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ERCP在复发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ERCP在复发性胰腺炎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本组33例患者进行ERCP诊断治疗. 结果 成功行ERCP 31例,EST 25例,内镜取石15例,ENBD 20例,胆胰管内支架4例,均取得良好的减压引流作用,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复发性胰腺炎通过ERCP检查常发现合并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EST、气囊/网篮取石、ENBD及胆、胰管内支架引流可有效控制胰腺炎的发展、降低胰腺炎的复发率,熟练的ERCP技术是有效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疾病387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疾病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对1995年2月~2003年2月经内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292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104例(其中9例EST后引流)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EST成功269例,成功率92.1%(269/292).272例胆总管结石中235例取尽结石(86.4%);15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取尽;5例胆管异物,3例当即取尽.EST治疗发生并发症16例,发生率5.5%(16/292),包括急性胰腺炎7例和乳头切开处出血5例,继发重症胆管炎2例,十二指肠穿孔1例,碎石时钢索末端断裂1例.ENBD疗效满意92例.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死亡. 结论严格EST适应证选择、提高EST技术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期间按照RomeⅡ诊断标准筛选的42例SOD患者,B超、CT和MRCP排除胆管残留结石、肿瘤或其他胆管及胰管梗阻病变,对确诊为SOD的42例患者全部行EST。结果本组病例EST成功42例,成功率为100%。发生并发症5例(11.90%),均为急性胰腺炎,内科保守治疗3~7d后痊愈;无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无消化道穿孔、出血、胆管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2~45个月,平均23.8个月,全部病例腹痛症状均明显改善或缓解,有效率为100%,其中2例患者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作返院行内科治疗痊愈。结论 EST治疗SOD由于疗效确切、痛苦小、安全、并发症少和可重复性,符合当今微创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已成为SOD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1年7月我院治愈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胆源性胰腺炎病史且未行胆囊切除术。根据是否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囊切除术,将112例分为保守组45例、EST组22例、胆囊切除组29例、EST联合胆囊切除组16例。比较各组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结果112例随访16—30个月,平均18.5月。保守组1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26.7%(12/45);EST组、EST联合胆囊切除组均无胰腺炎复发;胆囊切除组2例胰腺炎复发,复发率为6.9%(2/29)。与保守治疗组比较,EST、胆囊切除能显著降低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率。胆囊切除术后复发的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npancreatography,ERCP),均发现有胆总管小结石。结论胆总管结石是胆囊切除术后胰腺炎复发的主要原因。EST、胆囊切除术均能有效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复发;EST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适合于高龄、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小于5 mm)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把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my,EST)和EST+EPBD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my,EPBD)组手术组各96例。术后就这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EST+EPBD组均明显减少;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EST+EPBD组均明显高于EST组。两组出血、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提高直径为10至25mm的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且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30例ABP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经内镜(1~3d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内镜治疗后22例(73.3%)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ABP)患者3~5d体温恢复正常;8例(26.7%)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ABP)患者3~8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内基本恢复,平均住院18.7d,3例死亡(10.0%)。内镜治疗过程中5例出现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少量出血,经简单治疗止血,未再出现其他并发症。与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较,症状体征缓解、血常规、淀粉酶、血生化恢复正常及住院的时间更短,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ABP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内镜治疗5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时机.方法 整理经内镜治疗的51例及同期内科保守治疗的46例AB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性ERCP在AB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应用时机.结果 治疗性ERCP在重症ABP中疗效明显,有利于缩短病程,加快病情恢复及降低费用,在轻症ABP中,在增加住院费用的同时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同时急症(24 h内)行ERCP治疗的患者在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72 h内治疗的患者.结论 治疗性ERCP治疗ABP(特别是重症ABP)是安全有效的,同时急诊应用(24 h内)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治作用。方法:收集1997年经内镜诊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0例,并以同时期作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作对照。结果:ERCP操作成功率为85%,对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呵同时采用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和/或置鼻胆管引流。治疗成功率为100%。内镜治疗减少了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结论:内镜是胆源性胰腺炎的最佳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方法对878例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检查并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其中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者128例(憩室组),未发现憩室者750例(对照组)。每例患者详细记录ERCP指征及检查结果。结果胆石症检出率在憩室组为66.4%,对照组为41.3%(P〈0.001)。以急性胰腺炎为ERCP指征在憩室组为56.3%,对照组22.3%(P〈0.001)。不明原因急性胰腺炎(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憩室组17.2%,对照组2.0%(P〈0.001)。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与急性胰腺炎发病有关。并可以认为乳头周围憩室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内镜治疗胆总管残留或复发性结石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 )治疗胆总管残留和复发性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经EST和EPBD共治疗胆总管结石368例,其中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结石205例,胆道术后复发性结石163例.对于<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11mm采用EST治疗.结果 362例(98.4%)治疗成功. 其中4 6例经内镜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283例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28例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取出,5例经震波碎石后排出.28例经2~3次再次取石后取净.总的并发症发生率3.0% ,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例,胆管炎4例,胰腺炎6例.124例术后行胃肠X线钡剂检查,118例胆管内无返流,2例胆道内有积气,4例有钡剂入胆道.结论 EST和EPBD治疗胆道结石具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胆总管残留或复发性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插管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开展的对于 ERCP 插管困难的280例患者实施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按照实施预切开术的先后,将280例患者分成 A、B 两组。A 组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预切开术初期的143例病例;B 组为2012年1月-2013年12月,汲取前一阶段经验教训,采取摆正乳头、看清轴向、短距离、分层、逐步、点切的方法进行的137例病例。比较两阶段预切开术后的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操作经验及技巧。结果 A 组143例预切开术后插管成功113例,成功率79.02%,穿孔5例,发生率3.49%,出血4例,发生率2.80%,急性胰腺炎6例,发生率4.20%,无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囊炎发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10.49%。B 组137例预切开术后插管成功134例,成功率97.81%,穿孔1例,发生率0.73%,无消化道出血病例,急性胰腺炎3例,发生率2.19%,无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胆囊炎发生,总的并发症发生率2.92%。A 组与 B 组比较,预切开术后插管成功率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困难插管的 ERCP 病例,应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是提高插管成功率十分必要的有效方法,然而,预切开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在避免盲目随意应用的基础上,按照摆正乳头、看清轴向、短距离、分层、逐步、点切的要领,由资深内镜医师操作可明显提高预切开术后插管成功率和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SAB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71例老年S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急诊手术组和早期内镜治疗组[ERCP+ENBD+EST+网篮取石+LC(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之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急诊手术组相比,早期内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WBC及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复发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下降(P〈0.05),而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镜治疗具有微创、有效、彻底、疗程短的特点,是治疗老年SABP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近10年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研究者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行Meta分析.结果 6个RCT共546名病人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273例,对照组(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73例,两组病人均行常规对症支持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病人术后1d腹痛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胆管结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可显著提升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EST术的治疗及护理结果.结果:29例病人均顺利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近期未有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胰腺炙复发.结论:加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及相关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Oddi括约肌测压术(sphincter of Oddi manometry,SOM)在慢性胆胰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11例慢性上腹痛疑似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在ERCP检查时接受SOM的临床资料,分析测压结果、ERCP诊治情况,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SOM结果正常2例(18.2%),均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待查患者,未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长期随访腹痛无加重,未再因此就医。5例复发性胰腺炎和4例腹痛伴胆总管增宽的SOM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为(52.7±19.2)mm Hg(34~96.5mm Hg);蠕动压力为(167.3±24.8)mm Hg(140~200mm Hg)。9例SOM结果异常者均接受EST治疗,术后随访7例(77.8%)获得良好效果,2例复发性胰腺炎再次行ERCP并放置胰管支架后获满意疗效。结论SOM有助于评价Oddi括约肌功能,尤其适用于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怀疑为SODⅢ型的患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SOD,指导ERCP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适时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窗术对于ERCP术中插管困难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探讨该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81例ERCP术中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8例继续采用传统方式插管患者为对照组,83例适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窗术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选择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85.7% (84/98)、7.1%(7/98)、10.2%( 10/98)和94.0% (78/83)、18.1% (15/83)、2.4%( 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5.03,4.41,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中轻、中、重度胰腺炎分别为3、5、2例和1、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1,P<0.05).结论 对于ERCP术中插管困难的患者适时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开窗术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结合乳头气囊 扩张(EPBD)对胆汁中胰淀粉酶、脂肪酶含量的影响,以验证SEST+EPBD后可能存在的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并研究不同直径球囊扩张与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胆石症入院的患者,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SEST+球囊扩张组(n=90)和胆道探查+T管引流组(n=48)。前者根据球囊直径大小 再分为SEST+小球囊扩张(直径< 12 mm)和 SEST+大球囊扩张(直径 ≥12 mm)两个亚组。分别在SEST前 或胆总管切开前抽取胆汁5 mL,术后第5天经T管或鼻胆管(ENBD)抽取胆汁,检验胰淀粉酶、脂肪酶含 量。结果 与同组内术中胰淀粉酶、脂肪酶比较,胆道探查+T管引流组术后第5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 0.05);而 SEST+EPBD组明显升高(P<0.01)。组间比较, SEST+EPBD组术后第5天胰淀粉酶、脂肪酶较胆 道探查+T管引流组上升(P<0.01), SEST+EPBD组胆肠反流阳性率明显高于胆道探查+T管引流组(P< 0.01)。而 SEST+大球囊扩张组和SEST+小球囊扩张组之间胆肠反流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SEST+EPBD术后早期由于Oddi括约肌损伤,可导致十二指肠液反流,但球囊扩张的大小与十二指肠液反 流情况无明显的关系。故用ERCP处理困难的大结石时,行SEST结合大球囊扩张是可行的,并不会引起术 后早期更为严重的胆肠反流。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对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复发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ndoscopicsphincterotomy ,EST)对预防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gallstonepan creatitis ,GP)复发的临床价值。 方法 184例急性GP患者中 ,随机分为EST治疗组 ( 77例 )和非EST对照组 ( 10 7例 )。每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胆囊切除组和非胆囊切除组。随访所有急性GP患者 ,比较二组复发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 二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 ( 2 6± 11)个月 ;5例失访 ,随访率 97%。EST治疗组 ( 3 74)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非EST治疗组 ( 4 4 10 5 ) ,其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胆囊切除虽然能降低急性GP的复发率 ,但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应用EST技术治疗急性GP ,可预防其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分析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联合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价。方法收集行ERCP+EST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2例(治疗组),同期选择40例同种疾病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统计一次手术成功率、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一次手术成功率达95.1%、手术时间为58.7±3.5 min、住院天数为9±4.8 d、术后6例出现并发症,术后4例出现结石残留;对照组一次手术成功率达72.5%、手术时间为112.1±20.1 min、住院天数为14.8±5.7 d、术后8例出现并发症,术后11例出现结石残留。结论应用ERCP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损伤小、治疗彻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