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和目的:探讨(1)组织芯片运用的可行性;(2)Fas、FasL与结肠癌的免疫逃避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双重标记法。选取结肠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组织125例,分为5组:正常结肠粘膜上皮7例;结肠良性增生性息肉8例;结肠腺瘤46例;结肠腺癌(高、中、低分化)48例;粘液腺癌16例。结果:(1)组织芯片蜡块中的组织芯排列整齐,无碎裂,无移位。组织芯片有2个组织芯脱片,少量组织芯部分缺失;(2)Fas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结肠腺癌中表达最低,其次是结肠腺瘤,表达水平最高的是正常结肠组织;FasL在不同结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Fas正好相反。(3)Fas、FasL的表达与结肠腺癌患者的大体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4)在同一结肠腺癌组织芯片中,FasL表达不均匀:FasL表达阳性区肿瘤细胞的凋亡率(7.09±0.18%)比FasL阴性区(4.75±0.64%)高(P<0.05)。FasL均强阳性表达。结论:①组织芯片是一种制作简单、技术可靠、费用低、易推广的新技术。②Fas/FasL系统在结肠腺癌发生和免疫逃避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5 3蛋白表达在大肠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 4 0例大肠腺癌、 4 0例大肠腺瘤的p5 3表达 ,选 10例正常大肠粘膜作为对照研究 ,分析p5 3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逐渐增强 ,且它们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5 3蛋白表达异常与大肠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检测p5 3蛋白表达对大肠早期腺癌判断、分级、分期和预后估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大肠腺瘤-癌序列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表达部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LivinmRNA在64例大肠癌、36例大肠腺瘤及12例正常黏膜中表达量的差异及其意义。结果 (1)L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Livin少量表达在腺泡的底部,而在大肠腺癌组织中呈全层上皮高表达,但两者在Livinm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肠腺瘤与正常黏膜相比较,Livin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大肠癌组织中,LivinmRNA在直肠癌组中表达高于结肠癌组(P=0.001),Livin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及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相关性。结论 (1)凋亡抑制蛋白Livin参与了大肠肿瘤的发生,且在大肠腺瘤-腺癌阶段起到了作用。(2)Livin基因在直肠癌中表达更高,其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治疗后烫伤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变化机制,为进一步阐明烫伤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机制和在细胞凋亡水平防治烧伤后脏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黄芪皂苷治疗后烫伤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同时测定肺组织Fas/FasL的表达的变化.结果鼠烫伤后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表现为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P<0.05);Fas抗原、FasL在烫伤鼠肺组织表达明显上调(P<0.01),Fas抗原、FasL表达的增加与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呈平行关系;用黄芪皂苷治疗后凋亡明显减少,Fas抗原、FasL表达减弱.结论黄芪皂苷治疗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烫伤鼠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Fas/FasL系统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PTEN蛋白表达的变化,以阐明它在大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119例手术切除及内镜活检标本(腺瘤38例,腺癌67例)和14例正常肠粘膜内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大肠腺瘤-腺癌序列过程中PTEN蛋白表达从正常肠粘膜→腺瘤→腺癌逐渐降低;②在大肠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TE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TEN的过度表达是大肠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并可能在大肠腺瘤-腺癌序列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中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FasL表达与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5a生存情况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212例大肠腺癌术后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癌细胞和TIL的FasL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及5a生存情况的关系,采取脱氧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对腺癌组织中凋亡癌细胞和TIL中凋亡淋巴细胞计数,观察FasL表达与细胞凋亡率的关系。结果高-中分化和低分化腺癌患者癌细胞的FasL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率均呈正相关(r=0.428,P=0.001;r=0.646,P=0.002),与5a生存率呈负相关(r=-0.403,P=0.001;r=-0.637,P=0.001);TIL的FasL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率呈负相关(r=-0.430,P=0.004;r=-0.479,P=0.001),与5a生存率呈正相关(r=0.351,P=0.001;r=0.682,P=0.001);大肠腺癌癌细胞FasL表达()TIL淋巴细胞凋亡指数[(15.98±6.60)%]、()[(28.56±6.20)%]高于(-)[(2.31±0.73)%]和(+)[(3.62±2.25)%](P0.01),()高于()(P0.01);大肠腺癌TIL的FasL表达()癌细胞凋亡指数[(6.87±3.36)%]、()[(9.07±2.37)%]高于(-)[(1.88±0.53)%]和(+)[(3.65±2.22)%](P0.01),()高于()(P0.01),(+)高于(-)(P0.01)。结论大肠腺癌中FasL高表达的癌细胞可能通过诱导TIL凋亡,进行免疫逃逸,从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高表达FasL的TIL能促使癌细胞凋亡,阻碍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大肠腺瘤及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48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大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20例正常大肠黏膜和25例腺瘤标本。进行Survivin和Caspase-3检测,并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 Survivin在正常大肠黏膜中无表达,在管状腺瘤、绒毛状和混合型腺瘤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0%、33.3%、70.8%。Caspase-3在正常粘膜、管状腺熘、绒毛状和混合型腺瘤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95%、60%、53.3%、45.8%。正常黏膜组织Caspase-3的表达高于大肠腺瘤和大肠癌(P〈0.05)。Survivin和Caspaso-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增强;而在不同的Dukes分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与Caspase-3的表达无直线相关关系,Survivin阳性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05)。结论 Survivin在大肠癌发生早期过程中表达上调,有望成为大肠癌新的早期诊断标志物。Survivin作为凋亡抑制蛋白显著抑制癌组织的细胞凋亡,但不能完全抑制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0Co辐照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Bc l-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利用淋巴血细胞分离液分离辐照前后血液的淋巴血细胞,应用单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经35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的全血,淋巴细胞凋亡基因蛋白Fas、FasL表达显著升高,P<0.05,Fas/FasL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凋亡基因Bc l-2、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Bc l-2/Bax的比值下降更加显著,P<0.01。结论60Co辐照可促使离体全血淋巴细胞凋亡,并且可应用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Bc l-2/Bax比值作为判断离体全血淋巴细胞经60Co辐照后是否灭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AgNOR技术对10例大肠腺癌9例癌旁移行粘膜和20例大肠腺瘤(绒毛状腺癌和管状腺瘤各10例)进行了AgNOR定量比较研究,另选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和9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用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癌组AgNOR颗粒数目和最大颗粒直径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绒毛状腺瘤高度的癌变性;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增生性息肉或切缘“正常”粘膜相比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管状腺瘤与大肠癌关系不如绒毛状腺瘤密切。作者认为,AgNOR技术对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癌前病变的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 (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C)凋亡及Fas、FasL的表达情况 ,探讨CA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的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CA患者PBLC表面Fas、FasL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结果 :CA患者PBLC凋亡率及Fas、Fas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PBLC凋亡率与Fas、Fas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 =0 6781 ,P <0 0 1 ;r <0 72 82 ,P <0 0 1 )。结论 :CA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过度有关 ,Fas/FasL在介导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as及其配体基因在肾癌与正常肾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42例肾癌组织和13例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基因在肾癌与正常肾组织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Fas在肾癌组织阳性表达率52.4%,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FasL阳性表达率54.8%,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Fas/FasL在肾癌的病理分级中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Fas/FasL系统在肾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恶性肿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对阴茎鳞癌组织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40例阴茎鳞癌和10例阴茎包皮组织中HPV及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阴茎鳞癌和阴茎包皮组织中,HPV感染率分别为70.0%和25.0%(P〈0.05),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和85.0%(P〈0.05),FasL分别为65.0%和25.0%(P〈0.05)。在阴茎鳞癌HPV感染组和未感染组,Fas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6%和66.7%(P〈0.05);FasL分别为75.0%和41.7%(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会使阴茎鳞癌细胞Fas基因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使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避,从而促进阴茎鳞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FasL的表达,探讨Fas、FasL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以兔抗Fas及兔抗FasL多克隆抗体,对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Fas、FasL进行检测。结果18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出Fas、FasL,检出率均为90%,Fas、FasL平均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2%、59%。20例PBC患者16例Fas阳性颗粒表达于肝细胞胞浆,4例表达于肝细胞胞膜;20例FasL棕黄色阳性颗粒均表达于肝细胞胞浆,Fas、FasL在肝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胞浆有表达,并多聚集于汇管区周围。结论PBC患者的Fas、FasL表达增加,它们在PBC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灶、癌旁组织、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技术测定以上组织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 Fas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55.6%低于癌旁组织85.19%(P<0.05),高分化癌组织84.2%高于中分化44.4%和低分化25.0%(P<0.05),伴淋巴结转移癌组织38.1%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6.7%(P<0.05),转移组淋巴结33.3%低于非转移组66.7%(P<0.05);FasL蛋白表达在癌组织中81.5%高于癌旁组织48.2%(P<0.05),高分化57.9%低于中分化92.6%和低分化100%(P<0.05),T2期66.7%低于T3期96.0%和T4期100%(P<0.05),伴淋巴结转移癌组织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9.7%(P<0.05),转移组淋巴结71.4%高于非转移组的42.4%(P<0.05);比较临床TNM分期,Fas及FasL蛋白阳性表达率则未见差异(均P>0.05).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Fas表达下调,FasL表达上调,并在食管鳞癌的发生转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的作用及基因调控机制,为进一步阐明ARDS的发病机制和在细胞凋亡水平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RDS组9例,对照组5例,采用TUNEL法以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ARDS患者肺组织Fas/FasL系统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ARDS早期患者肺组织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主要表现为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Fas抗原、FasL在ARDS早期患者肺组织表达明显上调,并且Fas、FasL表达的增加与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呈平行关系。结论: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和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临床ARDS早期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百草枯( paraquat,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时N-乙酰半胱氨酸( N-acetylcysteine,NAC)对肺组织的细胞凋亡和Fa/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PQ染毒组和NAC治疗组,每组15只.复制PQ染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腹腔注入2%百草枯液( 25 mg/ kg);NAC治疗组为0.5h后对PQ染毒大鼠,再腹腔注射NAC (200 mg/kg)进行干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肺组织Fas/FasL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Q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系统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治疗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明显降低,和PQ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可能通过抑制Fas/FasL系统活化抑制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细胞凋亡、Fas/FasL mRNA及其蛋白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和促凋亡信号在此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末端原位杂交(TUNEL)、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活检组织(IPF组)及10例正常肺组织(对照组)检测了细胞凋亡、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特发性肺纤维化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PF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中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高于对照组(P〈0.01);IPF组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其Fas/FasL mRNA及蛋白表达之间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肺纤维化时肺泡/支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上调,Fas/FasL 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强,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在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下颌下腺内凋亡相关基因Fas和FasL的表达变化。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周、12周模型组及对照组。用链脲佐菌素复制出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第4、12周后测体重和血糖.并取下颌下腺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及FasL表达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大鼠下颌下腺内有Fas及FasL表达,分布于颗粒曲管、纹状管及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核内。对照组呈Fas及FasL弱阳性,4周模型组多呈中等阳性,部分呈强阳性;12周模型组大多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比较,4周、12周模型组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内Fas及FasLMOD值均增高(P〈0.01)。结论:大鼠下颌下腺内Fas及FasL表达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强,可能在糖尿病时下颌下腺组织凋亡中起重要作用。[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as、FasL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as、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取癌旁5cm以上正常肺组织18例作为对照。结果Fas、FasL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c=12.26~37.07,P〈0.01)。Fas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20.21、18.31,u=-3.38,P〈0.01);FasL蛋白的表达也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15.09、8.61,u=-2.16,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14.15、8.84,u=-3.03,P〈0.01)。结论Fas、FasL及Bcl-2蛋白表达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曲替酸通过上调Fas、FasL基因表达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系SCC1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细胞系SCC1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AnnxinV-FITC/PI法检测凋亡的诱导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Fas、FasL mRNA的表达。用Fas中和抗体ZB4检测Fas、FasL在依曲替酸诱导SCC1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结果:依曲替酸能诱导SCC13细胞凋亡,并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依曲替酸能上调肿瘤细胞内Fas、FasL mRNA表达水平。单独应用依曲替酸的早期凋亡率为(16.76±1.04)%,与ZB4共同处理SCC13后,早期凋亡率下降为(7.12±0.85)%,ZB4显著阻断依曲替酸诱导的凋亡(P〈0.05)。结论:依曲替酸能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