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法.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成人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使用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治疗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加优越,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所需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本组90例患者共行96次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75min,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d。术后并发阴囊血肿4例,且有阴囊坠胀感,但经过穿刺抽液和理疗后治愈;术后出现腹股沟区疼痛3例,给予热敷和理疗后疼痛消失;随访5~18个月,无复发病例,无病例出现手术区异物感,患者均感觉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且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对成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用60例腹股沟疝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疝复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数据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所需时间,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采用指板拉钩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临床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到2008年12月采用指板拉钩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36例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36例共进行42例次TEP,中转经腹腔腹膜前修补2例,单侧疝手术时间63—137(81±37)min,双侧疝手术时间97—176(129±56)min,术中出血10~50ml,术后阴囊血肿1例,血清肿2例,术后4—8天出院。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2例,随访3~1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指板拉钩分离建立腹膜外间隙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腹股沟疝患者应用TEP术式(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术式(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出100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入TEP术式组和TAPP术式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TEP术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APP术式组,P 0.05;TEP术式组的住院费用低于TAPP术式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P术式和TAPP术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各有优缺点,其中TEP术式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前修补,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但手术操作难度大。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罗定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共10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传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弱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与传统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在减少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丰顺县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组: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组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TEP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APP和TEP两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各有优缺点,前者的手术时间短,后者有助于隐匿疝的发现,临床医师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6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前腹股沟疝聚丙烯补片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手术用时较长,但术后疼痛小,可促进患者康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69例。两组均行TAPP术,对照组术后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术后以少腹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5.88%,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辅助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运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74例临床资料。结果结果显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抗压力强、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结论提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有效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可做为成人腹股沟疝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中心卫生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腹股沟疝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A组(50例,以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B组〔50例,以前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术式)治疗腹股沟疝〕;C组〔50例,以后入路的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结果:比较A组与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A组与C组的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组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低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腹股沟疝患者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时,开放式后入路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较简单、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枝江市人民医院诊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每组100例,参照组接受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分析组接受经腹腹膜前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采用传统方法修复腹股沟疝231例,2000年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150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50例的治疗过程。结果: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20)min,无张力修补组为(50±15)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60±25)min。术后随访1~4年,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7.79%;无张力修补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66%;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2%。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腹腔镜组为6.5d,无张力组为8.5d,传统手术组为14d。结论: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的特点。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区疼痛更轻,特别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腹股沟疝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时不同补片固定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在高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 120 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60 例和观察 组 60 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充分暴露腹膜前间隙后,观察组采用轴法放置生物网片,对照组采用 传统平铺法放置生物网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网片放置和固定修补时间、手术总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 补术时应用轴法放置生物网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手术方式不同将139例行疝修补手术患者分为2组:腹腔镜组61例行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开放组78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手术者。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术后1 d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2组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暂时性感觉异常率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2组术后均无复发,慢性疼痛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解剖清晰,手术安全,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切口美观等诸多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选取登封市中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成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通过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患者开展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情况、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较好的降低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手术时间、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腹股沟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参与本研究,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将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比较相关指标数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各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均更好。结论:腹股沟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临床疗效更好,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疼痛情况、降低临床手术出血量等,安全性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开放性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并提出思考。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湄潭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开放性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对照组使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开放性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疼痛小,复发率低,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