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女性吸毒者HIV感染相关危险行为及因素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女性吸毒者感染HIV相关危险行为及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感染HIV的危险因素,为开展针对该人群的定量调查提供基础资料,为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访谈提纲,对珠江三角洲的社区吸毒者(线人介绍)和戒毒所内的戒毒者进行个人或小组深入访谈,谈话内容全部以笔录或机录的方式进行记录,整理后录入到计算机中。结果 26名访谈对象均为女性静脉吸毒者(FIDUs),均有共用针具的行为。引起吸毒主要因素为受社会环境、周围关系密切的社会成员的不良影响和自身生活挫折。吸毒者中,53.8%(14/26)以性换钱来筹取毒资;61.5%(16/26)拥有5~6名的吸毒网络成员;76.9%(20/26)因为害怕感染艾滋病而减少了针具共用的行为;92.3%(24/26)目前有固定性伴,但只有7.7%(2/24)与其固定性伴性交有时会用安全套;30.8%(8/26)承认曾遭受过固定性伴/嫖客/皮条客的身体或性的暴力和虐待。大多数吸毒者都遭遇家人的抛弃和社会的冷遇和歧视。结论 该人群共用针具和多性伴等高危行为普遍,防病意识淡薄,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宣传和干预,防止HIV从该人群向多性伴和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2.
张曼  芮宝玲  郝敬贡  马燕 《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41-1043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梅毒感染情况和相关行为.方法 对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进行HIV、梅毒血清学监测,并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对其性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655名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接受调查,平均年龄为(34.4±7.4)岁.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梅毒阳性率分别为19.69%、3.21%,维吾尔族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的阳性率高于汉族及其他民族,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阳性者安全套使用率高于HIV阴性者.结论 乌鲁木齐市吸毒者配偶/固定性伴HIV感染率很高,预防艾滋病在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2011年1月-2012年6月新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性伴告知意愿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止HIV二代传播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浦东新区2011年1月-2012年6月新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干预咨询.结果 在63.6%愿意把自己感染结果告诉他人的调查对象中,有82.9%的人愿意告诉包括配偶在内的固定性伴,有62.7%的人主要担心把HIV传给对方;经干预咨询后,愿意将自己感染结果告知固定性伴的人数由63.6%增加到76.4%,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提高专业人员咨询检测服务的质量,强化咨询服务过程中性伴告知的探讨过程,加大心理健康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大竹县、达县和乐山市中区HIV在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有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感染者/患者及其配偶或固定性伴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配偶/固定性伴的静脉血样检测HIV抗体.结果 配偶/固定性伴间性接触感染HIV的比例为37.8%(48/127);男性传染给女性的HIV传播率为43.6%(44/101),女性传染给男性的传播率为15.4% (4/26),男传女的传播率高于女传男(x2=6.984,P<0.05);异性性接触感染者的配偶/固定性伴间传播率为38.2%( 29/76),略低于注射吸毒感染者的41.5%( 1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HIV后,与配偶/固定性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72.8%(107/147).结论 四川省配偶/固定性伴间HIV性传播率较高,男传女概率大于女传男;部分感染者/患者存在多性伴现象,且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应进一步规范HIV阳性告知程序,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内传播干预.  相似文献   

5.
2002年株洲市不同人群HIV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获取和比较我市不同人群HIV感染率。方法 对我市的吸毒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暗娼、孕产妇等不同人群进行HIV检测。结果 吸毒者HIV感染率1.29%(8/620),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率0.75%(2/265),暗娼和孕产妇中没有发现HIV感染者,其他人群HIV感染率0.28%(1/363),总感染率为0.65%(11/1683)。结论 我市处于艾滋病的低流行期,以吸毒者HI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性病门诊就诊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西男性HIV阳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行为、与配偶或固定性伴的性行为情况等,为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更好地控制艾滋病经吸毒和性行为传播。方法筛选男性HIV阳性已婚或有固定性伴的吸毒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吸毒及性行为等信息,并对其进行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HSV)的抽血检测同时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转介服务。结果对382名HIV阳性男性吸毒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5±6.5)岁,教育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占91.6%;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5.8%;3.4%曾做过包皮环切术;第一次吸毒的平均年龄为(23.1±6.0)岁,98.4%有过注射吸毒行为,其中93.1%共用注射器吸毒。62.5%的注射吸毒年限在10年以上,51.6%在接受美沙酮门诊治疗;82.5%把自身感染HIV的情况告诉了配偶/性伴;271名调查对象(70.9%)知道配偶/性伴的HIV感染情况,其中配偶/性伴为阳性者166人,占61.3%(166/271);得知自身感染HIV后每月与配偶/性伴同房次数和从不使用安全套的频率均有所下降(P<0.01);调查对象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病毒Ⅱ型(HSV-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3%、52.8%。结论应加强吸毒人群监测和行为干预,及早发现阳性病例及早告知,实施有效措施使之减少危险行为以减少艾滋病经吸毒者共用针具和性行为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注射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南充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多,已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中,注射吸毒者感染占51.06%。而本辖区的吸毒人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为进一步了解注射吸毒人群的HIV、HCV、梅毒的感染现状,于2005-01/06对开展行为学调查的吸毒者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女性吸毒者HIV相关危险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女性吸毒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特征以及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 自拟调查表以匿名方式对广东省某妇教所143名女性吸毒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5m1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共收集女性吸毒血液标本143份,其中7例经确认试验证实为HIV阳性,感染率为4.9%,HCV感染率为83.2%(119/143),梅毒感染率为32.9%(47/143)。其中115名注射吸毒(IDUs)的HIV感染率为6.1%(7/115),HCV感染率为95.7%(110/115),梅毒感染率为32.8%(42/115)。(2)115名IDUs有72.2%曾共用注射器,44.5%的人在进妇教所前1个月里曾共用注射器,其中48%的人曾与固定性伴共用注射器。(3)进妇教所前1年里有性交史的128名,其中40.6%的人有多性伴(性伴数>1),有57.8%的人有IDU性伴,有27.3%的人有以性换毒品/金钱的情况。在进所前一个月有74.1%的人与固定性伴性交不用安全套。(4)进妇教所前1年里有14%的人自述有性病,50%的人自述有性病相关症状。结论 女性吸毒中已经有较高的HIV感染率和梅毒感染率,并且与艾滋病相关的吸毒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应该尽快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防止艾滋病在女性吸毒人群流行并通过此人群向一般人群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注射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为在注射吸毒人群中开展包括性行为干预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式方法在南宁市社区中寻找吸毒者,面对面无关联匿名问卷调查和血标本的采集。结果共调查200名吸毒者,HIV阳性57人,阳性率28.5%;性伴对象包括配偶、临时性伴(非商业性伴)、商业性伴及同性等,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仅38.5%;HIV阳性感染者的安全套使用率更低,仅33.3%。结论静脉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高,性伴种类多,安全套使用率低。  相似文献   

10.
静脉吸毒人群HIV/HBV/HCV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静脉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412例静脉吸毒者进行抗HIV、抗HBV和抗HCV抗体检测。结果 在412例静脉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为41.75%;在HIV阴性的静脉吸毒人群中,单纯HCV感染比例最高(45.1%),其次为抗HCV阳性伴抗HBs阳性(35.83%);在,HIV阳性的静脉吸毒人群中,单纯HCV感染比例最高(55.81%),其次为抗HCV阳性伴抗HBs阳性(36.05%)。结论 静脉吸毒是HIV、HBV和HCV多重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且HIV合并HCV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