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弹力绷带压力治疗对深度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硅酮凝胶喷雾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弹力绷带压力治疗,均连续治疗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瘢痕情况,采用超声检测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增生性瘢痕厚度,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组胺、羟脯氨酸、5-羟色胺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VSS各维度评分与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增生性瘢痕厚度继续增厚,至治疗后6个月开始变薄。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增生性瘢痕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组胺、5-羟色胺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羟脯氨酸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羟脯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绷带压力治疗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可进一步抑制胶原纤维形成,改善增生性瘢痕的色泽、柔软度及厚度,为瘢痕恢复创造有利条件,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分析外用硅酮凝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2),两组均对瘢痕清洁消毒并佩戴弹力套,观察组予以硅酮凝胶外敷,对照组予以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外敷。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对瘢痕进行评分,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管分布评分低于治疗前,瘢痕色泽评分、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柔软度评分,瘙痒、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评分,瘙痒、疼痛、感觉异常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率96.72%高于对照组满意率70.97%(P0.05)。结论:外用硅酮凝胶可以明显改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和柔软度等评分情况,减轻瘙痒、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症状,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滚针导入积雪苷霜软膏在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肤滚针导入积雪苷霜软膏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积雪苷霜软膏外涂治疗,对两组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持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包括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软度),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滚针导入积雪苷霜软膏应用于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减张缝合、核素放疗联合外用硅酮凝胶治疗腋窝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4例腋窝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采取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对照组采取传统缝合+核素放疗+激素治疗+外用硅酮凝胶,观察组采取减张缝合+核素放疗+激素治疗+外用硅酮凝胶。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瘢痕程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估]、瘢痕硬度[采用WX-2A型硬度计测量]、瘢痕美观度[采用患者和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评估]及随访至2018年7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为(2.84±0.5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6±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瘢痕硬度与PO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的瘢痕硬度与POSAS评分[(0.61±0.14)N/mm~3与(10.28±2.31)分]低于对照组[(0.68±0.17)N/mm~3与(14.29±2.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8年7月,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2例。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4.08%(2/49)]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张缝合、核素放疗、激素治疗联合外用硅酮凝胶治疗腋窝瘢痕可减小切口张力,抑制切口瘢痕的增宽与增生,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外观恢复更理想,复发风险更低,为瘢痕疙瘩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康宁克通A对增生性瘢痕色度值的影响,探讨康宁克通A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增生性瘢痕患者36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每例患者的病灶处选取部位相近、面积相同的增生性瘢痕两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于病灶内注射康宁克通A,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周,每次注射4mg/cm^2。对照组:于病灶内注射等量的2%利多卡因,连续注射4次,每次间隔2周。于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用CM-2600d分光测色仪测量瘢痕的色度值,并用温哥华评分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注射后随访患者1~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痒、胀、痛等自觉症状减轻,病灶处的充血减轻、颜色变浅,注射后的瘢痕明度(L*值增大)、红绿色值(a*值变小)、温哥华瘢痕指数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注射后与注射前比较色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前后两组间各项色度值变化情况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宁克通A可使增生性瘢痕的色度值发生明显变化,因此,是治疗增生性瘢痕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联合硅酮敷料在面部手术应用中的疗效。方法:笔者将所在医院符合本次研究各项标准并进行面部整形手术的患者100例纳入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的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术中给予A型肉毒毒素,术后给予常规药物及硅酮敷料;对照组行单纯整形手术和常规药物。以术后6个月、12个月为观察时间点,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优良率、测者瘢痕评价表(0SAS)分值、患者主观瘢痕评价量表(PSAS)分值、温哥华瘢痕评估表(VSS)分值。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愈合良好率(92.00%)较对照组(78.00%)高;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OSAS中各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VSS及PSA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切口愈合良好率比较,P0.05。结论:面部手术中使用A型肉毒毒素且术后使用硅酮敷料,能显著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加快瘢痕消除,使瘢痕组织接近周围健康肌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O2点阵激光对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以及对TGF-β_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4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2)与对照组(n=72),观察组给予CO2点阵激光治疗,对照组给予皮损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治疗1个疗程(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瘢痕厚度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变化、瘢痕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厚度、瘢痕VSS评分、TGF-β1相对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瘢痕厚度、瘢痕VSS评分及TGF-β1相对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能够快速降低瘢痕厚度及瘢痕VSS评分,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同时有效降低瘢痕组织中TGF-β_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芩油膏在增生性瘢痕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对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门诊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采用黄芩油膏涂抹创面;对照组:15例,金霉素眼膏涂抹创面。按增生性瘢痕的诊断标准,观察患者的疼痛指数、最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指数、最后的创面愈合时间、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色素沉着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芩油膏运用于增生性瘢痕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创面,不仅可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减少色素沉着发生,而且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超声导入曲安奈德联合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瘢痕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医学美容科和烧伤整形科收治的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予以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超声导入曲安奈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疼痛及瘙痒症状、瘢痕恢复情况、心理状况、疗效、不良反应及瘢痕组织学特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温哥华瘢痕评分量化表(VSS)、疼痛、瘙痒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主观幸福感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相较对照组瘢痕组织表皮恢复更为显著,真皮浅层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数量更少且排列相对规整。观察组、对照组仅发生色素沉着,分别为3例(6.67%)、5例(11.1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的基础上予以超声导入曲安奈德可有效修复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状态,改善瘢痕组织学特征,减轻患者疼痛瘙痒症状,进而改善其负性心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7月笔者科室治疗的100例病理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联合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4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瘢痕改善情况、瘢痕症状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个月后两组瘢痕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和温哥华瘢痕量表(VSS)总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瘙痒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0%,与对照组(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ynergy双波长脉冲染料激光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可有效改善病理性瘢痕患者瘢痕状态和症状,疗效较好,同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杨智勇  赵艳  崔晖  姜南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1192-1194
目的:观察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面部切口愈合后1月内开始铒像素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5次,同时使用硅凝胶软膏治疗;对照组41例,仅使用硅凝胶软膏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以温哥华瘢痕测量表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瘢痕的治疗效果。结果:瘢痕总评分均值:治疗组3.43±1.945,对照组4.37±1.593,t=-2.310,P<0.05;瘢痕色泽评分均值:治疗组1.09±0.919,对照组1.78±0.881,t=-3.359,P<0.05。结论: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效果,在术后6个月时优于单独使用硅凝胶软膏,其中瘢痕色泽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硅凝胶软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皮肤针叩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5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痉挛评分、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痉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度的总有效率为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痉挛型脑瘫采用皮肤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明显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面部直线形瘢痕修复术中应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整形科接受面部瘢痕修复术,术中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整形科接受单纯面部瘢痕切除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每组术前、术后及两组的情况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前瘢痕的颜色、平整度、弹性和宽度4个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瘢痕的颜色、弹性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整度明显改善,宽度明显缩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与术前相比瘢痕的颜色、平整度、弹性和宽度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和对照组术后相比,瘢痕颜色更淡、弹性更好、宽度明显缩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用于面部瘢痕修复后切口两侧注射可以明显改善术后瘢痕的质地,修复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及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功能评分及VAS和LK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2.59%,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2.14%,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和LK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O2点阵激光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面部外伤后手术缝合瘢痕的治疗效果及 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科就诊的60例面部外伤后手术缝合瘢痕患 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O2点阵激光治疗,试验组在CO2点阵激 光治疗后予以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 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治疗后1、6个月VSS权重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治疗后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两组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2点阵激光联合A 型肉毒毒素注射技术治疗面部外伤后手术缝合瘢痕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瘢痕外观,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几率,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压力治疗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7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压力治疗(42例);观察组采用压力联合点阵CO2激光治疗(32例)。治疗结束6个月后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进行瘢痕评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瘢痕瘙痒及疼痛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瘢痕的瘙痒及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治疗联合点阵CO2激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生精汤治疗少弱精子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男性少弱精子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左卡尼汀口服液,观察组加服补肾生精汤,观察治疗12周后精子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两组精子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两组精子总数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精子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5,P<0.01)。治疗前及治疗4周时两组精子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两组精子活力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精子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9,P<0.01)。结论补肾生精汤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少弱精子症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精子质量,增加精子总数,提高精子活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蚕蚀消溶法(即以微针诱导、敷中药膜、涂瘢痕霜联合治疗法)治疗面部早期小面积瘢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寻求一种简单有效的面部瘢痕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面部急性创伤愈合后6个月内的小面积增生性瘢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美容毫针密集针刺瘢痕局部的病变组织,敷活血化瘀的中药膜,涂瘢痕霜;对照组不做针刺,其余方法同治疗组。两组均按要求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其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并发症、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个月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2、3个月时,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伤后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明显;治疗组施治3个月,停止治疗后瘢痕大部分不再增生,日趋软化、稳定。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无明显不满意者。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蚕蚀消溶法治疗面部早期小面积瘢痕,瘢痕软化快,消退提前,效果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比常规注射方法与无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0例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瘢痕疙瘩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1ml注射器组和无针注射器组,均进行瘢痕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每位患者行4次注射治疗,每次间隔时间1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瘢痕大小、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瘢痕总体厚度及注射疼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4次治疗后,其瘢痕长度、宽度、深度、瘢痕量表评分等均有显著改善;无针注射器组对瘢痕的宽度和柔软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瘢痕时,无针注射组对比有针注射组在减轻瘢痕宽度以及改善瘢痕柔软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改善瘢痕总体厚度方面与常规注射方法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曲安奈德、手术、电子线照射等治疗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形态学影响,探寻治疗瘢痕的最优方案.方法 建立兔耳腹侧增生性瘢痕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手术加生理盐水组(C组)、曲安奈德组(D组)、手术加曲安奈德组(E组)、电子线组(F组)、手术后2d电子线组(G组)、手术后7d电子线组(H组),通过HE染色、VG染色、甲苯胺蓝染色、CD34和α-SMA免疫组织化学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胶原纤维观察显示:A、B组,D、G组,F、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肥大细胞不典型.微血管观察显示:A、B组,F、H组,G、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肌纤维细胞观察显示: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兔耳瘢痕效果优于电子线放疗,电子线术后早期放疗效果优于愈合后放疗,曲安奈德、电子线联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