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压螺钉在下颌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颌骨骨折开放内固定通常有钢丝结扎内固定、微型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等技术。而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最早由Brons和Boering于1970年引进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加压螺钉亦称拉力螺钉,即“Lag screw”或“Extraction screw”,起初由“Association Osteosynthesis”应用于四肢长骨的骨折内固定,后Niederdellmom H和Ellis Ghalig陆续将该技术应用于颌骨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1993年起在下颌骨体部斜形骨折(3例)和颏正中骨折(2例)中应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加压螺钉:为“Association Osteosynthesis”推荐,直径2.7mm,螺纹高度0.3mm,螺纹内侧螺钉体部直径2.1mm。 1.2 适应证:①全身健康;②X线片示下颌骨体部  相似文献   

2.
下颌骨骨折加压与非加压内固定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加压固定和非加压固定下颌骨骨折的组织愈合差异,对两种固定形式的临床应用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加压和非加压接骨板固定犬下颌骨骨折,对两种固定的的组织学,X线特点进行观察,对9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观察X线,咀嚼效率恢复和一般情况,结果:加压接骨板固定的骨折愈合形式为一期愈合,而小钛板为传统的骨愈合形式;临床应用表明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愈合早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两种式方法均是下颌骨骨折良好的固定方式,小钛板使用方便,适应证广,加压接骨板固定骨折愈合快,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3.
加压钢板治疗下颌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颌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颌间牵引固定,虽然多数病例咬合关系恢复较满意,但最大的缺点是4~6周不能开口运动,影响病员饮食摄入和营养维持,因此寻求功能性固定方法日益为人们所关注。1976年Spiessl根据长骨加压钢板固定的原则,设计了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简称DCP)和偏心动力加压钢板(Excentric Dynamic Compressiort Plate-简称EDCP),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文通过对一组下颌骨骨折病例的回顾性研究,评介了加压固定的适应症和并发症。方法 33例39处下颌骨骨折,采用动力加压接骨板,部分病例附加张力带,进行坚固内固定。术后进行3~12个月,平均4个月追踪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 术后颌间固定情况是单发骨折平均6.49天,多发骨折平均9.90天。早期恢复子正常张口度,但4例术后出现He干扰。结论 加压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颌骨垂直断面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简易穿颊器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下颌骨角部、升支骨折患者,采用口内切口,利用骨科打孔导向器改制成的简易穿颊器和骨科用手枪电钻,经颊部皮肤穿刺打孔,小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所有病例面部皮肤均无明显手术疤痕,无面瘫症状。术后3个月~3年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螺旋CT三维重建,骨折线对位良好。31例咬合关系完全恢复,3例下颌骨两处骨折患者术后前牙轻微开(牙合),经颌间弹性牵引一周后好转。2例术后伤口积液血肿,经口内再次皮片引流后愈合。结论利用简易穿颊器辅助,经口内切口内固定下颌骨角部和升支部骨折,可避免颌面部皮肤明显的手术疤痕和面神经损伤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牙间结扎联合微创伸缩加压钉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自口内切口,切口约3~4cm,于骨折线处放置1颗加压钉,再行骨折线前后各2~3颗牙牙间结扎。结果:由于实行微创技术和可伸缩加压钉,对骨折线两断端骨膜剥离少且有一持续的加压力,促使骨折直接进行骨愈合,替代了骨痂形成而完成的二期愈合。结论:牙间结扎联合微创加压钉治疗下颌骨骨折较传统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小,骨折愈合快,不留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对于下颌骨颏部骨折临床上一般多倾向于使用金属坚固内固定技术。由于微型钢板螺丝坚固内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固位牢固、结构稳定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局部骨质疏松、金属材料腐蚀、长期使用后导致螺丝松动、周围软组织慢性刺激等弊端。我科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加压骑缝钉于下颌骨颏部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到该方法弥补了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足,利用自身具有形状记忆恢复、持续加压的特点,促进骨折断端良好的Ⅰ期愈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下颌骨颏部骨折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2岁,(25~39岁),均为由车祸或外伤所致的开放性颏部骨折伴软组织挫裂伤,治疗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术十颌间结扎的手术方式,随访从3年至2月,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固内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7年7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下颌骨髁突斜行或矢状骨折患者27例(30侧),年龄15~57岁,男性19例,女性8例。采用耳前直线切口入路,髁突复位后,用2枚18mm长2mm直径的钛钉固定断离的髁突。术后复查三维CT了解复位情况,评估术后开口度、颞下颌关节运动、咀嚼功能、咬合情况及面部外形等。结果:完全解剖复位固定的25侧髁突;5侧髁突固定良好,但髁突与下颌升支成角,角度均在15°以内;所有患者的咬合关系均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术后3m均能进普通饮食,开口度为(35.8±4.2)mm;4例患者术后自觉手术侧颞下颌关节运动时有摩擦音,3例患者术后2m仍觉关节区轻度疼痛;瘢痕隐蔽美观。结论:双长螺钉固定下颌骨髁突斜形或矢状骨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反射光弹模拟应力分析法,通过受力模型等差线条纹图观测、分析、量化换算,对下颌骨骨折轴向和偏心动力加压固定作断面压应力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固定状态下骨折断面均表现为挤压应力,沿骨折线应力分布不均匀,板周区和牙槽区呈压应力高峰带,最大应力分量在轴向和偏心加压分别为1.8MPa和2.3MPa(板周区),以及0.5MPa和1.0MPa(牙槽区),中间区受力较弱.轴向动力加压总压力为100N,偏心动力加压总压力为140N,后者比前者断面应力分布稍趋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骨折动力加压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力加压内固定术是近年来所倡导的治疗面骨骨折的新技术,目前国内仅见少数作者报告。本文应用24套固定装置治疗18例下颌体骨折,术后三个月进行临床综合效果评价。结论认为这种方法作为治疗下颌体骨折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其突出的优点是可以避免颌间固定。此外,本文还就这一方法的手术技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侧向拉力螺钉技术治疗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11例患者 ( 13侧 )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经耳前途径行髁突游离复位 ,用 2颗钛螺钉依照拉力螺钉技术操作规范从外侧固定 ,术后行临床与影像学追踪观察。结果 平均追踪 12个月 ,全部患者疗效满意 ,9例痊愈 ,2例轻微错畸形 ,均无关节症状 ,影像检查 3例有髁突轻微骨质吸收和形态异常。结论 侧向拉力螺钉固定髁突囊内矢状骨折的方法简便可靠 ,疗效确切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The mandibular swing approach is a surgical approach for the resection of malignant lesions localized in the posterior oral cavity and oropharynx. We analyzed 15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fixation of the straight midline mandibulotomy and compared two fixation methods: lag screws and miniplates. A total of 117 patients underwent a straight midline mandibulotom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85 had fixation with two lag screws and 32 with two miniplates.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low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ication rate regarding the fixation method (9% for miniplates vs. 7% for lag screws).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over the whole study period was non union, which occurred in only two patients, followed by orocutaneous fistula and infection. Radiotherapy did not cause serious complications and is not regarded as hazardous in midline mandibulotomy patients. We conclude that lag screw fixation is at least as safe as miniplate fixation, but because of better fragment compression, offers faster bone heal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的疗效。方法:对63例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机采用牙弓夹板或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比较操作时间、治疗后牙周指数、张口度、咬合关系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颌间结扎钉治疗的患者咬合关系、骨折愈合及张口度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无明显差别,其操作时间较采用牙弓夹板明显缩短,牙周健康指数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结论:颌间结扎钉操作简单省时、易于保持口腔清洁,是较理想的颌间牵引固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型侧壁螺丝刀在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内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对面部外形满意。19例恢复正常咬合关系,2例轻微错(牙合),张口度均达到3cm以上。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螺旋CT三维重建,下颌骨骨折对位良好。结论采用微型侧壁螺丝刀经口腔内固定下颌骨角部和髁状突颈部骨折,完全避免了颌面部皮肤切口,尤其对患者的心理安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术中利用颌间牵引螺丝暂时牵引,经口内切口进行整复并坚强内固定治疗45例下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5例54处下颌体及下颌角区线性骨折,先分别在上、下颌中切牙之间、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第一与第二磨牙之间的根向植入颌间牵引螺丝,骨折复位后,进行颌间结扎固定,恢复咬合关系及下颌骨的弓型。自下颌前庭沟、翼下颌皱襞切开黏骨膜,显露骨折处并复位后,在张力线上用小型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术。术毕拆除颌间结扎,7d后将颌间牵引螺丝拆除。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90天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评价其咬合关系、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45例54处下颌骨骨折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骨性愈合,咬合关系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口内途径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结合颌间牵引螺丝暂时刚性牵引结扎,对下颌体及下颌角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定量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方法检测种植义齿固定螺丝孔的微渗漏,并比较四种光敏树脂对固定螺丝孔的封闭性。方法制备20个钛合金中空半圆柱体试件(高6mm,厚1mm,直径3mm,上1/2表面烤瓷0.5mm),试件内表面喷砂+瓷层酸蚀处理后分成四组,分别用四种光敏树脂进行封闭,用葡萄糖氧化酶法(COD-POD法)测定各组微渗漏情况。结果四组试件间微渗漏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封闭材料是影响固定螺丝孔微渗漏的一个重要因素;GOD-POD法是一种能定量测定种植义齿固定螺丝孔微渗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形成一个数值化评估骨折的得分系统,以研究接受骨折治疗患者的得分情况与外科手术术后合并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8例下颌骨骨折接受小夹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研究。通过下颌骨骨折损伤评分方法对每处骨折进行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骨折的得分值分布范围较广,但呈正态分布,合并症发生率随骨折严重性即骨折损伤评分值增大而增加。结论 此下颌骨骨折数值化评分系统可以为预测骨折严重性程度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较高的高危人群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铸造个别牙弓夹板在下颌骨前段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制取牙模型,在骨折线处锯开下颌模型,再按上下颌关系重新行模型拼对、联结,在联结后的模型上制取颊舌侧个别牙弓夹板代型,完成个别牙弓夹板的铸造,将其安放于经手法复位后的下颌牙弓的颊舌侧并结扎固定,以恢复牙弓的连续性及咬合关系。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的18例下颌骨骨折患者,4周后拆除个别牙弓夹板,6~8周后咬合关系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铸造个别牙弓夹板是治疗下颌骨前段线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