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31例发生暴力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以首次住院的青壮年为主,傍晚16时30分~21时是暴力行为的高发期,精神症状是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工作人员是暴力攻击的首要对象。结论改善病房住院环境、熟练掌握患者病情动态、加强暴力高发期的护理力量、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激能力是预防暴力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谭菜军  黄美莲 《全科护理》2016,(34):3635-3637
[目的]分析女性住院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制定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暴力行为的39例女性住院精神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对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类型、原因从4个分类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的39例女性精神病病人均包含系统、个人、环境等多个原因所致,其发生的可能性会随着危险因素的增加而增加。[结论]分析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根本原因,加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从多方面、多渠道进行管理,才能减少女性住院精神病病人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王颖 《家庭护士》2009,7(18):1612-161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护理安全措施.[方法]将180例住院精神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研究组除此以外还进行系统的干预(心理和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评定精神病人护理观察量表(NORS),比较干预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NORS量表心理应激因子、暴力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出现暴力行为的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有效促进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是精神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以攻击性行为最为突出。文献报道,到急诊室就诊的精神病患者中60%的患者曾经出现过暴力行为。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的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对病区管理带来很多困难,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就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诱因、临床特征和护理干预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的暴力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暴力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不但给病房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进行有效的干预,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是精神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76例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分析探讨其相关因素,进行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96例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的12%,精神分裂症居首位占60%,以偏执型为多。对暴力行为有关因索及预测因子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科中暴力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同科精神病人及护士的安全,轻者引起皮肉伤,严重者可致人于死地。因此,及时预测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防止暴力行为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入院前伴暴力行为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70例曾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护理。认为要加强患者的精神症状的护理,帮助恢复自知力,树立治疗信心;端正医务人员与家属的态度;谨慎采取强制手段;加强安全宣教,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家属的参与。通过针对性护理,本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仅有6例出现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0.
精神科暴力行为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精神科暴力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引起严重暴力行为事件进行分析。结果男性病人26例,占83.9%,女性病人5例,占16.1%;住院1个月以内的21例,占67.7%,住院1个月以上的10例,占32.3%。结论男性精神病病人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女性,入院初期暴力行为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常产生冲动暴力行为,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具有突发性、冲动性、盲目性等特点,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环境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1,2].为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精神科安全管理质量,为制定科学的护理防范措施提供依据,作者对我院产生冲动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周芙蓉 《中国康复》2004,19(2):F004-F004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利用交谈、问卷等方法分析31例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结果:31例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6个月,无1例自杀。结论: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或杜绝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朱明蓉 《家庭护士》2009,7(8):698-698
精神症状是暴力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1].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为多数由嫉妒妄想、幻觉、被害妄想或关系妄想等引起,精神病人对疾病缺乏自知力也是重要因素[2].国外报道,住院病房空间拥挤也是影响精神病人暴力行为发生的重要环节[3].由于国内精神病房收治病人多,活动场所拥挤,容易使病人之间产生矛盾或争吵,加上病人住院时间长、住院生活枯燥及封闭式住院环境,使病人不安心住院而产生对抗情绪,从而产生暴力行为.精神科发生暴力行为一直是护理的重点和难点.我区2003年-2005年因暴力行为发生护患纠纷达到10%以上,2006年-2007年针对暴力行为运用人性化理念按护理程序制订了一整套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特征、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杭州某居民区内有过暴力行为的37例精神病患者进行自编《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量表》的调查。结果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严重影响其家人及相关居民的生活质量。暴力行为多发生在家中,青壮年男性为主,中、下午是高发时段。不同的精神病种类、疾病的稳定状态、药物治疗及与社区工疗站的关系、不良的人格特点及人际关系、较差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诱发因素、既往暴力行为史均与社区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有关。部分暴力行为实施前往往有先兆。在场人员的及时制止有利于防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或升级。结论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多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有可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5.
精神病因精神症状支配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心理活动紊乱,常突然发生冲动、毁物、伤人等暴力行为,给社会家庭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本人对422例住院病人进行回顾调查,并对89例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目的是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确保他患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泽敏 《家庭护士》2009,7(1):26-2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情况,探讨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精神病病人临床资料.[结果]15.0%病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5.0%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31.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其中5.5%病人为大三阳,8.0%病人为小三阳,29.5%病人转氨酶异常.[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住院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感染情况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长期住院(&gt;2年)的2011年的患者为对照组,开展系统康复治疗后的2012年长期住院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予药物治疗、一般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组予团体心理游戏治疗、松弛治疗、生活技能培训、社交技能培训、手工制作等活动,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和暴力行为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2组暴力行为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暴力行为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精神状况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低(均P&lt;0.05)。结论通过系统康复治疗,能及早发现患者逐步升级的情绪变化,尽快采取应急预案,降低暴力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有暴力行为的男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男性精神病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有不同程度暴力行为,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护理前后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工疗情况、讲究卫生、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有暴力行为男性精神病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预后,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及临床表现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住院期间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和护理交班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受精神症状、自知力、环境、人为、药物等因素影响。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增加医务人员、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回顾分析了14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情况,总结防范对策。本组病例暴力行为73.9%发生在新人院的第1周,50.7%攻击行为是针对医护人员;攻击的诱因:44.4%因进行治疗、检查,21.8%因语言不当,33.8%无明显诱因。既往暴力史、人院前攻击行为、约束人院、不合作、幻觉或妄想、人格改变、酒精滥用等是暴力危险因素。提出防范对策:加强精神科职业防护,掌握与患者沟通技巧,重视人院患者暴力危险因素的评估,加强对精神病的治疗,及早控制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舒适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