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通过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来确定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19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发现16例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多层螺旋CT对活动性下消化道出血定位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00%、100%、66.7%。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时对比剂外溢至肠腔的位置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高度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造影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资料完整的患者行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检查,病变显示与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3.
作为肺栓塞(PE)诊断的传统“金标准”,导管法肺动脉造影因属有创性检查,且检测外周血管栓子的准确性较低,在应用上已基本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CT血管造影术使基层医院及时诊断肺栓塞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名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高度可疑的脑动脉瘤患者,首先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筛查,对阴性病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1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例,正常4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有效的脑动脉瘤检查诊断方法,在临床病例筛查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排西门子Emotion16CT机,进行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扫描诊断。结果本研究组40疑似PE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检测出27例,经临床诊断,最终确诊PE 29例,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漏诊2例,为6.8%,误诊0例,正确率为93.10%。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前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方法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本次综述主要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在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以及头颈血管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应用,借此研究脑血管疾病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对比,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等的影像表现,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准确性。结果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敏感性94.5%、特异性98.8%、准确率97.9%。结论 16层螺旋CT在观察和测量下肢血管狭窄、闭塞等方面,具有与下肢动脉DSA相同的检查效果,可以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16排螺旋CT头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脑梗死的诊治效果。方法以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102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均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观察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同时使用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和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检查对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脑梗死患者的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图像特点。结果 CTA检出脑梗死84例;CTA共65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狭窄,超声检出38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联合造影(CTA)在脑梗死诊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评价。方法对110例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在11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有38例I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9.23%,80.37%,经t检验, P=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26例II级-IV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4.25%,73.69%,经t检验, 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中有46例V级患者,头颅CT血管造影(CTA)与多排螺旋CT(MSCT)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3.34%,72.26%,经t检验, P=0.0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MSCT)与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均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具体病因时,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优势均大于多排螺旋CT(MSCT)。然而,相对于多排螺旋CT(MSCT)的诊断,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费用较高,会加重一些经济贫穷的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6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就诊的疑似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患者130例,对所有患者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行分析总结,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64层螺旋 CT 血管造影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将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来本院并且确诊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共62例,全部患者在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的1个月内均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观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符合率等指标。结果在检查的679支血管中,64排螺旋CT诊断发现232支存在狭窄血管以及闭塞血管的情况,中度以上的有217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发现有227支存在狭窄血管以及闭塞血管的情况,中度以上有209支,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92.63%,阴性预测率为96%,符合率为98.08%,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方法与"金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方法一样效果良好,并且64排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方法方便、快捷、无创,具有很强的应用和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病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病患者67例,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所有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良好,其中确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动脉狭窄18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1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6例,小腿血管瘤9例,总准确率为95.52%。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图像清晰、准确率高,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设备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日趋广泛,特别是相关软件技术的开发与提高使得检查资料越来越全面和准确,能够精确显示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形态[1].虽然国内外对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多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但对螺旋CT血管造影中不同的成像方法的相互比较作者尚未见报道.我们回顾性总结了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有完整资料的15例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检查,并对其不同成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对颅内血管病变进行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科室在过去3年内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的65例颅内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该项技术在本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65例CT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完全相符,患者疾病类型包括了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以及动脉狭窄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安全,且可以反复操作的诊断形式,应用该种诊断方式进行颅内血管病变的诊断结果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颈部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行颈部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结果正常9例,异常21例,共观察颈动脉60支,椎动脉60支,其中正常血管71支,狭窄血管41支,变异血管8支。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颈部血管,对绝大部分的颈部血管变异、狭窄能迅速、准确诊断。结论16层螺旋CT的CTA检查是一种显示颈部血管病变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它较普通螺旋CT更快捷,相对颈部血管造影更具有价格低、无创伤的优点。对临床怀疑颈动脉、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筛查及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24-22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应用美国GE公司八层螺旋CT对52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图像。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和体会。结果除2例患者因屏气时间短影响效果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检查效果。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独特的优越性,精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超声和CT平扫。发现肾脏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行3D后处理,包括MIP、MPVR、VR及MPR。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和肾静脉CTA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常规肾脏肿瘤检查方法,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小肠缺血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本院100例经临床和(或)病理证实的急性肠缺血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小肠缺血诊断中的作用。结果:54例入选患者均显示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其余患者均显示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明确急性小肠缺血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6,(10):734-73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图像结果。结果:46例中43例造影图像显示清晰,占93.5%。直接征象以肺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血管分支减少、血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影为主,间接征象以胸腔积液、肺梗死灶形成、肺动脉高压等为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分辨出栓塞区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法洛四联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法洛四联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及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及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测结果,分析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过手术证实,患儿心血管畸形有331处.病变类型包括右心室增肥、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对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增肥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超声心动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法洛四联症患儿的准确度、特异度与灵敏度均较高,可为临床早期手术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提高患儿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