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生在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中的裂隙现象(GapPhenomenon)已引起临床关注,但对发生在房室旁道(如Kent束)的尚少见报道。近来我们在食道心房调搏检查中遇到一例房室旁道与心房形成的裂隙现象,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性,26岁。阵发性心动过速5年。临床  相似文献   

2.
了解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作食管电生理检查时裂隙现象发生的情况及类型 ,并观察药物及不同刺激方式对裂隙现象的影响。对在我院作食管电生理检查的 2 2 0例患者 ,先采用S1S2 法 ,每次递减 10ms进行反扫 ,直至S1S2 间期小于 2 0 0ms ,并且连续 3次以上的早搏刺激无下传 ;其中 6 2例患者同时作了S1S2 与S1S2 S3 法检查 ,2 6例用异丙肾上腺素前后行早搏刺激 ,观察裂隙现象的发生情况。 2 2 0例患者中 6 9例患者出现裂隙现象 ,总共 83例次 ,8例有双裂隙 ,裂隙带时限 45 .3± 32 .1(10~ 12 0 )ms;裂隙类型有房室结及结下组织形成的裂隙 42例次、房室结与束支形成的裂隙 2 8例次、束支裂隙 11例次、旁道裂隙 2例 ;房室结双径路的裂隙现象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 ;S1S2 法的裂隙现象发生率高于S1S2 S3 法 ;用异丙肾上腺素后的裂隙现象发生率高于用药前。裂隙现象是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作食管电生理检查时常见的电生理现象 ,它的发生与激动传导径路、早搏刺激的方式和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3.
存在房室旁路的患者,偶于1次心房激动后,冲动相继经旁路与正常传导系下传心室,致2次心室激动,形成心室双重反应,迄今此现象报道极少。现将我们在电生理检查中所见1例报道如下。临床及电生理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电生理检查,常规心电图有典型Kent型预激综合征(附图A),心肺其它检查未发现异常。S_1S_2扫  相似文献   

4.
裂隙与伪裂隙现象李忠杰1临床资料与食管电生理分析患者男性、45岁,以胸闷不适就诊。因窦性心动过缓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窦房结恢复时间正常。附图为RS2刺激时,V1导联记录。当RS2刺激由260ms递减至220ms时,S2R间期从200ms逐渐延长至240...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人心室晚电位(VLP)阳性与发生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VT)关系密切,阳性者有做心室电生理检查的指征。但心室电生理检查是有创性检查,且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所以难在临床广泛应用。我们采用经食管左室调搏的方法(TEVP)对VLP阳性的冠心病人进行诱发VT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左侧Mahaim纤维,国外有极少数报道,而国内未见报道。最近,我们遇到一例患者,电生理检查证实其房室旁路位于心脏左侧,具有递减传导特征,心动过速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消融靶点AV不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患者作电生理检查能判明其 SVT 机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选择提供至为重要的依据。无创性电生理检查通过经食道电极导管起搏心房并观察记录不同方式起搏引起的电生理效应,获得的电生理信息与创伤性心内起搏相比虽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省时、耗资少、无创、病人乐于接受且无需特殊技术设备,故易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传导旁道的临床、电生理检查特点及消融方法.方法 对5例心动过速时RP’>P’R的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5例患者电生理检查显示心室逆传文氏现象及递减传导,且消融靶点处VA不融合.取A波最早处做为消融靶点均获成功,随访2~13个月无复发.结论 慢传导旁道具有特殊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是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心内电生理检查(简称电生理检查)业已在国内普遍开展。但电生理检查毕竟方法复杂、专业性强、耗资昂贵,且有一定并发症,病人和医护人员都要接受 X 线照射,因此电生理检查应有明确指征。为此,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和《起搏与心脏》杂志编辑部组织了一次专题讨论。为使制订的电生理对策与国际学术界的意见相一致,讨论中参考了美国心脏病学会和心脏协会临床电生理专题委员会的报告。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本指南将不断修改补充,以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10.
裂隙现象(28)     
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超常传导现象,对于很多心电图及电生理现象的解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左侧Mahaim纤维,国外有极少数报道[1-2],而国内未见报道.最近,我们遇到一例患者,电生理检查证实其房室旁路位于心脏左侧,具有递减传导特征,心动过速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消融靶点AV不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gap phenomenon)是心电图和心脏电生理中的一种伪超常传导现象,对于很多心电图及电生理现象的解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交接性自搏性心动过速(JET)是一种罕见的快速不匀齐的室上速,自Coumel和他的助手1975年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尚少病例报道。近来我们遇到1例,并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交接性自搏性心动过速(JET)是一种罕见的快速不匀齐的室上速,自Coumel和他的助手1975年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尚少病例报道[1].近来我们遇到1例,并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具有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特性的房室旁道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结果。方法4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悸史,且发作时心电图均显示为窄QRS波心动过速,按常规方法接受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例均证实存在旁道的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且均诱发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房逆传最早激动部位均为左房。于快频率心室刺激下标测消融靶点,消融均获成功。结论旁道的快频率依赖性传导为一种少见电生理现象,可伴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6.
预激综合征(WPW)的旁路(AP)位于室间隔者比较少见,且不易确定诊断,今将所见三例的电生理检查特征报道如下: 电生理方法例1:电生理检查是经皮股静脉穿刺置入多极导管,用RM 6000生理记录仪记录心内电  相似文献   

17.
<正> 应用静脉导管法对70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发现房室传导裂隙现象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0~5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4例,其中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2例,左前分支阻滞2例;预激综合征3例,合并室上速1例;高血压病(Ⅱ期)2例,1例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例合并频发性室性早搏;心肌炎后遗症合并频发性早搏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3例,均合并窦性心动过缓及房性早搏;原因不明频发性室性早搏7例。呈现的房室传导裂隙现象有6种类型。电生理特征见表1。笔者还观察了心率及药物对裂隙现象的影响。发现心率增快时,由于希浦系有效不应期(ERP)缩短,小于房室结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电生理检查历来都采用心脏插管技术,设备昂贵,又为创伤性方法,不易普及推广。国内自1982年报道经食管心房调搏评价窦房结功能后,作为一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已受到重视。近二年在仪器设计、导管电极、测量方法等方面都有改进,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本文根据目前研究进展,对食管心房调搏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 房室结双径路(Dual atrioventricularnodal pathways)是一常见的电生理现象,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69%与之有关.但对房室结双径路中的环连现象(Linking phenomenon)尚少提及,我们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8年,于1987年8月10日来院.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20.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盛晓东宋建平惠杰汪康平蒋文平随着电生理检查的深入,人们对临床电生理的一些理论和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本文分析了9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旨在探讨AVNRT的电生理特征。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1992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