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重悬吊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重悬吊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及轻中度乳房肥大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传统的双环法手术切口,在内、外环切口之间去除表皮,形成真皮帽,并在外环切口周围皮下组织与乳腺腺体表面进行广泛分离直至乳房基底部,然后将乳腺组织在中部环形折叠塑形,再行真皮帽悬吊和乳腺上极边缘多点缝合悬吊,荷包缝合内外环皮肤,术后乳房塑形包扎.结果 16例(32侧)患者均Ⅰ期愈合,无乳头、乳晕坏死.随访6~12个月,乳晕周围皮肤皱褶基本消失,瘢痕细小,乳头、乳晕感觉良好,乳房外形美观.结论 多重悬吊双环法矫正乳房下垂可避免对乳房局部过度分离和牵拉,乳房外形美观,悬吊确切、持久,是矫正乳房下垂伴轻、中度乳房肥大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良双环法乳房下垂矫正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环乳晕切口,切除双环间表皮,在皮肤与上半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剥离,去除上半腺体后松弛的浅筋膜深层,上提腺体至正常位置并固定于深筋膜,同时进行腺体的适当折叠塑形或置入乳房假体增加丰满程度。结果:共行轻、中度下垂28例(4例为单侧下垂),其中悬吊加假体隆乳9例;腺体瓣交叉缝合悬吊塑形19例。术后乳房外形改善满意,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持久。结论:本手术方法安全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扩大乳房体积加悬吊矫正轻度乳房下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双环法加悬吊固定术在乳房下垂、乳房肥大整形中的应用。方法设计时站立位与仰卧位相结合,注意双侧对称性,以乳房下皱襞与乳房子午线交点、正中线、乳腺外侧缘这几个位置恒定的点或线作为标志画出外环线,以乳头为中心画直径3.5~4.0cm圆圈为内环线,切除双环间表皮;仅剥离乳腺上象限,对乳房下垂进行悬吊、固定、塑形。结果采用本方法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乳房肥大患者共13例26侧,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血运正常,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在轻、中度乳房下垂及乳房肥大的整形术中,利用改良双环法加悬吊固定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等优点,尤适于门诊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方法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乳晕边缘切口,去除上半腺体后松弛的浅筋膜深层,上提腺体至正常位置并固定于深筋膜,腺体浅面按真皮乳罩原理进行悬吊并适当切除乳晕周边多余皮肤,或采用聚丙烯单丝网片对腺体进行悬吊,术后腺体周围形成强大的纤维粘连,从而重建乳腺的悬吊支持结构。同时进行腺体的适当折叠塑形或置入乳房假体增加丰满程度。结果共行轻、中度下垂32例手术(其中单纯悬吊10例,悬吊同时假体隆乳20例,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2例),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30~100ml,平均58ml。均未发生乳头乳晕坏死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1.3月,术后外形改善满意率90.6%(29/32)。结论对于不伴腺体肥大的乳房轻、中度下垂,采用乳房悬吊结构重建,是一种创伤相对小,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应用直线切口法乳房成形术(Lejour法)治疗重度乳房下垂方法及效果.方法 按Lejour法设计手术切口.该类患者新乳头位置较正常人群可适当下移1~2 cm,新乳房下皱襞上移5~10 cm,通过适当下移新乳头位置及上移新乳房下皱襞达到缩短垂直切口距离.剥离乳腺组织,将下垂乳腺组织从乳腺深层固定于胸大肌第2、3肋水平.皮肤无张力缝合.结果 36例中乳房肥大者30例、体积基本正常者6例,经术后3个月至2年随访,无明显并发症,新乳房外形挺拔自然,患者满意.结论 本术式简便易行,远期效果好,可作为重度乳房下垂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改良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传统的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切口,在皮肤与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行广泛剥离后,在乳腺的下半象限正中将腺体垂直切开,将形成的两部分乳腺复合组织瓣向内上及外上方向旋转后互相交叉重叠缝合固定成形,并将乳晕内外环的真皮行荷包缝合.术后将乳房塑形包扎.结果采用本方法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者共8例16侧,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改良双环法乳房悬吊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改良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采用传统的双环法乳房悬吊术切口,在皮肤与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行广泛剥离后。在乳腺的下半象限正中将腺体垂直切开,将形成的两部分乳腺复合组织瓣向内上及外上方向旋转后互相交叉重叠缝合固定成形。并将乳晕内外环的真皮行荷包缝合。术后将乳房塑形包扎。结果 采用本方法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者共8例16侧。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本手术方法简便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采用乳房外下象限乳腺旋转瓣固定矫正轻中度乳房下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经乳晕周缘"双环形"切口,去除内外环之间的表皮。在皮下脂肪组织与腺体之间广泛分离。在乳房下方正中垂直剖开乳腺,并向外侧分离,形成乳房外下象限乳腺瓣,并向内上方旋转固定,缩小乳房基底,重塑乳房外形,并上提下垂的乳头乳晕复合体。伴有明显乳腺萎缩者,同期或Ⅱ期行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结果:2011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轻中度乳房下垂19例,无血肿、感染、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无乳房下垂复发,乳房下垂明显矫正,双乳对称,外形良好。切口瘢痕呈环线状,乳头乳晕感觉功能正常。结论:乳腺旋转瓣固定法结合了"双环法"和"垂直法"两种技术的优势,对轻中度乳房下垂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额肌筋膜瓣矫正上睑下垂并发症的统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在矫正上睑下垂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对513例在住院期间及门诊复查中发现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病因和防治研究。结果 发现术后并发症共14种并以相应的措施防治。结论 绝大部分并发症可以防治,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疗完全性上睑下垂的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房缩小美容术保持乳头乳晕血运感觉的方法。方法 采用宋氏巨乳缩小术方法设计切口,以乳头乳晕上方及外侧真皮乳腺单蒂供应乳头乳晕血运和神经支配,完成乳腺整形。1996 年1 月~1998 年12 月对18 例30 侧巨乳和12 例22 侧垂乳进行手术。结果 新乳房外形满意,乳头乳晕血运感觉保留好。结论 该法切口瘢痕小、乳头乳晕血运感觉良好,适合于不同轻重程度的巨乳垂乳,可作为乳房肥大或松垂的重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free scapular fascial fla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ven free scapular fascial flaps with a skin graft on top were used to cover soft tissue defects of the hand and foot in 6 patients during the past two years. The size of the flap ranged from 7 x 8 cm to 8 x 12 cm. All flaps survived well, but one had partial loss as a result of infection.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indications, and important technical points of the surger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胸大肌后放置假体,并于胸大肌中央部位切开,形成假体表面胸肌-腺体-胸肌三平面覆盖的方法,矫正乳房萎缩伴下垂的效果.方法 选择环乳晕切口,进行乳房上象限腺体表面分离及真皮帽折叠固定.再由乳腺外下象限边缘进入乳房后间隙,于新的乳头、乳晕水平将胸大肌横行及纵行部分离断,将假体植入胸大肌后.于术前及术后对乳房各解剖径线进行标准化测量.结果 2011年6 ~12月,应用上述方法行乳房上提联合隆乳手术14例,患者术后乳房上极形态、乳房凸度及乳头、乳晕位置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乳房形态良好.结论 三平面法能够在不离断胸大肌起点及止点的情况下,保证假体在乳头、乳晕水平良好的凸度,避免了乳房下垂联合隆乳手术时易发生的双泡畸形或阶梯现象,且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将残耳软骨筋膜瓣应用于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再造耳郭的耳甲腔区域形成残耳软骨筋膜瓣,将其翻转植于再造耳郭的支架下方,调整至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相对称,颅耳沟处的继发创面以中厚皮片覆盖.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应用残耳软骨筋膜瓣行再造耳郭对称性调整89例(89只耳)患者.结果 术后除2例患者(2只耳)部分植皮区域成活不良,经换药治疗2周左右痊愈外,余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访27例患者(27只耳)6~12个月,残耳软骨牢固支撑肋软骨支架,耳郭立体感强,患者满意.结论 残耳软骨筋膜瓣用于再造耳郭的对称性调整,其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再造耳郭与健侧耳郭的对称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顺行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邻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2001年10月-2006年5月,对38例手指近、中节的掌、背侧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邻指带指背神经筋膜蒂顺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结果 38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5个月~1年,手指功能及外观良好,伤指无疼痛,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两点分辨觉为8~10mm。结论 该术式操作简单,疗程短,疗效满意,是治疗手指皮肤缺损可行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The free scapular fascial flap based on the circumflex scapular vessels with skin graft on top has been used to cove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in 6 cases--5 hands and 1 foot, over the past one year. The size of the fascial flap ranged from 10 x 6 to 13 x 7 cm. Five flaps were survival completely and one with loss of a small portion due to infe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utaneous flap, myocutaneous flap or muscular flap, the fascial flap is thinner, showing no bulkiness on the recipient site, and also no impairment was noted in the donor site. The shortcoming is darker colour of the skin graft overlying it.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free fascial flap is mainly indicated for the soft-tissue defects of the extremities and those sites where no augmentation is requir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扩张预构皮瓣的手术设计、操作技巧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应用于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额、顶分支的位置和走行方向;Ⅰ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形成颞浅筋膜岛状瓣,筋膜瓣的大小为5×4cm~8cm×7cm(平均为6.8cm×5.2cm);分别在颈部、耳后乳突区和额部进行剥离,形成容纳扩张器的皮肤软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该腔隙内,舒展地固定于已剥离好的腔隙的皮瓣深面,在筋膜瓣下埋置适当大小的扩张器。注水完毕后,进行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筋膜瓣为携带的预构皮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预构皮瓣的大小为8cm×4cm~17cm×7cm(平均11.89cm×6.39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另行植皮修复。为确保皮瓣转移安全,对7例预构皮瓣进行了术前延迟处理。结果:临床应用10例,其中预构颈部皮瓣4例、预构耳后乳突区皮瓣5例、预构额部皮瓣1例。除1例耳后乳突区预构皮瓣发生远端小面积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除l例耳后供瓣区区需另行植皮修复外,其余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扩张时间3~5个月,平均4.05个月。结论:皮瓣预构技术可摆脱人体固有的皮肤血管构筑的限制,在原不存在轴型血管的部位形成轴型皮瓣,或将任意型皮瓣转化为轴型皮瓣,是对传统皮瓣形成技术的一种改良,是皮瓣外科学领域的一项新进展。组织扩张技术在皮瓣预构中的作用,除可促进皮瓣的新生血管化,提供更大面积的薄型皮瓣外,还有助于皮瓣供区的关闭,降低供瓣区继发畸形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拇指背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7年4月-2011年5月,对22例拇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尺、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皮瓣面积:2.3cm×2.8cm~3.0cm×3.5cm。结果本组22例中仅1例皮瓣部分坏死,其余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外形无臃肿,质地柔软。结论拇指尺、桡侧逆行筋膜皮瓣具有操作简便、血供可靠、疗程短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