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动脉变异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超选择插管、栓塞和再治疗的问题。方法 分析了998~2001年收治的28例肝动脉变异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的造影诊断、超选择插管、灌注栓塞和再治疗方面的资料。结果 插管后于腹腔干手推造影观察或造影片分析,发现可疑肝动脉变异者37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证实28例。超选择插管22例,成功率75.7%;行碘油栓塞14例,碘油加明胶海绵近侧段栓塞8例。再次治疗时明胶海绵栓塞后3例再通;11例肝内供血动脉增粗或出现新的侧支供血,分别给予灌注或栓塞。结论 插管后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发现肝动脉变异的有效方法;根据造影所提供的血管分支走行情况,选择适当形状的细、软导管,利用硬导丝支撑引导,再配合以正确的操作技巧和袢技术,是变异血管超选择成功的手段。初次治疗作到病灶内碘油充填完全,以及再治疗时对侧支的灌沣与栓塞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动脉变异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超选择插管、栓塞和再治疗的问题。方法分析了1998—2001年收治的28例肝动脉变异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的造影诊断、超选择插管、灌注栓塞和再治疗方面的资料。结果插管后于腹腔干手推造影观察或造影片分析,发现可疑肝动脉变异者37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证实28例。超选择插管22例,成功率75.7%;行碘油栓塞14例,碘油加明胶海绵近侧段栓塞8例。再次治疗时明胶海绵栓塞后3例再通;11例肝内供血动脉增粗或出现新的侧支供血,分别给予灌注或栓塞。结论插管后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发现肝动脉变异的有效方法;根据造影所提供的血管分支走行情况,选择适当形状的细、软导管,利用硬导丝支撑引导,再配合以正确的操作技巧和袢技术,是变异血管超选择成功的手段。初次治疗作到病灶内碘油充填完全,以及再治疗时对侧支的灌注与栓塞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即变异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肝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插管技术.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0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的DSA及介入资料,统计血管解剖变异的发生率,对其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解剖学特征及其与血管插管的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212例肝癌中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30例,其中副肝右动脉10例,替代肝右动脉15例,肝总动脉3例,腹腔动脉干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2例.23例肠系膜上动脉发出替代或副肝右动脉者,20例腹腔动脉造影表现为肝右动脉细小或缺如,肝右叶出现无血管区.RH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19例,未成功者改用Cobra导管以及结合微导管技术后获得成功.结论: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动脉变异性供血,熟悉其血管变异的特点对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癌侧支供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癌侧支供血对肝癌化疗栓塞(TAE)治疗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通过192例肝癌腹腔动脉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AE)疗效与肿瘤物供血情况有关,单一动脉供血,无侧支供血者疗效较好,有侧支供血者疗效差。结论:侧支供血浊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指出TAE时对侧支供血动脉应作永久性栓塞。  相似文献   

5.
肝癌多支供血及栓塞后侧支供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本研究探讨多支供血和栓塞后侧支供血在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异常血供临床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异常血供的发生率、来源、形式及对提高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0年行TACE治疗的1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后,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寻找肿瘤的供血血管,对存在异常血供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异常血供24例(16.1%);异常血供的来源有:肠系膜上动脉、膈下动脉、右肋间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肠动脉、副肝动脉及腹主动脉的直接分支血管;供血形式有:(1)迷走肝动脉;(2)多重血供;(3)介入后血供异常;(4)副肝动脉。结论 原发性肝癌存在异常血供比较常见,其来源及供血形式多样、复杂,肠系膜上动脉的参与率较高。TACE时应注意多方寻找,只有尽可能对所有供血血管进行化疗灌注和/或栓塞,才能提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谷胜利 《临床荟萃》1997,12(6):282-282
患者 男,71岁.自述结肠肿块术后3个月伴腹泻,纳差2个月入院.大便为粘液便,每日8~9次,无里急后重感.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脓血便,无发热及黄疸.3个月前曾因脓血便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癌,行手术治疗.残端浸润及结肠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化疗.否认有肝硬化、腹水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基于原发性肝癌(PLC)侧支供血的影像学表现类型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PLC患者116例(接受介入治疗与非血管介入治疗方法),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应用增强CT诊断方法,58例PLC患者)和观察组(应用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方法,58例PLC患者)...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经皮局部微波凝固治疗 (percutaneousmicrowavecoagulationtherapy ,PMCT) ,因其热效率高、凝固范围可靠、疗效确实 ,已成为肝癌治疗的新手段。本文采用PMCT联合经导管肝癌供血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 bolization ,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并与单纯TACE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 0例患者均为本院 1997年 10月 - 2 0 0 1年 1月住院肝癌病人 ,男 30例 ,女 10例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4 8.8岁 ,Ka…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肝癌的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虽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多支供血和栓塞后侧支供血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处理是临床介入放射学治疗的重要课题。本文收集了我院1995年1月~1996年5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105例,对其中多支供血及栓塞后侧支供血的病人,在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其临床价值作进一步探讨,现报道如下。回材料和方法1.l一般资料:105例中晚期肝癌,经临床、B超、CT或MRI、肝动脉造影、AFP等检查诊断为肝癌,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协会制定的标准「”,经外科确认不能手术切除。本组男96例,女9例,年龄19~71岁…  相似文献   

11.
膈下动脉参与肝肿瘤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评价经导管做膈下动脉(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对148例IPA参与肝肿瘤供血患者进行了196例次TACE,其中主要栓塞IPA占11.5%。做肝恶性肿瘤TACE时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观察内容有既往治疗史、IPA参与肿瘤供血的表现、肿瘤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首次接受TACE者22例(14.9%),既往曾做多次TACE者87例(58.8%),曾接受其他治疗(超声波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脏外科手术)者占26.3%。肿瘤位于接近肝脏表面者占91.9%,其中位于第7段者占54.7%。栓塞IPA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异常造影表现有IPA管径增粗、肿瘤染色(100%)、非肿瘤性染色(43.2%)、IPA与其他动脉形成交通支(37.8%)和IPA-静脉瘘(10.8%)。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肝肿瘤完全被碘油充填者占94.6%,血AFP下降至正常范围占82.7%。与栓塞IPA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1%。结论 任何位于接近肝脏表面的肿瘤都可能接受IPA供血。对参与肿瘤供血的IPA进行化疗栓塞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们自 1995年开展3 2 P胶体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内照射结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共 2 0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1)性别及年龄 :本组共 4 2人 ,其中男 2 2人 ,女 2 0人 ,年龄 2 0~ 6 8岁 ,平均 5 0 .5岁。(2 )病例选择及分期分组 :本组病人系经病理学、细胞学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10例老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治疗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术后胃肠道护理、应用抗凝药物的护理,认为在围手术期整个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诊断治疗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促进老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癌的介入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 ,90 %左右的中晚期肝癌无外科手术指征 ,近年来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和栓塞 (HA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已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现结合文献对肝癌的介入治疗简述如下。1 HAI和HAE治疗肝癌的理论基础1 1 血供 肝癌血供 95 %~ 99%来自肝动脉 ,正常肝组织血供 2 5 %~ 3 0 %来自肝动脉 ,70 %~ 75 %来自门静脉 ,结扎或栓塞肝动脉后 ,正常肝组织血流量只减少 3 5 %~ 40 % ,而肝肿瘤血供减少 90 % ,致使肝肿瘤缺血坏死。1 2 肝动脉灌注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营养血供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本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营养血管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 23例患者共见24条肝外营养血管,其中肠系膜上动脉(8/24)和膈动脉(7/24)占多数。4条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20条肝外营养血管均行超选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迷走肝外营养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癌的经导管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 12例肾癌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 ,行肾动脉造影 ,然后选择动脉灌注抗癌药物 ,EPI 40mg、MMC 3 0mg、5 Fu10 0 0mg。结果肾肿瘤供血 90 %来自肾动脉 ,10 %来自肾静脉 ,所有患者行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95例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和化疗栓塞术(TAE),对部分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介入治疗巨大超巨大肝癌7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巨大超巨大肝癌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71例巨大超巨大肝癌按Seldinger法进行血管造影了解肿瘤血供后,超选择性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灌注与栓塞治疗。结果:灌注与栓塞术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半年生存率为97%(69/71),一年生存率63%(45/71),二年生存率21%(15/71),三年生存率3%(2/71)。结论:采用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是治疗巨大超巨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亦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已有转移的病例,同时行转移瘤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为6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属于常见恶性肝癌瘤之一,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放、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肝癌的介入治疗包括药物灌注和供血动脉栓塞。介入术对肝癌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但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对正常的机体组织也带来一定的损伤,在客观上造成内环境的失调。并加强了围介入术期的护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