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囊虫病在CT应用前主要依靠患者的寄生虫病史和临床表现及血、脑脊液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准确率较低,而CT应用后,不仅可直接显示病变部位、数目,还能反映其病理演变过程,对指导治疗和疗效观察都有很大价值.笔者收集了近年来临床确诊的CT资料完整的38例脑囊虫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CT征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脑囊虫病CT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囊虫病是人体摄入猪绦虫卵而感染, 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皮下组织、肌肉与中枢神经系统, 其中以脑囊虫最严重。近年来开始用免疫学检测手段以及头颅CT 与M RI进行无创伤性早期诊断, 早期应用抗囊虫药物, 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ISA),证明该试验对诊断脑囊虫病的临床价值。方法:ELISA试验是目前由免疫学发展起来的。它在不破坏酶的催化活性及免疫球蛋白的免疫活性的条件下,将酶分子标记到免疫球蛋白分子上,进行抗原或抗体的示踪、定位或定量测定。酶与抗原或抗体分子结合稳定,具有灵敏、特异、判断结果方便等优点。本院神外实验室每年约检测该项目平均150余次,结合临床症状、体征、CT、MRI等表现给予分析。结果:检测阳性结果对脑囊虫病的诊治有实用参考价值。结论:临床上应用EIISA检测的方法,特别通过3例脑囊虫病人的病例进一步证明此试验对脑囊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愈后判断及随访确有实用价值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脑囊虫病是常见的脑部病变之一。在河北特别是郊区农村发病比较高。此病常引起头痛、头晕、呕心、呕吐、癫痫发作,如不及早诊治,可引起不良后果。用CT和脑电图检查,对此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作用。现将我院1992~1994年观察的10例典型脑囊虫患者的CT与脑电图对照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病人,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14~66岁;郊区农村患者7例占70%。10例患者均在我院做CT和脑电图检查,最少者CT2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脑囊虫病患者在入院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尽早恢复健康。方法在足量足疗程的吡喹酮的治疗的前提下通过做好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发热的护理,辅以心理疏导,加强用药观察与护理,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对2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结提示癫痫发作、颅内高压、发热,用药后副反应等是影响本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主要因素。结论脑囊虫病患者在有效的病原治疗的同时,应用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到达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本文报告一例罕见的,含有两个包虫囊的原发性脑包囊虫病。 患者,男性,37岁,牧民。主因渐进性头痛3个月,言语混乱5天,精神错乱2天住院。查体: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偏轻瘫及失语。CT扫描显示左额顶叶和左枕叶各有一囊性肿物,CT值与脑脊液相近,不被强化,伴有脑室系统移位,影像诊断为脑包囊虫病。胸部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与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随后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再分析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MRI检查与CT检查中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MRI检测结果中患者脑囊虫、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新型隐球酵母菌脑膜炎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CT检查,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磁共振对脑囊虫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及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及临床驱虫治疗的脑囊虫病MRI成像技术及影像表现,通过MR多种成像技术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信号特征及增强方式。结果:56例病例中,22例做了CT和MRI平扫,40例做了MRI平扫加增强,病灶多为多发,分布广泛,最大直径约15mm,最小2~3mm,MRI表现为囊内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灶囊内可见头节,病灶周边可伴有轻度水肿,占位效应较轻。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2加权像囊虫囊液被抑制,灶边水肿未被抑制。增强扫描囊壁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囊内头节呈轻度强化。MRI显示病灶及病灶周围不明显的水肿带较CT清晰,特别是FLAIR序列对水肿特别敏感。结论:MRI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显示脑囊虫病具有一定特异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是该病流行地区脑囊虫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兵  赵宝文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2):547-548
本文采用中药或丙硫咪唑治疗108例脑囊虫病,随机分2组,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药组疗效优于丙硫咪唑组,且治愈后的CT/MR很少发现钙化灶。提示中药治疗脑囊虫病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囊虫病是因人食猪肉绦虫卵或牛肉绦虫卵后 ,虫卵经胃肠内消化液作用 ,逸出六钩虫蚴 ,穿过肠壁移至全身发育为囊虫 (囊尾虫蚴 )。囊虫如寄生在颅脑则称为脑囊虫 ,可出现头昏、头痛、癫痫、瘫痪、共济失调、类脑炎症状等 ,如未及时治疗尚可危及生命。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采取中成药配合西药治疗脑囊虫病 2 6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 6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1例 ;年龄 9~ 67岁 ,平均 34岁 ;伴癫痫发作者 2 4例 ,伴皮下肌肉结节者 4例 ;平均病程2 7天。均经 CT扫描检查和血液囊虫酶联试验确诊为脑囊虫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癫痫持续状态为神经科急症 ,若不及时治疗 ,预后不良。1996年以来 ,笔者应用安定治疗本病患者 79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方法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9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42例 ,女 3 7例 ;年龄 18~ 5 7岁 ,平均 3 8.4岁 ;有癫痫史者 41例 ,无癫痫史者 3 8例 ;发病至入院时间 1~ 6h ,平均 2 .1h ;既往有脑外伤史 2 5例 ,脑炎 13例 ,一氧化碳中毒 12例 ,脑囊虫 12例 ;头颅CT表现脑萎缩 3 6例 ,脑内软化灶 13例 ,脑瘤 3例 ,脑血管畸形致脑内血肿 2例 ,脑囊虫性脓肿 12例 ,未见明显异常 13例。1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  相似文献   

12.
补骨脂,仙鹤草对猪囊尾蚴作用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囊尾蚴病简称囊虫病在我省分布较广,寄生干皮下肌肉的囊虫引起的症状不重,但脑囊虫病较严重。西药吡喹酮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然而能引起颅内压升高发生脑疝。因此研究中草药治疗囊虫病,特别是脑囊虫病减轻毒副作用很有必要。目前我组对补骨脂、仙鹤草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科在一九七○年至一九七四年间应用左家特产研究所配制的中药囊虫丸治疗囊虫病,现将其中资料较完整的脑囊虫病60例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近年来癫痫反复发作,皮下有囊虫结节,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确诊为脑囊虫病者。作为观察对象。6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 :对 35例脑囊虫病患儿均采用丙硫咪唑 2 0 m g/( kg· d) ,分 3次口服 ,每疗程 10天 ,共用 3疗程 ,间歇期 10天。辅以脱水剂 2 0 %甘露醇注射液 +地塞米松注射液每日 1次 ,连用 3~ 5天。结果 :34例患儿症状 3~ 5天消失 ,追踪 3月未见复发者。有 2 8例患儿复查头颅 CT,脑内病灶消失 9例 ,钙化及钙化点缩小 19例。 19例复查脑电图 ,正常 14例。结论 :丙硫咪唑治疗脑囊虫病 ,疗效好、安全、副作用小。丙硫咪唑 15~ 2 0 m g/( kg· d)口服为最适合剂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辉 《中医研究》1997,10(6):44-45
涤痰逐瘀法治疗脑囊虫病广东510130广州市中医院张玉辉主题词囊尾蚴病/中医药疗法涤痰活血祛瘀在脑囊虫病的治疗中,常有用吡喹酮而出现严重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的病例,这种情况多见于伴有高颅压的患者。笔者采用涤痰逐瘀法,取得较满意疗效。基本方药葛根30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CT对颅脑肿瘤诊断以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颅脑肿瘤患者,其中脑膜瘤患者12例,脑转移瘤患者8例,应用CT血流灌注成像扫描,统计计算肿瘤与脑组织的增强高度、TTP(峰值时间)、MTT(对比剂通过时间)、rCBF(局部脑血流量)与rCBV(局部脑血容量),比较其各灌注参数值以及其比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脑膜瘤患者的局部脑血容量以及其比值与局部脑血流量比值显著高于转移瘤患者(P〈0.05),但其局部脑血流量与对比剂平均通过的时间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2%的脑膜瘤患者与转移瘤患者其灌注参数相近。转移瘤的灌注曲线其峰值则明显低于脑膜瘤患者(P〈0.01),但其峰值时间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CT的灌注成像有助于对颅脑肿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是CNS(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猪带绦虫,60%~90%的囊虫累及CNS(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引起脑实质与脑膜囊虫病,本文通过一组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脑囊虫的MR(I核磁共振)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8例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19岁,以青少年发病居多。1.1主要临床表现:18例患者绝大多数以阵发性癫痫样抽搐症  相似文献   

18.
李成文  李增富 《中医杂志》1998,39(9):547-548
以脑CT和磁共振(MRI)作为诊断脑内炎性肉芽肿主要依据,同时排除囊虫性及结核性肉芽肿。用炎肿消胶囊对脑内炎性肉芽肿进行了治疗观察,并与青霉素治疗组作对照。结果炎肿消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治愈率61.7%;青霉素对照组有效率53.3%,治愈率26.9%。二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19.
正廉辰,主任中医师,河北医科大学兼职教授,邯郸市中医院内四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至"十二五"重点专科邯郸市中医院脑囊虫病科学科带头人,全国知名脑囊虫病、脑病专家。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邯郸市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曾获邯郸市先进科技工作者、邯郸市科技创新能手、邯郸市名青年中医师、首届邯郸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廉辰主任创建了邯郸市中医院脑囊虫病专科,如今已经成为国家、省、市三级重点专科。率先提出了脑囊虫病早期诊断的论点以及脑囊虫病的分型、分期理论和脑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脑囊虫病患者的MRI表现。结果脑囊虫病主要MRI表现:①小囊状及小囊内偏心点状病灶;②环状、环内点状、点状、结节状强化灶;③其他:大环状、大囊状病灶及脑积水等。根据虫体所在部位及MRI特性分为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和混合型4型及活动期、退变死亡期、非活动期和混杂期4期。结论脑囊虫病的MRI表现具有显著的特征性,其分型、分期对临床合理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