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脉率、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不孕症20例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前、气腹后充气2L、3L、充气3L加头低20°~25°4种状态下的脉率和平均动脉压,分析腹腔镜手术对脉率、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强调术中要做好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选择适宜的气腹压力,在患者变换体位时要密切注视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呼吸情况,必要时监测肺功能,并要加强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坐位手术肯有手术视野暴露好、静脉回流好、利于脑脊液引流,从而降低颅内压[1,2].  相似文献   

3.
毛丽梅  张新军 《华西医学》2006,21(4):876-877
中心主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相比在反映大动脉硬化、左室重构、预测心血管事件等方面更准确,而临床实践发现测定的肱动脉压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心主动脉压。不同种类的降压药尽管对降低肱动脉压程度相似,但对中心主动脉压等中心血流动力学参数影响显著不同,因此在评价降压药物血流动力  相似文献   

4.
溶液温度对失血性休克时体温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输注不同温度溶液后失血性休克兔肛温及平均动脉压变化的特点 ,探讨液体复苏时不同温度溶液对提高体温和平均动脉压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雄兔 30只 ,随机分为 4组进行手术插管及制作休克模型 ,在休克模型稳定 30min后按相同速度、相同液量分别给予低温 (1 0 .7± 1 .6℃ )、常温 (2 0 .6± 1 .3℃ )及温热(39.5± 1 .3℃ )平衡液和自体血 ;在休克前、休克及液体复苏 1h、2h和 4h监测肛温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1 )失血性休克可以导致肛温和平均动脉压下降 ;(2 )液体输注能帮助恢复中心动脉压 ,常温溶液和温热溶液更有助于肛温和平均动脉压恢复。结论失血性休克能引起体温和平均动脉压下降 ,复苏过程中常温溶液和热溶液在提高体温和平均动脉压方面优于低温溶液 ,温热溶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人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月琴 《新医学》2006,37(7):482-483
1引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流动力学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中心静脉压监测则是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基本而常见的一种监测手段.中心静脉压监测适用于危重病人以评估血容量,前负荷及右心功能.在左心功能良好的情况下,中心静脉压能提示机体血容量的多寡,耐受输血、输液速度和容量的程度,亦可用于危重病人静脉输入营养和提供静脉通路等.故中心静脉压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对维护其循环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腔静脉靠近右心房处的压力.测量CVP对血流动力学的估计比临床评价更为准确,对右心室负荷判断非常有价值,是临床上常用的反映心脏前负荷的参数[1],因此研究最多的也是其与容量的关系.容量反应性是近年来提出的新名词,CVP与容量反应性是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将CVP与心输出量、容量及容量反应性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书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41-1042
目的探讨同一压力传感器动态监测有创动脉压和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10年1~10月行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的566例患者,术后均采用同一压力传感器动态监测有创动脉压和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本组发生中心静脉堵塞1例,因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分析后未及时采用肝素稀释液冲洗动脉管道,发生动脉血回流4例。结论同一压力传感器能动态反映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同时,间断监测中心静脉压可反映右房压力,观察血流动力学,指导临床输液、用药、观察心功能的变化。有效限制入水量,减少肝素液的用量,减少了经动脉和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机会,降低医疗费用和减轻护理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气腹压力为1.3~1.9 kPa),B组(气腹压力为2.0~2.5 kPa).结果B组气腹后20分钟各参数变化明显,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程度与二氧化碳气腹压成正比,术中适宜的气腹压力为1.3~1.9 kPa,并加强术中监测,及时调节气腹压力,必要时解除气腹.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世珍 《护理研究》2007,21(34):3154-3155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右侧卧位(40度±5度)对中心静脉压(CVP)的影响,分析右侧卧位与平卧位两种不同体位测出的CVP的差异.[方法]对60例ICU监测CVP的危重病人在同一时段先后分别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右侧卧位与平卧位)测量CVP,每例病人测量3次,记录所得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卧位测出CV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卧位因为重力关系所测CVP较平卧位高0.7 cmH2O~3.2 cmH2O(1 cmH2O=0.098 kPa),平均高1.7 cmH2O.[结论]通过对右侧卧位对中心静脉压影响的研究,不仅可方便CVP临床监测,还可避免因病人监测CVP被迫或被动右侧卧位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12.
13.
张嘉阳  王天龙  马挺  李斌 《护理研究》2011,25(3):221-222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坐位手术的体位安置及相关风险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坐位手术病人,对术前护理、物品准备、体位安置方法、麻醉配合、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39例均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周围神经副损伤,其中有24例(61.5%)通过胸前多普勒超声监测探及气栓信号,及时配合麻醉医生抽吸右心房气栓,气栓总容积量为0.5 mL~210.0 mL。所有病人术后皮肤完整,无皮肤压伤发生。[结论]正确理解坐位的摆放原则,最大限度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对紧急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保证手术顺利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直肠癌手术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与截石位的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4月采用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103例病人及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截石位97例病人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体位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时间较截石位短(1.02 min±0.22 min比4.05 min±0.50 min,P〈0.05),体位改变时血压变化幅度小于截石位(收缩压2.09 mmHg±1.83 mmHg比11.81 mmHg±2.93 mmHg,P〈0.05;舒张压1.00 mmHg±1.24 mmHg比7.61 mmHg±3.14 mmHg,P〈0.05),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直肠癌手术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与截石位的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4月采用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103例病人及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截石位97例病人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体位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时间较截石位短(1.02 min±0.22 min比4.05 min±0.50 min,P<0.05),体位改变时血压变化幅度小于截石位(收缩压2.09 mmHg±1.83 mmHg比11.81 mmHg±2.93 mmHg,P<0.05;舒张压1.00 mmHg±1.24 mmHg比7.61 mmHg±3.14 mmHg,P<0.05),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全身麻醉患者中心静脉压与周围静脉压的自身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全麻状态下中心静脉压与周围静脉压的相互关系,为应用周围静脉压监测逐步替代中心静脉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对36例全麻手术患者同时实施中心静脉压和周围静脉压监测,以麻醉前及麻醉后30min、60min、麻醉结束4个时间计算两者的差值;用直线相关分析检验中心静脉压和周围静脉压的相关性。结果4个时间的中心静脉压和周围静脉压差值分别为(4.13±1.38)、(1.72±0.78)、(1.47±1.08)、(3.57±1.31)cmH2O,相关性检验显示中心静脉压和周围静脉压呈高度正相关,麻醉后中心静脉压与周围静脉压的回归方程为CVP=0.7710PVP+0.1337。结论 全麻状态下周围静脉压可以替代中心静脉压,并通过回归方程换算。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由外周静脉导入,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其操作简单安全,可以长期留置,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可以较好地解决病人长期静脉输液的问题.PICC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为置入合适的位置,在临床操作中置入长度主要靠体外测量来决定,由于测量误差以及送管的情况不同,实际置入的长度与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影响了PICC的长期使用[1].现对病人PICC尖端位置与带管时间的关系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