝后腔静脉成形术在人原位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改良肝移植新术式肝后腔静脉成形术行原位肝移植103例,观察其手术所用时间、无肝期、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无1例发生围手术期死亡.肝后腔静脉成形术手术所用时间及无肝期(6.8±0.8 h,52.6±14.5 min)显著短于同期报告资料经典式肝移植(7.4±0.6 h,86.5±7.1 min)以及改良背驮式肝移植(7.9±0.6 h,78.4±7.94 min).术中出血量(2960±1120 mL)也显著少于改良背驮式(4662±913 mL)和经典式肝移植(4441±1072 mL).肝后腔静脉成形术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9.1%(30/103),与经典式肝移植相近,比改良背驮式高,但均能在术后3-4 wk内恢复正常.结论:肝移植新术式肝后腔静脉成形术能简化病肝切除和新肝植入的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及经皮肝或经颈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等介入手段治疗肝静脉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2例肝静脉型BCS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6)岁;肝功能Child-Pugh评分(9.6±2.2)分;肝静脉近段闭塞8例,肝静脉闭塞合并下腔静脉狭窄4例,全肝静脉闭塞11例,肝小静脉闭塞9例;急性3例,亚急性或慢性29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顽固性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T血管造影或MRI血管造影、上消化道钡餐及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TIPS 9例,改良TIPS 11例,单独经皮肝或经颈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8例,经皮肝肝静脉成形术联合下腔静脉成形术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或手术治疗,其中TIPS或改良TIPS术后,患者出血控制,腹水逐渐消退,肝功能明显好转;门静脉压力由(42±8)cm H2O(1 cm H2O=0.098 kPa)下降至(27±5)cm H2O(t=20.20,P=0.001),门静脉血流速度由(18±6)cm/s增加至(52±10)cm/s(t=15.02,P=0.001)。住院期间因肝功能不全死亡1例,肝门分流道急性阻塞1例。术后随访3~241个月,平均随访(102±26)个月,分流道狭窄性扩张内支撑2例,肝静脉狭窄再扩张2例。结论经皮肝或经颈静脉途径肝静脉成形术与TIPS均是治疗肝静脉型BCS的有效方法,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与下腔静脉、肝静脉关系的准确性。 方法 100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行腹部CT三期扫描,得到下腔静脉、肝静脉三维重建图像,观察棘球蚴病病变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关系,将结果与术中结果对比,分析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侵犯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可靠性。结果 CT成像评估血管推移、伴抱球征、界限不清楚、血管狭窄等与术中所见一致。有4例患者CT成像判断为病灶与下腔静脉界限清楚,而术中示病灶与血管有一定黏连。对于有血管狭窄判断为受侵犯的结果中,有3例为过度诊断。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CT成像能清晰显示肝棘球蚴囊肿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合并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的疗效.方法 2001年7月至2006年9月采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并肝静脉造影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肝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静脉阻塞型BCS患者43例.结果 术前43例肝静脉平均压力为32.5 cm H2O(1 cm H2O=0.098 kPa),支架置入后立刻下降为20 cm H2O(t=11.5,P<0.01),再次肝静脉造影显示肝静脉支架通畅,肝内肝静脉侧支消失.其中38例症状立刻消失,5例部分好转.术后43例随访期间(1~62个月,平均31.5个月),1例出院后1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42例症状体征均无再发,术后多普勒超声检查肝静脉均通畅.治疗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和经颈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治疗单纯肝静脉阻塞型B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重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重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治疗的126例重症布-加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10例,均行经皮肝穿肝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和内支架置入;手术治疗102例,其中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架桥术68例,脾静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33例,肠系膜上静脉-颈内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介入加常规手术治疗14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下腔静脉球囊导管扩张成形和内支架置入后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C型超桥术或改良脾-肺固定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6例,随访120例,随访时间6个月-7年,效果优者89例(74.2%),良者31例(25.8%)。结论:提出了重症布-加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同的病变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段下腔静脉不完全性阻塞的诊断及扩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是指下腔静脉在左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开口以上部位的梗阻 ,伴有或不伴有肝静脉阻塞称Budd chiari综合征。完全性梗阻常为隔膜型 ,或由栓塞而致下腔静脉闭塞。临床特点为右上腹痛、肝肿大、腹水、腹壁广泛浅静脉曲张及下肢水肿等 ,易误诊为肝硬化、心包炎、肾脏疾病等。近年来发现的病例日益增多。材料和方法一、病例资料本组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为 2 8~ 6 4岁 ,平均 46岁 ,病程 2个月~ 4年。 6例胸腹壁静脉曲张 ,以侧腹壁及腰背部、大腿、臀部静脉曲张为显著 ,血流方向 2例具备向上回流特征 ,4例回…  相似文献   

11.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肝昏迷是TIPS术后并发症之一,多与分流量过大及饮食不当有关.本对一例TIPS术后并发肝昏迷患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通过身心全方面的护理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吴泰璜 《山东医药》2001,41(21):54-55
转流术是将人工血管 (涤纶 Dacron,聚四氟乙烯 PTFE)吻合在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 ,以恢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 ,解除肝脏和下肢淤血 ,降低门脉压力 ,防治消化道出血和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手术方法。1 肝前腔房转流术手术目的是解除下腔静脉阻塞 ,恢复下腔静脉血流 ,同时使肝脏淤血改善、门静脉压力降低。其适应症为 :1下腔静脉阻塞而肝静脉通畅者 ,或肝静脉在肝内形成丰富的侧支血管、相互交通与阻塞远端下腔静脉交通者。 2下腔静脉阻塞位于膈肌裂孔水平者。其手术禁忌症为下腔静脉广泛阻塞、狭窄或肝静脉完全阻塞者。手…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恶性梗阻的支架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支架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6例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患者采用Z形自膨胀式金属支架治疗。术前、术后对患者下腔静脉闭塞、狭窄段内径、患者梗阻症状的积分进行比较。术后1周采用CT增强扫描对比观察。结果36例下腔静脉闭塞、狭窄段长度为3.0~14.2cm(中住值为7.3cm),下腔静脉狭窄段内径由术前0~0.6cm(中位值为0.3cm),扩张至术后内径1.2~2.1cm(中位值为1.5cm)(Z=-54.435,P<0.0001),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共用支架47个,支架释放成功率100%。结论 Z形自膨胀式金属支架介入治疗是下腔静脉恶性梗阻有效姑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人工血管转换上腔静脉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上腔静脉切除行人工血管转换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全组共26例,右侧中心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5例,行肺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及的上腔静脉切除,采用人工血管转换切除的上腔静脉。术后口服小剂量抗凝剂的短期治疗,并进行长期的随访与观察。结果 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的发生。随访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  相似文献   

15.
门脉压超过25cmH_2O或门脉压超过下腔静脉压15cmH_2O,即为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它一旦形成,就参与肝硬化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特别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有深入认识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二维图像对肝段下腔静脉梗阻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0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的肝静脉、下腔静脉(IVC)、门静脉声像图进行分析,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阻塞性质、程度,做出超声分型诊断,并与静脉造影对比后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结果1.IVC节段性狭窄4例;2.隔膜状阻塞2例;3.IVC穿膈处血栓形成闭塞1例;4.IVC长段闭塞2例;5.肝硬化合并肝癌致IVC外压性狭窄1例.本组中除2例IVC长段闭塞者行腔房搭桥术及1例合并肝癌者未做手术外,余7例患者分别采取局麻下IVC内球囊扩张术并Z型支架植入术及局部抗凝溶栓治疗.结论 彩色多普勒能清晰显示血管管腔及血流情况,做出明确的超声分型诊断从而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判断术后效果有重要意义.其无创的可重复性及诊断价值可取代或部分取代有创的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经肝前下腔静脉—右心房(腔—房)转流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10例,手术顺利,近期疗效良好,本文报告已随访3个月以上的8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7~43岁,平均25岁。病程1~10年,平均3.1年。均无原发病因。  相似文献   

18.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的经验和体会。方法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完毕后,2例采用右心房内隧道法、4例采用心房外管道完成TCPC手术(合并左位上腔静脉的2例同时行左侧G lenn手术)。结果1例三尖瓣闭锁患者术后2d死亡,5例治愈者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0.75±0.03提高至术后的0.93±0.02,生活质量改善。结论TCPC矫治复杂先心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术中肺动脉直接测压是能否行TCPC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难治性腹水患者接受愎腔静脉分流术后,有9~26%出现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尤其在术后早期。然而从未有过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动态变化的报道。为此,本研究对5例重度腹水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从术前到术后20h 测定了肝静脉嵌入压(WHV)、右房压(RA)、肺毛细血管嵌入压(PCW),心脏指数(CI)和血浆容量(PV)。术后48h 内每隔1h 测定1次,以后每4h 测1次,直至术后20h。3例存活病人,术后10~20个月反复测定肝内和/或肝静脉嵌入压。  相似文献   

20.
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切除行人工血管置换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全组共26 例,右侧中心型肺癌21 例、周围型肺癌5 例。行肺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及的上腔静脉切除,采用人工血管置换切除的上腔静脉。术后口服小剂量抗凝剂短期治疗,并进行长期的随访与观察。结果 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的发生。随访23 例,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 (22/26) 、39% (7/18) 、36% (4/11) 。结论 人工血管置换受侵及的上腔静脉使部分晚期肺癌获得根治性切除,扩大了肺癌外科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可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