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军区总医院201例非妊娠期糖尿病且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经产妇分娩的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及随机选择的无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几进行比较.结果 经产妇巨大儿母亲的孕龄、孕末期体重、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异常产程、新生儿窒息率等均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初产妇巨大儿组比较,经产妇巨大儿正规产检比例明显降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择期剖宫产率低(P<0.05).结论 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胎儿出生体重≥4000g称巨大儿,属高危妊娠。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计划生育的开展,巨大儿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巨大胎儿分娩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增加。现对我院近年来巨大胎儿相关因素、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便正确处理产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龄初产孕妇妊娠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分娩的2272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35~39岁)2040例,超高龄组(≥40岁)232例。比较孕产妇年龄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高龄组及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2.84%及88.79%,新生儿转ICU率分别为4.46%及7.76%,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76%及3.02%。高龄组和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转ICU、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死产、低Apgar评分、新生儿发育异常、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超高龄组剖宫产指征中“孕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9.70%和79.38%。结论:高龄初产孕妇中,剖宫产率随着年龄增加,“孕产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增加明显,在围产儿及孕产妇并发症方面,除新生儿转ICU有所增加,严重并发症并不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婚姻状况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33例未婚初产妇为观察组,取同期已婚初产妇32.,4例作对照组,根据各组围产期资料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工作收入、家庭关怀、最初分娩方式选择、剖宫产率、阴道分娩总产程、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未婚初产妇虽较已婚初产妇更易成功自然分娩,但其分娩并发症增多。故我们提倡晚婚、晚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医疗干预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妊娠结局。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分娩的3000例初产妇根据有无产程干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00例孕妇自然分娩,第一产程自由活动、饮食、休息,第二产程自主用力、自由体位分娩、无会阴保护、自然娩肩,第三产程延迟断脐、胎盘自然娩出;对照组1500例孕妇给予不同程度的医疗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最终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会阴完整率、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会阴切开率、会阴二度裂伤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羊水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孕周、总产程、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入住NICU率、羊水量、脐带绕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低危初产妇,减少医疗干预,促进自然分娩,可获得较好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哮喘14例分娩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哮喘对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1992年1月至2000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妊娠合并哮喘病人14例,对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孕妇56例作为对照组,对孕妇并发症,围生儿并发症,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围生儿预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哮喘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低体重儿,早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剖宫产率及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结论:妊娠合并哮喘可致多种母儿并发症,孕期应加强对哮喘病情的监测,积极治疗,以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超巨大儿的分娩结局分析中认识其危害,做好预防及应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年的192例超巨大儿分娩结局,对剖宫产指征,自然分娩的风险预防进行分析,从超巨大儿的发生率结果:超巨大儿剖宫产率高,自然分娩肩难产、产后出血产道裂伤严重等并发症多,助产士要做好孕期指导,产期识别处理,产后产妇观察和新生儿监护。结论:产前检查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减少超巨大儿的发生率,加强妊娠期分娩期的产科干预,监护和护理,提高人群优生优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供精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在本中心治疗的594对不孕夫妇行1088个供精人工授精(AID)治疗周期.并分析不孕妇女的年龄、授精次数、治疗周期、促排卵等因素对AID治疗妊娠率的影响,并对AID治疗后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36岁组的周期妊娠率18.30%,与≤25岁组(30.37%)、26~30岁组(32.99%)、31~35岁组(27.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随年龄增高的趋势.②促排卵组与自然周期组行AID治疗,其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次授精的周期妊娠率(34.34%)高于单次授精(20.05%)(P<0.05).④行AID治疗,不同治疗周期的周期妊娠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精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孕妇女的年龄是影响AID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同一周期行两次人工授精能更有效控制授精时机,有较高周期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74例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经产妇分娩巨大儿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分娩的74例非妊娠期糖尿病,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经产妇巨大儿资料,与随机选择的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经产妇正常体重儿作对照分析,并与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巨大儿比较.结果:经产妇巨大儿组平均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产时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异常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都高于经产妇正常体重儿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初产妇巨大儿组比较,正规产检比例明显降低,过期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增加,择期剖宫产率低.结论: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产前正确预测经产妇巨大儿,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出血,降低母婴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初产妇阴道分娩巨大儿时的产程特点以及对母婴的影响,从而合理安排巨大儿分娩方式,保障母婴安全。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行阴道试产的88例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60例分娩正常体质量儿的初产妇以及60例择期剖宫产分娩巨大儿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初产妇中有43例阴道分娩成功,其余45例阴道分娩失败的初产妇主要表现为活跃期停滞,宫颈口开大3~5 cm。阴道分娩失败改行剖宫产不增加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论:对于临床上预测为巨大儿的初产妇,若无明显头盆不称,可进行试产。在产程中若出现活跃期停滞等产程异常,需及时改行剖宫产,从而降低巨大儿分娩对母婴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母婴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PAH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PAH程度分为轻度(20例)、中度(41例)和重度(29例)。回顾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产前血红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参数及母婴结局。结果:轻、中和重度PAH患者的晚孕期终止妊娠者分别有17例(85. 0%)、34例(82. 9%)和19例(65. 5%)。孕产妇死亡6例(6. 5%),均为晚期妊娠合并重度PAH患者。轻、中和重度组PAH患者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52. 9%、41. 2%、27. 8%,早产率分别为47. 1%、58. 8%、72. 2%,流产率分别为15%、17. 1%、35. 7%,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轻、中和重度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2728. 2±737. 8) g、(2368. 03±721. 5) g、(1861. 5±777. 9) g,入住ICU中位时间分别为21. 5h、26. 25h、71. 0h,重度组显著长于轻、中度组(P0. 05);新生儿转NICU比例为57. 9%,其中重度PAH组高于轻、中度组。轻、中和重度组PAH患者的产前血红蛋白含量分别为(114. 8±16. 1) g/L、(105. 5±19. 9) g/L、(132. 6±22. 9) g/L; NT-proBNP水平分别为730ng/ml、1601ng/ml、659ng/ml;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收缩压比值中位数分别为0. 39、0. 51、0. 91,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 05)。重度组与中度组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右室前壁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AH严重程度及终止妊娠的孕龄是影响母婴预后的重要因素。母体血红蛋白和NT-proBNP水平、平均肺动脉压/体循环收缩压比值及超声测量左心结构改变可反映PAH严重程度,协助无症状的PAH的预测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IVF-ET助孕后妊娠和分娩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后获妊娠的233个周期,根据年龄分为A、B、C三组。A组;21~30岁,B组31~35岁,C组26~42岁。比较不同年龄的妊娠率及妊娠丢失率,分娩率。结果 36~42岁组,妊娠率为25.96%,显著低于31~35岁组(39.69%)和21~30岁组(50.99%);该组的妊娠丢失率为44.44%,显著高于31~35岁组(37.66%)和21~30岁组(16.28%);38例双胎妊娠分娩中,3例均有其中的1婴儿畸形;133例单胎妊娠分娩均获得正常活婴。结论年龄和多胎妊娠是影响IVF-ET助孕后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92例40岁以上妇女妊娠与分娩结局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 40岁以上妇女的妊娠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9年 1 1月至 2 0 0 0年 1 0月分娩的40岁以上的孕妇 92例 (观察组 )及同期妊娠的 2 0~ 2 9岁孕妇 1 94例 (对照组 )。结果 :观察组不孕史、习惯性流产及子宫肌瘤发生率 (分别为 31 .5 %、9.8%、5 .4%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或P <0 .0 5) ;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早产发生率 (分别为 2 0 .7%、5 .4%、9.8%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观察组剖宫产率 (82 .6 % )较对照组 (57.7% )明显增高 (P <0 .0 1 ) ;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 (9.8% )显著高于对照组 (3.6 % ) (P <0 .0 5)。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畸形、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尽管 4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剖宫产率明显增加 ,但总的围产儿结局不受母亲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接收的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临床分析与观察。结果:本文中住院分娩产妇3228例,发生前置胎盘58例,发生率为1.80%。发生前置胎盘的研究组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经产史、刮宫史、剖宫产史以及6个月内末次人流史与正常对照组产妇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或X~2=3.24、2.68、23.91、3.92、5.05、9.66,P均<0.05)。发生前置胎盘的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产前出血、结束孕周、保胎天数、剖宫产和新生儿体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X~2=38.16、3.88、4.51、9.83、3.11,P均<0.05)。结论:加强孕前卫生知识的宣教,避免过多的宫腔操作,前置胎盘的类型不能预测结局,积极保胎,延长胎龄,适时终止妊娠,积极采取止血措施,减少子宫切除,保证生存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对接收的住院分娩产妇进行临床分析与观察。结果:本文中住院分娩产妇3228例,发生前置胎盘58例,发生率为1.80%。发生前置胎盘的研究组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经产史、刮宫史、剖宫产史以及6个月内末次人流史与正常对照组产妇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或X~2=3.24、2.68、23.91、3.92、5.05、9.66,P均<0.05)。发生前置胎盘的研究组与正常对照组产前出血、结束孕周、保胎天数、剖宫产和新生儿体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X~2=38.16、3.88、4.51、9.83、3.11,P均<0.05)。结论:加强孕前卫生知识的宣教,避免过多的宫腔操作,前置胎盘的类型不能预测结局,积极保胎,延长胎龄,适时终止妊娠,积极采取止血措施,减少子宫切除,保证生存质量,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围产期保健和并发症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454例足月妊娠无骨盆异常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76%,无骨盆异常,其难产率为46.47%,剖宫产率为33.7%,新生儿窒息率10.79%,新生儿肺炎发生率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互为因果关系,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110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胎膜早破为产科常见并发症 ,而妊娠不足月的产妇发生胎膜破裂后常合并早产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临床处理较为复杂。本文对 110例不足月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 ,就其相关问题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共 340 3例 ,同期胎膜早破 372例 ,而妊娠 2 8~ 36周 6胎膜早破者 110例。不足月胎膜早破占同期住院分娩总数的 3 2 % ,占整个胎膜早破的 2 9 6 %。该组病例平均妊娠周数 34 3周 ,平均年龄 2 7 5岁。其中初产妇 10 0例 ,经产妇 10例。单胎 10 1例 ,双胎 9例 ,胎死宫内 2…  相似文献   

18.
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 1995年 1月至 2 0 0 3年 5月 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 (P <0 0 1) ,两组第 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第 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 <0 0 5 )。结论 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 ,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合并妊娠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尤其是银屑病的病情和用药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等都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一年收治的3例银屑病合并妊娠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例1.患者29岁,住院号566121,孕3产1。患寻常型银屑病5年,...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quality of syphilis during pregnancy in the region. Methods?Data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 infection were collected in Baoshan District of Shanghai from Jan 2013 to Dec 2019. According to the titer classification of rapid plasma regain (RPR) of the first medical visit, all the pregnant women were divided into high titer group and low titer group, and their pregnancy and infant outcom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all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standard treatment group and non-standard treatment group, to analyze the outcome of pregnancy and infants. Results?A total of 143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syphilis were collected. The prevalence was 0.23%. Their average age was (29.71±5.52) years old. Only 36.36% of them were Shanghai residents. The education level of the patients showed that 42.66% of all were low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35.66% were senior high school, 21.68% were Bachelor`s degree or more. The prevalence of pregnant women infected with syphilis were rising during the seven years (P<0.05).The prevalence of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of the high titer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low titer group (P<0.05). The prevalence of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of the standard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non-standard treatment group (P<0.05). Conclusion?It should be strengthen that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follow-up of pregnant women with syphilis infection and their infa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