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2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360例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按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占同期住院病例42.7%,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30.9%,新生儿溶血病19.6%,感染16.1%,母乳性黄疸16.0%,其他因素4.1%。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占住院新生儿病例数较20世纪80年代有所下降,围产因素仍为发病的首要原因,预防和改变这些因素有可能会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主要为围产期因素、感染性病症因素、母乳性黄疸因素以及ABO溶血病因素,且新生儿年龄<7 d与≥7 d的高胆红素血症关联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工作人员应准确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多关注新生儿围产期护理指导,尽可能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降低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血胆红素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新生儿分娩后取脐血作胆红素测定并跟踪其后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血症发生率为28.0%。136例新生儿中,随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增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大于或等于35μmol/L 时,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达77.4%。黄疸组与非黄疸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与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脐血总胆红素浓度对预测新生儿黄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雪华 《新医学》2001,32(5):261-261,300
1 引 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巩膜黄染。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病理性黄疸是指黄疸出现早、进展快、消退迟。高胆红素血症指胆红素超过205 μmol/L,严重者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可危及新生儿生命,存活儿也可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致残。我国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50%至55%。本病可早防早治。在发达国家,对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发病率已很低。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区,但对此仍未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少数新生儿可发展为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严重者还可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及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降低急性胆红素脑病发病率的关键在于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预测及筛查、风险因素评估是新生儿科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仍缺少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敏感性高的单一因素,仍需要联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早期预测因子、早期筛查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重度黄疸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引起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较多,病因以溶血及感染为多见,其中不明原因也占一定比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是胆红素代谢的关键酶,不明原因黄疸与UGT1A1基因突变引起的UGT1A1酶活性不同程度减低有关,导致新生儿迁延性黄疸。文章对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红素血症与UGT1A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作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国内报道在40%~50%。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仅为成人的1%~2%,易出现黄疽,若不及时治疗,其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的神经损伤,导致核黄疸。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已为儿科学界所公认。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建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在本院住院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109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因不明黄疸占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第一位(59.62%),其次是新生儿溶血病(14.99%)和败血症(13.82%);不同病因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F=5.766,P=0.45);胆红素脑病病因构成比中原因不明占57.650A;血清总胆红素超过599μmol/L,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原因不明黄疸占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第一位,原因不明的黄疸可能是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研究的重点;血清总胆红素超过599μmol/L时,建议积极换血治疗。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经皮测黄疸2313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早期检测新生儿黄疸,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伤残率尤为重要。作者通过用JH20-1B经皮测黄疸仪早期测定新生儿的黄疸指数,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对照,能及时发现及鉴别病理性黄疸,同时作者还对产生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母乳性黄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莉 《临床荟萃》2009,24(12):1101-1102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甚至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新生儿由于其肝脏胆红素负荷大,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羞等原因,大约60%的足月儿和80%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11.
因母乳喂养而发生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上并不少见。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继报导,特别近几年中有增多趋势。2000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共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15例,其中确诊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34例,母乳性黄疸的占29.56%,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江  康旭丽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0):1060-106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22例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要求足月儿为出生14d之内、早产儿为出生1个月之内,研究组为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对照组为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临床常见病因如感染、围产因素、早产、ABO或RH溶血等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围产因素和早产。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围产和早产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仍是城市郊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主要因素,围产因素已日益成为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病因。提高人们对围产期保健的认识,加强围产期监测、随访及宣教,是城市郊区医院产科及围产儿科医务人员的工作者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包头地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39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26.4%)、围产因素(25.5%)、母乳性黄疸(22.6%)、其他因素(16.7%)、溶血因素(8.8%)。结论:感染因素为首位因素,其次为围产因素,所以预防和控制新生儿感染及强调围产期保健是降低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新生黄疸早期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生儿进行黄疸动态监测,记录相关数据分析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时间规律。对动态监测中发现的血清胆红素值超标的患儿给予早期干预治疗,并统计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与2003年全年未实施早期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时期的高胆红素血症患病率进行对比,以客观评定新生儿黄疸的动态监测与干预治疗的意义。结果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36.93%,观察组为15.21%;对照组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率为4.05%,观察组无脑损伤病例报告。结论动态监测可尽早发现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异常,为尽早干预治疗提供了保障。早期干预治疗极大地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有效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近年来诊断技术的提高,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率有增高趋势,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治疗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是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使用接近50年历史,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易行,光疗疗效确定,简便安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光疗时间长短观点不一。临床常见光疗方式为持续光疗和间歇光疗两种方式,本文结合临床专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两种光疗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导致黄疸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可行性。方法运用酶动力法对新生儿脐血行 G-6-PD 活性测定,运用化学法对黄疸患儿进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测定,运用荧光免疫法对黄疸患儿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对 G-6-PD 缺乏患儿进行早期口服苯巴比妥及肌肉注射维生素 E,对早期出现黄疸者,则给予清蛋白或光照等干预治疗,预防并纠正贫血;同时以未经干预的 G-6-PD 缺乏患儿195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相关数据比较。结果干预组的656例 G-6-PD 缺乏患儿中,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者530例,黄疸发生率80.8%,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13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1.2%。对照组的195例 G-6-PD 缺乏患儿中,出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者190例,黄疸发生率97.4%,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者159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81.5%。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 Hcy平均浓度为11.2μmol/L,与对照组(29.6μmol/L)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 G-6-PD 缺乏患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早期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黄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国内报道在40%~50%。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简便、安全、疗效好、见效快的方法,已为儿科学界所公认,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订的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建议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首选治疗方法。临床应用舒适护理,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快感,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以出生早期(1周内)新生儿更多见.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约40%~65%的新生儿可出现肉眼黄疸[1].随着近年来母乳喂养率上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提高[2].新生儿高胆可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故利用早期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黄疸十分必要,本院产科采用四磨汤联合开塞露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对6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43例正常新生儿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升高,且与黄疸程度相关,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心肌酶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监测指标,但不一定造成患儿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新生儿黄疸.[方法]采用天津市医疗器械研究所生产的JD-2经皮黄疸仪动态监测370例新生儿胆红素变化,对测试结果超过正常值者给予早期干预.[结果]370例足月新生儿无一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结论]新生儿经皮测定胆红素动态观察对临床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