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小细胞癌(SCC)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P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小细胞癌合并浆液性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性,60岁。因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入院。B超及MRI示子宫腔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行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镜下肿瘤组织由SCC及PSC 2种组织学形态组成,2种成分穿插混合生长。SCC中,CD56和TTF-1(+),NSE、Cg A和Syn(-);CK、EMA、p16和p53两种成分均弥漫强(+)。患者术后给予放、化疗,随访6个月状况良好,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原发性子宫内膜SCC合并PSC非常罕见,易与子宫内膜腺癌伴去分化、子宫癌肉瘤、腺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淋巴瘤等混淆。  相似文献   

2.
<正>《WHO(2020)女性生殖肿瘤分类》将中肾样腺癌(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 MLA)作为子宫内膜癌的亚型[1]。肾样腺癌与中肾管残余起源的中肾腺癌(mesonephric adenocarcinoma, MA)在形态学、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等方面都有重叠,发病率仅占子宫内膜癌的1%[2],国内仅见少数病例[3]。本研究报道1例MLA并复习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例1:患者,女,33岁,已婚.因反复下腹痛7月余,加重1天收入院,患者自2002年4月份起,月经第24天出现下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经期延长至6天(平时约3天),经量无改变,伴有血块,有下腹及肛门附胀感,且疼痛逐渐加剧.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18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治及其预后。结果: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起自于苗勒氏代原基,占用期子宫内膜的3.7%,平均年龄56.5岁,5年生存率57%。癌细胞特点为胞浆透亮,胞核园形、大小一致,细胞核可呈鞋钉状突向腺腔,细胞内均见PAS阳性的透明小体。免疫组织染色提示非雌孕激素依赖性(ER全部阴性,PR极少阳性)。P53蛋白抑癌基因突变在肿瘤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33%阳性)。特殊染色PAS全部病例阳性。结沧: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癌理学诊断,多发生于老年人,预后差,与病人就诊的早晚,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肿瘤扩散范围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女性,71岁.阴道出血2周,B超示右侧附件有直径5 cm肿块.镜检:肿瘤绝大部分(95%)由粒层细胞瘤样的实体细胞巢、小梁和小腺管样组织构成;仅局部区域(5%)出现典型的内膜样癌形态.免疫组化:性索间质样细胞AEI/AF3、CK7、EMA、CEA和ER( ),α-inhibin和calretinin(-),Ki-67(MIB-1)阳性细胞数<1%.结论 在形态学上,卵巢类似性索肿瘤的内膜样腺癌与卵巢性索间质来源的颗粒细胞瘤、支持细胞和,或问质细胞肿瘤极易混淆.多取材,镜下仔细寻找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依据,免疫组化性索样肿瘤细胞角蛋白、EMA和ER/PR( ),α~inhibin和calretinin(-)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9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是卵巢恶性肿瘤的少见病理类型,占卵巢肿瘤总数的2%左右,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4%[1].因临床病理特点有一定独特性,现通过组织学对其进行病理观察.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SCNEC)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侵袭性的疾病,预后极差。本文报道的1例54岁绝经后妇女,因阴道出血、腹痛入院,超声提示子宫肌瘤多发,子宫增大。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和膀胱前病灶切除术。病理结果为原发性子宫内膜SCNEC,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8分期至少为IIIA期。患者未进行淋巴结清扫,在接受7个周期的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无病生存8个月。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种罕见的侵袭性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尚未建立,需要个体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透明细胞腺癌(PCCAC)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例PCCAC合并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绝经后患者,分别以绝经后阴道出血及体检发现宫颈下部低回声起病.镜下见肿瘤...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进行光镜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排列致密的微小腺体组成,细胞胞质中等、透亮、嗜酸性,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少.腺腔、腺上皮和间质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vimentin、mCEA和ER( ),而PR、p16和p53(-),Ki-67增殖指数>10%.结论 子宫内膜微腺性腺癌是子宫内膜癌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形态学非常类似于宫颈的微腺体增生,刮宫标本中极易误诊,免疫组化可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胃小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坚  文国英  张根娣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60-262,i0005
目的观察胃小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5例胃SCC的组织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胃SCC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7.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黑便、上腹痛、吞咽困难和消瘦,肿瘤分别位于胃体部、窦部、贲门和残胃吻合口。胃SCC肿瘤主要形成巢片状结构,瘤细胞大小及形态一致,核呈卵圆形、短梭形或不规则形,有异型,染色质为粗细不一的颗粒状,部分深染,核分裂象平均44个/10HPF;4例有片状坏死;2例可见腺样分化并各自伴有类癌或腺癌及印戒细胞癌。各例肿瘤呈明显的浸润性生长并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1例有肝转移。免疫组化示4例SCCSyn、CK8、CKAE1/AE3及NSE( )。随访4例,3例死于肿瘤,平均生存8.3个月,1例已存活25个月,该例无肿瘤坏死。结论胃SCC是一种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与肺SCC相似的高度恶性肿瘤,对Syn和CK8的表达是其免疫表型特点,肿瘤性坏死是评价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ELP1/MNAR)和雌激素受体(E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二步染色法,对4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和6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ELP1/MNAR、ER进行测定。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及不典型增生组织腺上皮细胞核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性、复杂性增生组织(x^2=6.25~16.90,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绝经后组织间质中PELP1/MNAR阳性表达率低于未绝经组织(x^2=7.1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增生期内膜腺上皮细胞核中ER阳性表达率高于分泌期及增生过长组织(x^2=5.208~12.907,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R与PELP1/MNAR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x^2=0.315,P〈0.01)。结论PELPl/MNAR在子宫内膜各个时期的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14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子宫内膜、7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与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CD147、MMP-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1%、89.04%,均高于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χ^2=29.734、38.176,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CD147、MMP-2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02~6.627,P〈0.05;P=0.047、0.040)。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与MMP-2的表达一致率为61.64%,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1)。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D147、MMP-2的高表达可能作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30例卵巢良性浆液性腺瘤、30例交界性浆液性腺瘤和50例浆液性腺癌中MT1-MMP的表达。结果MT1-MMP在卵巢浆液性腺癌(78.0%)和交界性浆液性腺瘤(56.7%)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良性浆液性腺瘤(23.3%),其差异有显著性(χ^2=22.93、8.30,P〈0.05)。MT1-MMP在组织学G2/G3级、有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的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7%、92.9%和86.5%)明显高于组织学G1级、无转移和临床Ⅰ/Ⅱ期(3/8、59.1%和7/13),其差异有显著性(χ^2=5.97~9.10,P〈0.05)。结论MT1-MMP在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卵巢浆液性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体外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评价其抗肿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血 ,分离淋巴细胞 ;手术切除肿瘤或转移淋巴结 ,分离肿瘤细胞 ;将淋巴细胞用肿瘤细胞体外致敏 ,诱导产生CTL细胞 ,并以rIL -2大量扩增后回输患者 ,观察其抗肿瘤作用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随访患者术后复发及生存期。对部分有转移病灶的病例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 (ECT)进行5 1 Cr标志的CTL体内分布显像。结果 :CTL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后 ,产生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增强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对于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具有明显作用。5 1 Cr标志的CTL体内分布显示 ,转移病灶处放射性浓聚。结论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 ,CTL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眼睑巨大结节状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结合文献分析双眼睑巨大结节状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过程。结果眼睑巨大结节状黄色瘤病人常有血脂代谢异常,可有血糖异常,伴身体其他部位黄色瘤。病变均侵及真皮及真皮下结缔组织和眼轮匝肌,组织病理学示皮下或真皮内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和黄瘤巨细胞(Touton巨细胞),切片苏丹染色,胞浆内充满脂滴,病理学均诊断为眼睑结节状黄色瘤。结论眼睑巨大结节状黄色瘤的诊断除依据临床表现外,主要依据病理学诊断,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了,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C在口腔鳞癌的增殖、浸润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口腔鳞癌病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C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其与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7.747,P〈0.01),其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0.564、0.706,P〈0.05),与病变部位、大小、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口腔鳞癌细胞分泌VEGF-C诱导癌周淋巴管增生扩张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VEGF-C有望作为早期临床判断和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PV-9000法)检测CyclinD1、P27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率分别为17.6%、32.7%、65.5%,P27的表达率分别为61.9%、23.9%、13.3%,三组间CyclinD1、P27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54.35、46.92,P〈0.01)。CyclinD1、P27在肿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09,P〈0.05)。CyclinD1过表达和P27表达下降与胃癌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86~9.04,P〈0.05)。结论 CyclinD1过表达和P27表达下降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判断胃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及4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IGF-1R的表达。结果 IGF-1在对照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0%和60.8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004,P〉0.05);过度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和23.91%,差异有显著性(χ^2=4.14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χ^=25.434、4.328,P〉0.05),而过度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7.163,P〈0.05)。IGF-1R在两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和60.87%,差异无显著性(χ^2=.511,P〉0.05);过度表达率分别为0和36.96%,差异有显著性(χ^2=.117,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1R阳性表达及过度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无关(χ^2=.550、4.369,P〉0.05),而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内膜癌组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59、8.584,P〈0.05)。结论 IGF-1I、GF-1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预后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注射液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并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择AECOPD并2型糖尿病病人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使用国产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治疗,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结果 两组的疗效和细菌清除效果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u=2.14、4.51,P〈0.05)。结论 国产头孢吡肟治疗AECOPD并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5例正常膀胱黏膜中APE1及VEGF的表达。结果5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均有APE1蛋白表达,正常膀胱黏膜有8例表达(53.3%),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52,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APE1蛋白细胞浆与细胞核共表达27例(49.1%),正常膀胱黏膜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99,P〈0.01)。VEGF在正常膀胱黏膜和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67.3%,差异有显著性(χ^2=21.41,P〈0.01)。随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中APE1蛋白细胞浆和细胞核共表达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差异有显著性(χ^2=7.73~11.25,P〈0.01);APE1在细胞浆中的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58,P〈0.01)。结论APE1和VEGF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