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口腔粘膜上皮增生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一种特征,是否由白色念珠菌直接引起还尚有争论。Winther和Jepson等曾认为增生上皮斑块上再附加白色念珠菌的感染。也就是说,白色念珠菌不能直接引起上皮增生而仅是继发于上皮增生损害之后的感染。Cawson等曾用鸡胚感染来证实白色念珠菌损害的组织学变化,指出白色念珠菌可直接引起上皮增生,但没有证实其它念珠菌也有类似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着重探讨其它念珠菌和葡萄球菌、乳酸杆菌等能  相似文献   

2.
烟、酒等刺激因素的长期作用能引起口腔粘膜白斑,白斑可以发生癌变,故口腔癌与吸烟等刺激因素有关。因而,口腔粘膜的白斑长期来为人们所关注。可是,在临床上却较少见到“吸烟—白斑—癌”这种三步曲的典型病例。另外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不少的粘膜白斑患者,毫无症状,甚至本人并不知道口腔粘膜有白斑存在。Sandstead对“无症状”的口腔中广泛性灰白色的粘膜损害称之为“白色损害”。有些白斑患者并不存在烟或其它明显的刺激因素。由烟、酒刺激引起的口腔粘膜白斑和并非烟、酒刺激引起的白色损  相似文献   

3.
“鹅口疮”指粘膜上形成白斑的疾病,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只有在刮取的上皮涂片或培养发现真菌菌丝时,才能确诊为口腔鹅口疮。新西兰的研究表明,临床诊断为鹅口疮的患者中,仅73%培养生长白色念珠菌。在无鹅口疮的普通人群中刮取的口腔粘膜上皮标本培养结果,约20%有念珠菌生长。在刮拭标本涂片上可见到许多上皮细胞和细  相似文献   

4.
口腔念珠菌病224例临床表现及真菌学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云  陈建祥 《中外医疗》2008,27(17):43-43
目的 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易感因素掌握并加深对白色念珠病的认识,从而为临床正确合理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对224例的白色念珠菌病感染的病例均进行口腔粘膜病区唾液作涂片检查或细菌培养.结果 发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病人均与全身和局部刺激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人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戴义齿修复者占多数,其次,年老体弱、婴幼儿,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激素,头颈部肿瘤放化疗者,严重血液病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检查方法及诊治措施。方法:对90例的白色念珠菌病感染的病例均进行口腔粘膜病区拭子涂片检查或真菌培养、诊断分型、口服药物及局部综合治疗的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90例患者76例治愈(84.44%);12例显效(13.33%);2例好转(2.22%)。结论: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需要满足有易患因素,拭子涂片检查或真菌培养见白色念珠菌病生长及临床症状三方面,给予制霉菌素片等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6个月至1岁的婴儿,容易发生口腔粘膜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感染是病毒性口炎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后者人们俗称为鹅口疮。据临床观察,约有三分之一的婴儿患过口腔粘膜炎症,医生注意到,婴儿口炎的发生与奶瓶污染有关。成人口腔中,一般都有病毒和白色念珠菌存在,由于成年人抵抗力较强,一  相似文献   

7.
口腔念珠菌病是真菌-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此种菌属于隐球菌科,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其次是热带念珠菌,正常人带菌率以口腔为最高,约为80%.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粘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粘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成为口腔粘膜的常见病之一其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本文回顾了86例老年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 念珠菌是正常人体内的寄生菌之一,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很少例外,目前证明有致病菌性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十年来由于抗菌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机体的环境平衡紊乱,菌群失调,使白色念珠菌的寄生、繁殖有可乘之机。在某种情况下,它们可以成为致病因子,引起各种临床表现。据报导,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口腔粘膜的急性、慢性、假膜性、萎缩性和增生性损害,尤其是口腔慢性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在受累部位可出现广泛的白色斑块、上皮增生并可见有中等度上皮发育异常。除此以外,  相似文献   

9.
“白斑”一词,首先由Schwimmer1877年提出,是粘膜的一种常见白色病变,主要发生在口腔粘膜,其他粘膜如女阴、龟头也偶有出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口腔粘膜白斑是指在口腔粘膜上出现的角化性白色斑块状损害,它不能被擦掉,在临床和组织  相似文献   

10.
王兆丰  张家珠 《嘉兴医学》2000,16(3):172-172
目的:探讨白色念珠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5例住院病人痰、尿、插管等标本中分离出的93株白色念珠菌进行了院内感染分析。结果:白色念珠菌所致医院感染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年龄、免疫力、住院时间、季节因素和侵入性操作有较大相关。结论:提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针对相关因素加强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有效降低白色念珠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医院内感染患者中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率及其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集医院内感染患者的血液、尿液、阴道分泌物和口腔刮片标本,做真菌检验和药敏实验。结果:分离得到5种非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占49%,近平滑念珠菌占23%;克柔念珠菌占16%,季也蒙念珠菌占6.4%,皱褶念珠菌占5.6%。5种非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二性霉素B、酮康唑和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8%、10%、11%、14%和10%。结论:医院内感染的非白色念珠菌中以热带念珠菌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皱褶念珠菌。5种非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均较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2.
口腔粘膜白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粘膜疾患,其癌前性质已被公认,而且有些临床表现为白斑者,本身就是原位癌或浸润癌。关于白斑的概念,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和忌见分岐。本文报告我院104例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并以临床与病理结合上,对各种表现的与口腔粘膜白斑进行比较观察,并提出口腔粘膜白斑的分型意见。  相似文献   

13.
白色念珠菌是正常人体内常见的寄生菌,但目前已成为院内感染主要微生物之一,是第4位引起院内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白色念珠菌感染增加,同以下因素有关:①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体内正常的微生物群生态平衡,导致白色念珠菌过度生长;②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等药物,机体的免疫力受到抑制,对白色念珠菌的防御能力减弱;③体内植入器械使用增加,如义齿、静脉导管、气管插管、血管内支架、永久起搏器、人工关节、导尿管、人工心脏瓣膜等,为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提供了介质[1].  相似文献   

14.
口腔白色念珠菌病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的病因、临床诊断、分型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98例白色念珠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白色念珠菌感染患者治愈率为80.6%,显效率13.26%,好转率为2.04%。结论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制霉菌素和氟康唑可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耳念珠菌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代谢特点及体内毒性特征。方法 以白色念珠菌为参照,测定并比较耳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在常规培养条件、不同pH值和不同盐含量下的生长情况;利用微量生化反应管测定两种念珠菌糖醇发酵情况;以四周龄裸鼠为实验动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耳念珠菌感染组、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只/组。耳念珠菌感染组和白色念珠菌感染组取0.3 mL已调至5×109 cfu/mL菌液,对裸鼠进行灌胃处理,建立胃肠道感染模型,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取肝脏、肾脏、肠、粪便和血液等标本,通过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耳念珠菌的体内分布和毒性特征。结果 耳念珠菌的对数生长期约为8~24 h,约在24 h后进入生长稳定期,最适生长的pH值范围为5~7,生长模式与白色念珠菌相同;耳念珠菌在浓度为5%和10%的NaCl培养基中生长情况优于白色念珠菌,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海藻糖和山梨醇;从裸鼠的粪便、血液、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出耳念珠菌,肝脏载菌量最多为5.7 log10 cfu/g,其可造成肝组织和肠组织病理学改变,但病变程度比白色念珠菌弱。结论 耳念珠菌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最适宜生长,具有高耐盐性,在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机体后,存在突破肠屏障入血及随血流播散并导致组织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ICU侵袭性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生存情况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ICU侵袭性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生存时间,随访结局,性别,年龄,从确诊到开始使用抗真菌药的时间等临床资料,对此数据做Cox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心理状态、从确诊到开始使用抗真菌药治疗的时间间隔(以下简称为治疗时间)是对ICU侵袭性白色念珠菌肺部感染患者生存率有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及早诊断和抗真菌药物使用可延长肺念珠菌感染患者生存期,降低死亡率,年轻患者预后要优于老年患者,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也有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细菌室从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之间,在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共检出137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从病例来看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患者居多;年龄50岁以上患者占86.5%,男性占72.32%;137例白色念珠菌感染中单纯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2种病菌感染107例,3种病菌感  相似文献   

18.
2001~2005年间医院内感染念珠菌败血症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念珠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菌株构成、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收集2001~2005年间血培养念珠菌阳性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培养念珠菌阳性共45例,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病原学长期趋势显示白色念珠菌呈下降趋势,而非白色念珠菌逐年上升;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耐氟康唑白色念珠菌占58.3%。所有病例均有严重基础疾患,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3.3%)、血管内置管(37.3%)为主要易感因素;老年、嗜中性粒细胞减少、低白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多重感染是预后不良的信号。氟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总病死率55.6%。结论:氟康唑不能作为所有念珠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应重视病原学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早期、足量、足疗程进行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口腔粘膜白斑是口腔粘膜层过度角化、透明度减低的白色斑块,为癌前病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癌。我科近三年来治疗了两例白斑癌变患者,特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例1 患者男性,41岁,工人,于1976年2月7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左舌背上有一白色斑块3~4年,近一年来生长迅速。一个月前因喝酒后发生溃烂,多日不愈合而来院治疗。每天抽烟两盒。检查:舌背左侧中1/3处有一1×1×0.5厘米大小之溃疡,其周围有白色斑块,硬而高起,溃疡边界不清,底凹陷,有坏死组织复盖。左颌下有2~3个枣大、活动的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6例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均应用氟康唑治疗,首日剂量400mg静脉滴注,次日起每日200mg静脉滴注,连用7~10天。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00mg口服,疗程为2~3周。结果26例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中,检出白色念珠菌23例,非白色念珠菌3例。非白色念珠菌约占检出例数的11.5%。氟康唑治疗有效率84.6%,病死率15.4%,本组3例非白色念珠菌感染中,2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66.7%。氟康唑治疗仅5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氟康唑治疗老年人肺部念珠菌感染有效率高,副作用轻微。氟康唑治疗老年人肺部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疗效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