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分级分区输液管理模式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庆玲 《护理研究》2007,21(12):3278-3278
门诊及急诊输液室集中承担全院各科门诊、急诊输液治疗任务,也是特殊时段病人最密集的地方。病种复杂,与病人接触时间短,用药品种繁多,剂量浓度不一等原因给输液治疗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并加大了输液管理中的风险。因此,加强门诊及急诊输液管理是目前各大医院降低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我院护理部对传统输液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将输液风险评估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用于强化输液管理,在确保输液安全及病人满意度的基础上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输液患者通过采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以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护患矛盾,提升患者的满意率。方法:从2010年起,对每一位输液患者进行安全评估,由医生或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指标和使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分级:患者的生命体征不稳定、使用某些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特殊药物的患者、输注血液制品的患者划分为一级患者,其他则为二级患者,并划分为红色高危区域和蓝色普通区域,对两个区域患者实施不同级别的输液管理。结果:此模式实施后,患者输液意外情况发生率较前下降,患者对护士输液技术、服务满意度等提高,而且护士对此模式的认同率和执行率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采取分级分区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因输液管理不慎引起的意外和隐患的产生,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效地保证输液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区管理模式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门急诊输液室2014年9月开始,根据患者的年龄、疾病的种类、药物的不同性质,将输液室分为A,B,C 3个区,将2014年1~6月分区管理前输液患者20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3月分区管理后输液患者20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健康宣教等。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宣教知晓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输液室采取分区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少了输液不良安全事件发生,保障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刘晋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84-786
目的: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合理分配急救资源,体现"急重优先"原则,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制订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级,划分区域收治,由各区域护理人员从急救、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患者实行整体护理。结论: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提高了急诊分诊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风险意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法抽取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病情Ⅲ级以上的患者160例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管理方法将2017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80),将2016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80),对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退换挂号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χ2=6.782,P=0.002)、退换挂号率低于对照组(χ2=3.840,P=0.05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实施能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胸痛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处理不及时常会带来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多数患者及家属对胸痛尚无太多了解而未给予重视,故会因各种原因拖延从就诊到获得决定性治疗的时间,从而影响胸痛患者的治疗效果~([2])。本院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2015年3月开始采用急诊分级分区管理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为胸痛患者开通绿色治疗通道,目的  相似文献   

7.
朱雪梅 《当代护士》2017,(11):107-108
目的探讨应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胸痛患者分流中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9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行常规管理,观察组40例行分级分区管理,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段就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胸痛患者分流期间,应用分级分区管理可大大提高就诊效率,加强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区管理模式在我院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门急诊输液室自2018年9月开始,将输液室座位重新划分为A、B两个区域,同时实行护士责任制包干模式,将实施责任制分区管理前输液患者1 0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责任制分区管理后输液患者1 0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输液不良安事件(隐患)发生率、患者(护士)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等。结果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隐患)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输液前评估落实率、患者满意度、健康宣教知晓率及覆盖率等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急诊输液室实施责任制分区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减少了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输液过程的安全,提升了护理人员临床工作能力,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主动脉夹层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纳入接诊的首发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120例,其中2014年7月~12月60例为对照组,2015年1月~6月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救治成功率、平均急诊留观时间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提高,平均急诊留观时间显著缩短,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提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急诊主动脉夹层的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能显著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急诊留观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流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分流干预,观察组病人采用分级(Ⅰ级~Ⅳ级)分区(分为治疗区、观察区和抢救区3个区域)管理模式进行分流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到救治时间、救治时间、胸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结论]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加强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的管理和输血质量控制.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湖北省成分输血实施办法(试行)》,按湖北省医疗临床用血统计法计算.结果 2004全血使用量为1 153.5 U,占全年用血量的52.4%,而2005年全年使用全血的量为44.5 U,占全年用血量的0.97%,全血用量减少了1 109 U,增加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提高了成分输血率.结论 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通过规范化管理方式,引导临床逐步走上科学化、合理化的用血道路,真正做到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确保受血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规范化输液外渗管理模式在新生儿输液外渗防治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建立规范化药物静脉外渗管理体系及快速有效的跟踪处理系统,成立输液外渗管理小组,建立输液外渗评估及告知模式,规范操作流程及输液外渗后的规范化处理、报告及跟踪流程.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3.
舒适护理运用于急诊科临时输液室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急诊科临时输液室的舒适护理模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急诊输液患者运用舒适护理的前后各100例对输液环境、护士的技术操作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改善输液环境、合理安排护士班次、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使病人的总体满意度由71.5%上升到95.5%。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急诊科临时输液室,充实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Windows/IOS/Linux操作系统、Oracle 11数据库、条形码技术和Java/C#/Pascal/html开发语言等,创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苏州市血液中心无缝连接,对临床输血全流程实施规范化、信息化、无纸化和智能化管理。结果该系统优化了输血科作业流程,保障了用血安全、用血合理,节约了血液资源,实现了对临床输血的全程数字化管理。结论该系统的建立大大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工作效率,确保了规范输血、合理和科学输血、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运行的方式与优越性.[方法]介绍某三级甲等医院实施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的方法,对实施前(对照组)、后(实验1组、2组)的临床基础护理质量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运行后,护士的责任心增加,临床基础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优于运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岗位分层管理模式更加合理地运用了护理人力资源,使现有的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了病人满意度,切实符合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孙启云 《护理研究》2008,22(16):1477-1479
[目的]激发和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改变医患、医护、护护之间的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方法]制定人性化量化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的评价表,评价护理工作质量、理论和技术考核、护理工作业务量、奖惩项目得分;由护理部统计汇总,以科室为单位每月反馈1次,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个人信息,调整个人行为.[结果]病人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医护、护护之间的关系协调、和谐;护理缺点、差错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明显提高.[结论]人性化量化管理模式实施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临床合理用血和输血后效果评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方法 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C/S架构模式,使用标准化编程语言c#开发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并应用于临床考察其效果.结果 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合理用血和输血后效果评估进行管理.结论 信息化的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管理系统较之传统的输血科(血库)统计,能够更科学、有效地评估和管理临床合理用血,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而且极大提高了输血科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环节质量管理在控制新生儿输液外渗中的应用,评价新生儿输液外渗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实施环节管理模式前后新生儿输液外渗发生率、输液外渗发生程度以及发生输液外渗后护士主动上报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新生儿输液外渗中运用环节质量管理,能有效降低输液外渗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提高护士输液外渗的主动上报率;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显著意义 (P﹤0.01)。结论 在控制新生儿输液外渗中合理运用环节质量管理,能提高新生儿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与安全,为临床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输血业务是医院整个医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输血科每天要处理大量的血液入库、出库、核对、数据统计等工作,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然而,由于目前多数医院的输血业务尚未采用微机信息化管理,而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如登记血袋入库、出库,手工进行每日的入库、出库血液品种、血量的统计,既繁琐,又难以杜绝人工计算引起的差错,在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