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黄与芒硝进行外敷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将本院15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人随机分成中药外敷治疗组(76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76例).中药外敷治疗组手术后,每天进行全面消毒,将液化切口中的黄色液体挤出,之后再用大黄与芒硝以1∶4的比例配制外敷;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全面消毒之后,将液化切口扩张并挤出液体,并按时予以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级切口愈合率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中药外敷治疗组的愈合时间(5.14+1.54)d明显短于对照组(9.5±2.86)d的愈合时间(P <0.01);外敷治疗组的甲级愈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甲级愈合率(78.95%)(P<0.05).结论:使用大黄与芒硝进行外敷治疗,能够加快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进程,大大缩短患者切口愈合的时间,提高甲级愈合质量,减少脂肪液化,是一种简捷明了、方便易行、效果显著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3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文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6):155-155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30365例腹部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与肥胖、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青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09-110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临床统计了76例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行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酒精消毒,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0例,无效0例,治愈率10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44.74%。结论大黄、芒硝混合外敷治疗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林丽琴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13):109-109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病人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加及妇科手术逐年增加,使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呈增多趋势。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使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无形中增加了患者及家属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早期发现井除当处理可缩短疗程。现将我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妇产科腹部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32例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例,两组首先都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在加用引流治疗。结果:两组32例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切口感染,两组愈合率与切口感染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痊愈时间分别为16.5天和25.5天。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切口痊愈时间分别为10.2天和13.1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的23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发生此情况的主要因素,并总结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结果:发生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频电刀使用、营养情况差。临床治疗时,需积极给予分泌物的清除,使用微波理疗方法,并对伤口进行换药和清洗后,加压包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切口愈合时间在9~14天。无感染患者出现。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导致此情况的发生原因较多,医生需在患者术后对切口进行密切观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分析我院近期做的妇产科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新型微波疗法.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和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妇产科下腹部手术切口有利于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新型微波疗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4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妇产科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0例.两组患者采用细硅胶管负压引流,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碘伏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碘伏与红外线照射联合的方法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的诊断方式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切口渗液较少者可每日挤压切口1到2次。B组20例,当出现腹部脂肪液化时,皮肤尚没有裂开,而是尽量挤压干净渗液以后,在切缘周围分数点用浓度为0.9%生理盐水10ml+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5mg进行注射,每天1次。C组22例,该组患者的切口有渗出液量较多,全层都没有愈合,将各层缝线拆除,用高渗盐水清洗创口及引流,每天1次,直到切口出现新鲜的肉芽组织后进行Ⅱ期缝合。结果:A组患者切口均于术后10~14天愈合,无需Ⅱ期缝合。B组患者治疗5~6天,于术后12~15天愈合。C组一般换药3~5天后行Ⅱ期缝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20d。结论:及早处理和充分引流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4年-2009年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5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病人切口手术后7—10天愈合,B组病人切口手术后10—21天愈合,有2例行Ⅱ期缝合,无1例继发院内感染。住院时间为7—21天不等。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复杂,肥胖、营养不良、妊娠水肿、贫血,是否使用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术中缝合技巧,术后切口观察处理等均为造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并早期处理,可以减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外敷对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大黄、芒硝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换药及挤压方法治疗。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时问、每日更换敷料次数、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例数及应用二次清创缝合术例数。结果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每日更换敷料次数、应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切口例数及应用二次清创缝合术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外敷能够促进脂肪液化伤口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肥胖妇女逐渐增多,加之近年来高频电刀的应用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脂肪液化率不断增高,成为术后常见的病发症.用传统的方法换药、引流、扩创及抗生素治疗等,病程长、痛苦大、费用高,近年来笔者应用三黄散治疗腹部手术液化的切口,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40例在我院就诊的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妇产科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20例。两组患者采用细硅胶管负压引流,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碘伏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A组患者比较,其有效率明显高出很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O.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碘伏与红外线照射联合的方法对妇产科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现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对妇产科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施行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较长、过分牵拉、产程过长和术后未予以及时换药等均为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切口脂肪液化病因繁多,非单一因素所致,尽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的措施.方法:对我院妇产科2006年6月到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29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行抗感染、支持治疗的方式,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患者切口脂肪液化主要与贫血、糖尿病、肥胖、缝合技术、术后咳嗽以及术前没有使用抗生素有直接的关系.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妇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病人,给予切口外敷大黄、芒硝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分别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切口液化可导致切口裂开、延迟愈合,甚至引起感染,经久不愈,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是外科护理的一大难题.我院普外科对3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采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纱条湿敷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护理,取得了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