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应用超声心动图,特别是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很大价值。笔者曾在超声心动图上确诊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患,47岁,住院号:221145。因劳累性心悸、气短一年,呼吸困难加重半个月,于1984年6月25日住院。半月来因受凉后咽部疼痛、发热,且心悸、气短加重,不能平卧。住院前两天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入院检查:体温38,脉率120,呼吸  相似文献   

2.
文献报道.二维超声心动图(20DE)扫查对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赘生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IE的一个较好的方法.但意见尚未完成一致。本文对我院循环系1985年1月至1987年10月住院疑及IE.并经2DE扫查的27例进行了分析.以期评价2DE扫查对IE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5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常规探测,注重观察瓣膜形态,赘生物大小、数目及瓣膜返流严重程度。结果表明:(1)感染性心内膜炎50%(29/58)合并有风心病、先心病等心脏疾患的基础。而50%可发生于正常心脏。约10%(6/58)出现动脉栓塞。(2)55例显示明显赘生物,大小0.3cm×0.3cm至1.5cm×1.4cm不等,附于瓣膜、心壁及血管内膜。可发生在一处,也可多处同时发生,其中以主动脉瓣为最多(29/58),二尖瓣次之(26/58),三尖瓣、肺动脉瓣较少(4/58和2/58)。(3)58例瓣膜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90%(55/58)以上的病人有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可单瓣膜甚至多瓣膜返流并存。(4)治疗后复查:4例经治疗后赘生物消失,但关闭不全仍然存在。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脾、脑栓塞。4例进行摘除赘生物、换瓣治疗。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观察赘生物形成、判断瓣膜损害程度,确诊本病具有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二维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晓伟  朱文玲 《北京医学》1994,16(5):281-283
为了解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价值,本文分析了41例IE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不仅对IE的心内赘生物有很高的诊断率,而且所发现的赘生物大小、部位、活动情况、瓣膜关闭不全及其严重程度、有无瓣膜结构破坏或瓣周脓肿形成,不仅是判断IE患者预后的指标,且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致病微生物造成心瓣膜、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炎症性病变,内膜赘生物是基本病理改变。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观察心瓣膜毁损、心内膜赘生物形成及分布情况。本文回顾分析2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瓣膜损害声像图特征。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率大约为 0 .0 5 %~ 0 .19 % ,近年来有增加趋势 ,且病死率较高[1] 。超声心动图对此病有较高的检出率。现将超声检查发现并经手术证实的 2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例 1,男 ,2 8岁。因反复发热、胸闷、心悸 3月余 ,加重 10天而就诊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查体 :心尖搏动弥漫 ,可触及明显的抬举样搏动 ,心界向左扩大 ,二尖瓣听诊区闻及IV/ 6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并向左腋下传导。腹平软 ,肝肋下一横指可触及 ,脾不大。胸片示 :心脏呈二尖瓣型 ,向左、下膨隆 ,心胸比为 0 .6 5 ;左室肥大合并劳损 ,房…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田志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05-105,10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该文对我室近4年来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经临床资料和手术证实的34例IE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检出瓣膜赘生物32例(94%),血培养阳性率7例(20%),发热和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9例(56%)和11例(30%),瓣膜赘生物发生于左心系统31例,尤以主动脉瓣多见,瓣膜返流,心力衰竭和栓塞是IE的常见并发症。结论:超声心动图对IE的诊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敏  潘丽  文佳 《黑龙江医学》2008,32(11):854-855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附着部位、形态、大小、回声,观察瓣膜厚度、穿孔、腱索断裂、瓣膜反流及程度。结果发现赘生物大小在3.0~18mm之间,其中附着于二尖瓣5例,附着于主动脉瓣3例,附着于三尖瓣2例,发现瓣周漏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穿孔各1例。结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特征、瓣膜损害、反流及程度观察,以及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有42例超声探及瓣膜赘生物,最大有2cm,最小的有0.2cm,多见于左心系统,二尖瓣最多见(28例),主动脉瓣次之(13例),肺动脉瓣及三尖瓣较少见。同期血培养阳性者仅8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可了解心脏基础病变,应作为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极少累及肺动脉瓣,它是后天性器质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我们最近遇到一例风湿性心脏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是不全,草绿色链球菌性心内膜炎。现简述如下: 潘××,女,48岁,住院号45909。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20年,心功能尚佳,能胜任轻工作,入院前持续发热1月余,体温波动于37.6~39℃,发热前有怕冷无寒颤,同时伴咳嗽,多痰,气急,出汗,曾经不规则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而于1982年5月5日住院。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心内膜炎,临床上常较难诊断,特别在早期。虽然瓣膜赘生物是心内膜炎病程的特征,但直到最近,仍没有象在外科手术或尸体解剖时那样可以直接确定其存在的方法。近两年来一些作者报导了用回声心动图以发现瓣膜的赘生物,并列举了一些经外科或尸体解剖证实了的病例。本文报道我们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细菌性心内膜炎在一例人工瓣膜及一例天然瓣膜上的病变,借以说明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仪器为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厂研制的多用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MHZ、直径1.2厘米的平探头;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心内膜炎指致病微生物所造成瓣膜和心血管内膜等结构的炎症性病变,赘生物形成是其特征性改变。其中以瓣膜赘生物的形成及其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尤为重要。瓣膜赘生物一旦脱落将引起重要器官栓塞或炎症蔓延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很高。因为赘生物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异性表现,所以对其检出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超声发现心内附着赘生物是诊断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分析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9例,全部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超声心动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脏病的非入侵性检查。1973年 Dillon 等首先用 M 型超声仪探查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发现有赘生物,并经手术或尸体解剖证实,认为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简便而可靠。最近,我们用 M 型超声和二维扇形扫描观察了5例临床证实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其中风湿性心脏病3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和二尖瓣脱垂各1例。现结合文献,初步报道一些体会。M 型超声仪探测部位在胸骨左缘第2~5肋间。按声束贯穿心脏的不同平面,可显示心底、二尖瓣、心尖、右室和三尖瓣等五个标准区。当右心增大时,在胸骨右缘探测,可显示房间隔和右房等结  相似文献   

14.
15.
16.
近来作者遇到一例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心脏肿瘤,手术证实为恶性间皮瘤(间皮肉瘤)。报告如下。李某,男,33岁。因心悸乏力月余,气喘下肢浮肿半月,于1987年7月18日入院。1月前田间劳动时,感觉胸闷,心悸无力,  相似文献   

17.
<正>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近20年来国内外报道有增多的趋势,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给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回顾分析在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收集的IE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FM)诊断IE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鲍晓峰  刘学明  游向东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3,25(4):249-250,256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endocarditis,IE)是一种发生在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状态 ,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与致残性 ,其临床预后有赖于早期诊断与治疗[1 ,2]。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并伴有心脏杂音是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而血微生物培养阳性具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3]。但由于不正规的抗生素治疗及激素等的广泛应用 ,典型临床表现和血培养阳性的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1 ,4]。超声心动图作为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在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诊断价值已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一些特…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IE患者进行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1例,探测赘生物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活动度及瓣膜功能。结果:男10例,女6例,平均28.3岁(年龄2岁~48岁),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5例瓣膜有赘生物形成,其中6个主动脉瓣,3个二尖瓣,3个肺动脉瓣和2个三尖瓣上赘生物,赘生物最小为0.5cm×0.35cm,最大为4.2cm×3.6cm。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测IE声像图观察比较直观,能探测到瓣膜的赘生物,具有诊断价值,为指导临床处理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40例感染性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左心瓣膜赘生物最多见 ,但先心病组右心瓣膜赘生物发生率高于左心 ,赘生物大的呈团絮状、息肉状 ,小的如绿豆和米粒状 ,边缘多模糊或呈毛刺状、杂草样改变 ,呈中、高强度回声 ,粘附于瓣膜或心腔血管内膜上 ,随血流冲击而摆动或呈连枷样运动。较新近形成的赘生物回声较低 ,多呈团絮状 ,活动度大 ;形成时间长的赘生物回声明显增强 ,强度似钙化组织 ,后方有声影。经治疗后 ,赘生物可以缩小或无变化 ,回声较强 ,且较固定。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较精确地判断赘生物的附着部位、大小、形状、活动度以及瓣膜的损害情况 ,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