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茆家定  吴佩  陈贤军  黄鹤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0):1492-1494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根据术后有无胰漏分为胰漏组和愈合组。比较两组的年龄、性别、血色素、血清白蛋白、血糖、血清胆红素、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胰管粗细及胰腺硬度的差异;比较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结合肠内营养支持与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及胰管对肠黏膜端侧吻合胰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除血清白蛋白、血清胆红素外,其余术前指标对胰漏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胰漏组的术中出血量多于愈合组(P〈0.01),胰漏组的胰管直径小于愈合组(P〈0.01),胰漏组的胰腺质地较愈合组软(P〈0.01),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胰漏发生率较其他吻合方式明显减低(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与术前的低蛋白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术中的出血量、胰腺的质地、胰管粗细、吻合方式以及肠内的营养支持有密切关系,捆绑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支持能降低胰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陈贤军  茆家定  吴佩  黄鹤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0):2399-2400
目的:分析彭Ⅰ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漏的作用.方法:将7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根据胰肠吻合方式不同分为彭Ⅰ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组和套入式端端胰肠吻合及胰管对肠黏膜端侧吻合组.比较两组之间胰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彭Ⅰ式胰肠吻合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胰漏发生率较其它吻合方式明显减低(χ2=4.11,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发生与吻合方式以及肠内的营养支持有密切关系,彭Ⅰ式胰肠吻合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胰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效果。方法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治疗的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组(EN)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组(PN),对2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PN组患者术后体重及血中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少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E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对肝功能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理的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入院病人557例,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病人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感染性、非感染并发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557例病人中,无营养风险者310例,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有营养风险病人(χ2=41.427,P〈0.01)。存在营养风险病人247例中,营养支持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无营养支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无营养支持组(χ2=4.864,P〈0.05);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营养支持组(χ2=6.803,P〈0.05);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354,P〉0.05)。无营养风险病人中,有营养支持病人与无营养支持病人之间总并发症、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377、3.259,P〉0.05),而感染性并发症及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χ2=4.414、6.292,P均〈0.05)。存在营养风险病人应用营养支持并未缩短住院时间(t=2.354,P〉0.05)。结论有营养风险病人应用营养支持可以使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将4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序贯肠内营养支持(SEN)组(n=24)及全肠外营养(TPN)组(n=2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第7天,SEN组患者PA明显升高,术后第10天TP、ALB、PA均明显高于TP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PN组,术后营养支持费用也明显少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SEN支持更有利于改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胆肠Roux-en-Y吻合术和回盲部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和回盲部间置肝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对患者实施治疗。术后分析记录围术期的各项指标,并对术后的并发症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记录。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远期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4440,P=0.0145)。此外,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未出现返流性胆管炎的患者,对照组中有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83)。结论胆肠Roux-en-Y吻合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疗效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乳糜漏的治疗效果,探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在术后乳糜漏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乳糜漏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营养支持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低脂饮食)和观察组(全肠外营养),每组各1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检测指标的变化及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指标:乳糜液消失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乳糜漏的患者在给予生长抑素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能较快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 将5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26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26例).肠内营养支持组:手术中同时放置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第2天)即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连续7~10 d.可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肠内营养液输入量.肠外营养支持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行肠外营养支持(TPN),TPN液均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入,连续7~10 d.开始经口进食后,肠外营养液逐渐减量.结果 病人大多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组病人体重恢复与肠外营养支持组基本相当;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明显少于肠外营养支持组;术后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肠外营养支持组.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在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方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随机分为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组(研究组)和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1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性生活质量、痛经强度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测量研究组子宫体积大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E2、FSH以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E2、FSH以及LH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5~2.70,P〈0.05)。两组术后6个月痛经强度、CA125水平较术前下降(t=2.23~2.56,P〈0.05);对照组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降低(t=2.36,P〈0.05)。结论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血供,且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上可行,是治疗希望保留子宫的需行手术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型鼻肠管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在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病人94例,按照病区分组,A病区行胃肠外营养为对照组,B病区行螺旋型鼻肠管肠内营养为观察组,每组47例。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体重、术后第1天和第7天清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体重重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清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型鼻肠管的应用能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微生态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瑞先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瑞先。观察测定两组手术前1天和第8天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分别对两组病人的胃肠道症状等进行评价。结果强化治疗组病人CRP、TNF—α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7、2.56,P均〈0.05);而TP、Alb、PA、Tf、CD4、CD8、CD4/CD8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8、1.29、0.82、1.32、1.56、1.66、1.72,P均〉0.05);强化治疗组总腹胀和总腹痛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0.58、340.52,P均〈0.05),强化治疗组总腹泻天数和总腹泻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22,x^2=2.77,P均〈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预消化型短肽制剂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研究组于入ICU后24~48h开始肠内营养(EN).予预消化型短肽制剂,对照组于入ICU7d后开始EN。比较两组其入院第1、7、14天的血白蛋白(A)、血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周径(AMC)指标变化,并观察两组的胃肠道功能状况。结果入院第7天,研究组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缓慢,其中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P〈0.05),第14天,两组的A、PA、Hb、TSF、AMC指标有所回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9、1.24、0.76、0.68、1.30,P均〉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胃肠道功能障碍(上消化道出血、胃潴留、腹泻、反流)发生率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5.87、3.85、4.44、4.11,P均〈0.05)。结论预消化型短肽制剂实施EEN,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施行早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施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N组和EN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上臂周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微型营养评估表(micro nutrient evaluation sheet,MNA)评分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周径、ALB、PAB、MNA评分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切除术后患者早期EN可取得与PN相同的效果,但EN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较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故EN是首选的术后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N组(22例)和TPN组(全胃肠外营养,23例).EN组患者采取早期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 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全身炎性介质反应指标、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逐渐上升,治疗后10d上升幅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EN组的上升幅度较TPN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及病死率均低于TPN组,血小板计数高于TPN组(均P<0.05).结论 早期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7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对照组,各29例。免疫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能,1000mL/d;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能。普通营养组术前5d开始连续口服瑞素;术后第1~7天,空肠造瘘管滴注瑞素。对照组围术期不进行营养支持。各组患者术前5d、术后8d检测免疫指标、炎症指标、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免疫营养组和普通营养组术后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P〈0.05)。免疫营养组手术后CD4、CD4/CD8、NK、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明显,和普通营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手术后CRP均明显升高(P〈0.叭),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比较,免疫营养组CRP升高的最不明显(P〈0.01)。免疫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龄病人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血清内脏蛋白的差异。方法选择行腹腔镜手术高龄结直肠癌病人(腹腔镜组)20例,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高龄病人(开腹组)21例,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晨采血,检测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t=2.268~6.615,P〈0.05),两组术前ALB、PRE、TRF、Rb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3天腹腔镜组与开腹组4种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30.35~126.30,q=7.85~20.14,P〈0.01);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术后1~3d组内4种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2天两组之间4种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4种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开腹组(t=6.55~11.16,P〈0.01)。结论高龄病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创伤小,有利于人体内脏蛋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强营养支持对老年性痴呆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综合干预治疗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性痴呆患者48例,随机分成瑞先组(瑞先营养支持)和对照组(普通饮食).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测量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围(MAC)和臂中部肌围(MAMC),以及6个月内发生相关感染的天数及其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参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分级)等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瑞先组患者在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BMI、TSF、MAC、MAMC、淋巴细胞计数和感染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97、13-34、15.41、7.40、3.71、4.13、3.73、4.53、10.00,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P、Alb、淋巴细胞计数、感染天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2、6.85、2.56、6.23,P均〈0.05)。瑞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9、18.32,P均〈0.05)。结论对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在进行综合干预的基础上,加强营养支持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吞咽能力.减少相关感染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肠内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围手术期胃癌病人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观察其对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及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于术前3d接受EN支持,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瑞能)至术后7d;对照组术前常规膳食,术后给予TPN。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2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免疫营养剂EN,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有利于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和预后改善,是围手术期胃癌病人营养支持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