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B7-H4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腺癌、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以及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B7-H4的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B7-H4主要在细胞浆内表达,显微镜下阳性细胞可见胞浆呈棕黄色,细胞核有极少量表达。正常、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7-H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25%(10/32)、40%(4/10)和62.5%(30/48);B7-H4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呈阴性或低表达,而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组织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标本中,B7-H4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肌层浸润有关系(P〈0.05);但B7-H4在不同手术病理分期(Ⅰ、Ⅱ、Ⅲ期)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7-H4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相关,B7-H4蛋白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个新靶点,-种针对于B7-H4的治疗性抗体可能将为抑制人子宫内膜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进展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子宫内膜、7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与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MM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1%、89.04%,均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χ^2=29.734、38.176,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MMP-2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02~6.627,P〈0.05;P=0.047、0.040)。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与MMP-2的表达一致率为61.6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1)。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MMP-2的高表达可能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生存素、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及异常子宫内膜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存素(SVV)和组蛋白酶-D(Cath-D)在正常及异常子宫内膜的表达差异与癌变的生成及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例正常子宫内膜、35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及5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进行了SVV和Cath-D检测。结果SVV和Cath-D在正常子宫内膜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20.00%;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中阳性率分别为51.43%和91.43%;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8.00%和66.00%。SVV和Datthc-D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腺癌的分级、分期及有否淋巴转移与SW和Cath-D表达有关(P<0.05)。结论SVV和Cath-D表达对判断子宫内膜癌变、恶性程度和预测肿瘤侵袭转移是一种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APC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β-catenin和APC蛋白在60例子宫内膜腺癌、2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细胞膜上,子宫内膜腺癌β-catenin阳性表达率(36.67%,22/60)显著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症(70.00%)及正常子宫内膜(63.33%,P〈0.05);β-catenin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可见核表达,表达率分别为(30.00%、60.00%),而正常子宫内膜核表达率为零(P〈0.005)。APC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上,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生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45.00%、50.00%,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β-catenin的改变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4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的表达情况,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IF4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6%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eIF4E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39〈0.05),而与FIGO分期无明显相关(P=0.296〉0.05)。结论:过度表达的eIF4E可能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恶变及恶性程度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肌动蛋白聚合蛋白(Fascin)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意义和对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子宫内非典型增生、20例不伴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和2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并分析Fascin表达程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Fascin在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和不伴非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组织中均不表达,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少量表达(15%,3/20),但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呈弥漫强阳性表达(72%,36/50)。Fasc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其他内膜病变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Fascin 的高表达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均密电码切相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 结论Fascin在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样腺癌与其前驱病变的组织学鉴别诊断,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侵袭迁移影响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表和演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Surv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性增生和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腺癌不同临床病理分期、分级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在从正常子宫内膜向子宫内膜样腺癌转变过程中作用及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2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40例,进行Survivin蛋白的检测并分析。结果1.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症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癌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症组之间表达无差异性。2.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分级组(高分化G1、中分化G2,低分化G3)、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组表达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在正常子宫内膜向内膜样腺癌的转变中起重要作用;其低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染色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和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ELP1/MNAR、ER进行测定。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腺上皮细胞核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复杂性增生组织(x^2=6.25~16.90,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绝经后组织间质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绝经组织(x^2=7.1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增生期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ER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及增生过长组织(x^2=5.208~12.90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与PELP1/MNAR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x^2=0.315,P〈0.01)。结论PELPl/MNAR在子宫内膜各个时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7-H1、B7-H3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及各类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v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7-H1、B7-H3分子在84例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卵巢浆液性囊腺瘤10例,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20例,恶性肿瘤54例(浆液性囊腺癌36例,非浆液性囊腺癌18例)。比较B7-H1、B7-H3分子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对其中54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B7-H1、B7-H3的表达水平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7-H1、B7-H3分子主要表达于卵巢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膜上,呈弥漫性棕黄色颗粒状染色。B7-H1分子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10)、30.0%(6/20)、66.7%(24/36),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1,P〈0.05)。B7.H3分子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5.0%(5/20)、69.4%(25/36),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7,P〈0.05)。恶性组中,B7-H1、B7-H3的表达水平与卵巢恶性肿瘤的FIGO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或年龄等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B7-H1、B7-H3分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恶性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组和良性组,提示其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成为评估卵巢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B7-H4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9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组织中B7-H4的表达,ELISA检测45例患者外周血可溶性B7-H4(sB7-H4)的含量,分析癌组织和血清中B7-H4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B7-H4阳性表达率为49.0%(24/49),而正常膀胱组织中无B7-H4表达(P〈0.05),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TNM分期和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血清中sB7-H4的浓度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高级别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低级别患者(P〈0.05)。结论 B7-H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上调,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及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封闭肿瘤组织中的B7-H4有可能干预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与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7-H4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相关性和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7-H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B7-H4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B7-H4在胃癌中高表达(71/100),其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生存期≤5年的患者B7-H4阳性表达率高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7-H4阳性患者的预后较B7-H4阴性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7-H4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胃癌的一个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nm23-H1和Livin表达对接受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晚期胃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初治胃癌病人57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胃癌组织进行nm23-H1和Livin表达的检测。结果 nm23-H1表达阳性率为54.4%(31/57),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Livin表达阳性率为42.1%(24/57),与细胞分化有关(χ2=9.344,P〈0.05),而与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关(P〉0.05)。nm23-H1表达阳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nm23-H1表达阴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0,P〈0.05);而Livin表达阴性胃癌病人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显著长于Livin表达阳性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8,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m23-H1表达阳性或Livin表达阴性的病人具有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P〈0.05)。结论 nm23-H1和Livin的表达与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有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术后晚期胃癌病人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enasdn-C(TN—C)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分级的56例肾癌、15例正常肾组织TN—C的表达,分析TN—C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肾癌组织TN—C阳性表达率为53.6%(30/56),正常肾组织未检出TN—C阳性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0,P〈0.01)。TN—C的表达随着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02—0.041);TN—C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之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1,P〈0.05)。结论TN-C的表达与肾癌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及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7-H1和CA9的表达,并评价它们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43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B7-H1和CA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11%、67.44%。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两者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P〈0.0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B7-H1的表达水平与CA9的表达水平有关联(P〈0.05)。结论 B7-H1和CA9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为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H37Ra对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配体B7-H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肺泡Ⅱ型细胞A549并且从人外周血中分离B淋巴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析hGL50和B7-H2在两种细胞中不同的表达。A549细胞分别用结核杆菌H37Ra,脂多糖(LPS)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4、8、12小时,用RT-PCR方法分析B7-H2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方法分析B7-H2分子在A549细胞表面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方法分析H37Ra、干扰素γ(IFN-γ)和IL-4诱导4小时和24小时后A549细胞B7-H2和CD40分子表达情况。结果B7-H2mRNA在A549细胞表达,hGL50mRNA在B细胞高表达。与LPS、IL-4相比,结核杆菌H37Ra可以诱导A549细胞高表达B7-H2。免疫荧光染色可以看到A549细胞高表达B7-H2分子。流式细胞结果显示,与IFN-γ和IL-4相比,结核杆菌H37Ra可以显著诱导A549细胞表面表达B7-H2分子。结论 ICOS配体B7-H2表达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结核杆菌H37Ra诱导可从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提高B7-H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关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B7-H1在hBMSC上的表达水平及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是否与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有关,首先分离、培养、鉴定hBMMSC,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blot检测B7-H1在hBMMSC上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观察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后使用功能级的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用CCK-8试剂盒检测阻断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hBMMSC高表达B7-H1分子;表达B7-H1的hBMMSC能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hBMMSC数量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后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抑制率由64.1%降低至38.75%。结论:B7-H1在hBMMSC上高表达,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参与了hBM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范建  孙冬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485-3487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磷酸化P38(P-P38)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uPA和P-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uPA和P-P38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没有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关(P<0.05),二者之间比较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呈高表达,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