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氧条件下培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1400W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株i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人舌鳞癌CAL-27细胞株,实验组分别加入50、100、200、400 μmol/L的1400W培养液培养;对照组不加1400W培养液,缺氧条件下培养24、48、72、96 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iNOS、MMP-9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400W作用于人舌鳞癌CAL-27细胞后,可呈时间、剂量性依赖抑制人舌鳞癌iNOS、MMP-9基因表达(P<0.05).结论 1400W可显著抑制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舌鳞癌CAL-27细胞株iNOS和MMP-9表达,表明1400W对舌鳞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预防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培养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1400W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株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1400W对人舌鳞状癌细胞CAL-27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黏附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1400W作用于人舌鳞癌CAL-27细胞后,可呈时间、剂量性依赖抑制人舌鳞癌黏附能力(P<0.05)。结论1400W可明显抑制人舌鳞癌的黏附能力。1400W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生长、侵袭、转移具有预防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人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AL-27/DDP,探讨其顺铂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顺铂浓度梯度法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株进行诱导,将细胞分为CAL-27组和CAL-27/DDP组。CAL-27组细胞株用普通培养液培养,CAL-27/DDP组细胞株用含有不同浓度顺铂的培养液培养,经过12个月的诱导形成生长良好的耐药细胞系株CAL-27/DDP。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株形态表现;MTT法检测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耐药指数(R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株的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细胞株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株P糖蛋白(P-gp)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CAL-27/DDP组细胞株在一段时间内能在普通培养液中稳定生长,并维持其形态和耐药性状。与CAL-27组细胞株比较,CAL-27/DDP细胞略增大,细胞中出现颗粒和"空泡"样变,胞浆丰富,倍增时间延长(P<0.01),RI为18.09±0.30。与CAL-27组比较,CAL-27/DDP组G1期和G2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升高,CAL-27/DDP组细胞株中MDR1mRNA和P-gp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CAL-27/DDP,其耐药机制与CAL-27/DDP细胞株中MDR1和P-gp的表达水平上调有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和迁移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1、5、10、20及40μmol·L-1 ATO组。ATO作用后,CCK-8法检测各组CAL-27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CAL-27细胞克隆形成率,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AL-27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CAL-27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CAL-27细胞中P53、P21、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 (CDK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培养24和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TO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培养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TO组细胞克隆形成率(P<0.01)和细胞迁移率(P<0.05)明显降低,40μmol·L-1 ATO组细胞基本丧失克隆和迁移能力;不同浓度ATO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l...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一氧化氮(NO)合成的变化,以及上述变化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按干预方法分为正常组(NG组,5.56 mmol·L-1 DMEM),高糖组(HG组,25 mmol·L-1 DMEM)、一氧化氮供体组(SNP组,5.56 mmol·L-1 DMEM+100 μmol·L-1 SNP)、NO清除剂组(C-PTIO 组,25 mmol·L-1 DMEM+200 μmol·L-1 C-PTIO),以Griess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中NO水平;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含量.结果 高糖培养条件下上清中NO增多(P〈0.05),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含量增加(P〈0.01),应用C-PTIO可显著降低上清中NO的含量,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含量也降低.结论 高糖可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NO,异常增多的NO又可导致系膜细胞中Ⅳ型胶原、层黏蛋白的积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E2)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一氧化氮(NO)生成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Griess反应检测不同浓度E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生成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影响,中性红吞噬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NOSmRNA的表达。结果低浓度E2组(10-9mol.L-1、10-8mol.L-1、10-7mol.L-1)巨噬细胞吞噬能力、NO产生及iNOS表达从4 h开始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中10-7mol.L-1E2作用最为明显;高浓度E2组(10-6mol.L-1、10-5mol.L-1)巨噬细胞吞噬能力、NO产生及iNOS表达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且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结论E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O产生及iNOS表达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呈现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T-2毒素对软骨细胞NO合成、iN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胎儿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培养过程于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2毒素(1~20μg/L)连续培养5d,用Griess重氮化法测定软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用Western-Blot检测软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软骨细胞iNOS mRNA表达。结果:T-2毒素在1~20μg/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并使i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当T-2毒素浓度达10~20μg/L时能引起iNOS mRNA表达水平提高(P<0.05),浓度越高,刺激作用越强。结论:T-2毒素使软骨细胞iNOS表达增强并使NO合成增多;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损伤与合成NO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高浓度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 VECs)产生一氧化氮 (NO即 EDRF)功能的影响 .方法 第 2~ 4代的 HUVEC以普通 DMEM培养液培养 3d后 ,试验组换用含 14.35 ,2 8.70和 5 7.40 nmol· L- 1重组人胰岛素的无血清无酚红 DMEM培养液培养 ,对照组采用普通无血清无酚红 DMEM培养液培养 .每 2 4h换液 1次至72 h,换液时利用 Griess反应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 NO代谢产物— NO2 - 离子的 2 4h累积量 .结果 无血清培养条件下 2 8.70和 5 7.40 nmol· L- 1 胰岛素培养 48h可以使HU VEC培养上清 NO2 -离子的 2 4h累积量显著减少 .对照组 (4 7.0± 4.0 ) nmol,2 8.70 nmol·L- 1 胰岛素组 (4 0 .9± 3.4)nm ol;5 7.40 nm ol· L- 1胰岛素组 (38.1± 1.9) nmol,P<0 .0 5 .结论 高浓度胰岛素 (>2 8.70 nmol· L- 1 )长时间 (>48h)作用可以减少无血清培养的 HUVEC NO的产生 .由于NO是心血管系统重要的保护因子 ,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本途径直接促进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及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200 ng/ml)刺激小胶质细胞株BV的同时用不同浓度姜黄素进行干预,应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的含量;Western-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在2.5~20 μmol/L范围内对细胞活性无影响;脂多糖作用24 h后,NO释放量明显增加,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使用姜黄素干预后,浓度在10 μmol/L时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的产生和iNOS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够有效抑制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以及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MPP+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与iNOS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MPP 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与iNOS关系.[方法]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间接免疫荧光FCM检测PC12细胞iNOS的表达.[结果]PC12细胞自然凋亡率为(1.5±0.1)%,0.5 mmol·L-1MPP 作用24 h后,PC12细胞凋亡率为(59.5±2.7)%;20μmol·L-1Cur和0.1 mmol·L-1特异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PC12细胞作用24 h后无明显凋亡诱导作用,但分别使0.5 mmol·L-1MPP 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由(59.5±2.7)%下降到(15.9±5.3)%和(39.7±8.7)%(P<0.01);PC12细胞经0.5 mmol·L-1MPP 处理24 h后,其iNOS表达率由正常对照的(13.5±1.5)%增加到(71.9±4.0)%(P<0.01),加入20 μmol·L-1Cur同时处理24 h后,其iNOS蛋白表达率由(71.9±4.0)%下降到(40.0±3.0)%(P<0.01).[结论]Cur可以抑制MPP 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抑制iNOS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流模型;将18只SD大自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一再灌组及卡托普利组;观察心肌iNOS mRNA表达及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肌酸激酶(CK)含量和冠状静脉流出液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肌iNOS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iNOS活性增高(P〈0.001);卡托普利组再灌注30min,心肌iNOS mRNA表达及其活性、心肌MDA含量均低于缺血-再灌组(P〈0.01,P〈0.05),而心肌SOD活性(P〈0.01)和CK含量(P〈0.05)高于缺血-再灌组,再灌注期间冠状静脉流出液NO含量高于缺血-再灌组(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心肌iNOS基因表达上调,心肌iNOS活性增高;影响心肌iNOS mRNA表达、调节心肌iNOS活性可能是卡托普利抗心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异位内膜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EMs异位内膜与35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NOS、VEGF的表达,了解异位内膜组织中i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EMs的异位内膜组织中,iNOS和VEGF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表达;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i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895,P<0.05).结论:EMs中,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iNOS、VEGF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黄芪苷对小鼠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生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取生长良好的细胞分别加入LPS(终浓度1μg/ml)和不同浓度黄芪苷(终浓度10,50,100μM)进行干预,并设空白对照组。取培养24h细胞上清,用Griess法检测NO生成量;取培养8h和24h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明显促进了RAW264.7细胞iNOS表达和NO的生成;加入黄芪苷可抑制 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NOS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NO的生成,与LPS组有显著性差别。结论:黄芪苷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和NO生成,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移植肝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间关系及其细胞定位。方法 :应用近交系 BN至 Lew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同基因 ( Lew- Lew)肝移植动物模型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的表达。同时观察 i NOS抑制剂氨基胍和免疫抑制剂 FK5 0 6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在急性排斥组 i NOS表达强阳性 ,与氨基胍组、FK5 0 6组及同基因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 i N-OS增高程度与排斥反应的强度有明显关系。氨基胍、FK5 0 6可以抑制 i NOS的表达。抑制 i NOS的表达可明显减轻移植肝组织的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克隆鉴定人iNOS基因启动子序列,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iNOS潜在启动子区域,PCR克隆至报告载体pGL3-basic,双荧光素酶法检测启动子活性.结果 克隆得到人iNOS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1000bp区域,经检测具有启动子活性,可开启报告基因表达.结论克隆构建人iNOS基因启动子成功,可用于后继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丁剑锋  杨炜  李璐 《农垦医学》2011,33(5):390-393
目的: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iNOS在翼状胬肉复发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例正常结膜组织、6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2例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iNOS的免疫学定位及表达,分析iNOS在正常结膜、原发性翼状胬肉及复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差异.结果:iNOS在正常结膜组织、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呈高表达,提示iNOS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iNOS特异性抑制肽。方法:将iNOSFAD结合区及其附近序列的基因片段装入pET-28A( ),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His.bind^TM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使用纯化蛋白筛选Ph.D.-12^TM噬菌体库,筛选iNOS活性抑制作用较高的噬菌体克隆,测序并合成其中具有一致序列的短肽。结果:得到具有较高表达量的目的蛋白,经His.Bind^TM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纯度大于95%,以纯化蛋白筛选Ph.D.-12^TM噬菌体库,经4轮筛选获得10株iNOS活性抑制作用较高的噬菌体克隆,测序发现其中5株序列完全相同,合成该12肽,初步研究表明其对iNOS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兴奋的作用,而对nNOS及eNOS则没有影响。结论:以iNOSFAD片段蛋白为靶蛋白筛选得到的克隆对iNOS活性具有特异性影响,可根据这些特征设计合成小分子前导药物,创造新的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Alzheimer病(AD)大鼠动物模型,探讨iNOS在AD动物模型脑组织海马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方法海人藻酸(KA)毁损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Y型迷宫实验及β-APP的表达判断AD动物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检测动物模型海马中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迷宫实验发现,KA毁损NBM后大鼠短期学习记忆能力和手术前(P<0.001)和对照组(P<0.001)相比明显下降。免疫组化发现,β-APP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多(P<0.001),两者均以CA1和齿状回区最多。结论海人藻酸毁损Meynert基底核可建立简便可靠的AD动物模型;AD动物模型中,iNOS高表达,这提示NO过量产生对AD发病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5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中PTEN和iNOS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阳性表达率100%)比较,PTEN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1.67%和60%(P<0.05);iNOS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00%、8.33%和76.36%,明显增高(P<0.05).PTEN的表达下降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iNOS的过表达与病理分级、肌层浸润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和iNOS的表达呈负相关. 结论 PTE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与iNOS的过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iNOS蛋白在59例不同病理分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iNO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2%(45/59)、71.2%(42/59),VEGF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VEGF、iNOS均与肿瘤单位视野中血管平均值(MVD)密切相关(P〈0.05)。VEGF、iN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存在密切的相关性;iNOS通过协同和促进VEGF的表达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