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近些年来,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慢萎)的治疗,初步显示了中医药的优势,虽然中医界对本病的认识尚不一致,治疗方法尚有出入,然就目前来看,临床有效中医专方报道较多,说明祖国医学正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寻找着确有疗效的方药。本文就近年来中医界对本病治疗的大体情况简要综合,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基础,胃气阻滞是CAG的主要病理变化,胃络瘀阻贯穿于CAG病变全过程。临床常采用分型治疗、固定方治疗及中医外治等,治法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及寒热并用等立方。  相似文献   

3.
西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理特点是胃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而被列为癌前状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药采用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能使部分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使胃黏膜细胞异性增生及上皮肠腺化生与腺体萎缩等病理学改善,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孙喜奎 《中外医疗》2011,30(6):140-140
祖国中药参芪蒲丹汤既能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改善萎缩胃黏膜,阻断或减轻病变的进展,使萎缩的胃黏膜逆转,降低胃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治现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总结、分析、概括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作出详尽的阐述. 结论 中医药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治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今后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即一类将胃粘膜上皮与腺体产生萎缩当作特点的慢性消化系统病症,其患病尤为隐秘,病程过久,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异特性,较难予以治愈。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CAG当作了一类癌前状态,其大多伴随了假幽门腺化生与肠上皮化生,或是不典型增生阶段等癌前病变。现阶段,对这一病症辅以治疗,大多把改善临床表现、手术介入等当作核心,在腺体产生萎缩、肠化生等方面还不具备进展。而中医药在逆转异型增生、修复胃黏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成效与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次CAG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已被大家所公认,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尚无特效药,祖国医学结合患者症状辨汪施治,取得良好成效。文章通过论述近年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及研究进展,从而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较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安徽中医学院与解放军105医院协作创用我国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温胃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获得满意效果。五年中共治疗225例,其中治疗组183例(住院77例、门诊106例)、对照组42例。经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控率为18.03%(即腺体萎缩消失)、显效率为43.17%、有效率为34.97%、无效为3.8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疗效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证明本病病因与免疫有关。经扶正固本治疗,结果可改善泌酸功能,调整免疫指标,部分病例可使萎缩腺体恢复。通过80例光镜及5例电镜病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报》2019,(12):2570-257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关注以下几点:各医家从自身认识和经验总结用药,在治则治法上不尽相同,多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经验方和自拟方;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大样本微观辨证及相应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既往研究中的疗程长短、疗效判定标准不一,疗效的可重复性较差,且远期疗效的观察研究较少;中医药对本病病机、治疗作用机制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治疗是多靶点、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难以用现代医学解释其治疗作用途径;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性、临床症状与萎缩性病变程度不匹配的现象,单纯以传统的宏观辨证不能准确地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缺乏公认的胃镜像中医证候属性概念及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导致微观辨证与临床宏观辨证脱节,缺乏广泛认可且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临床诊疗推广不足。因此,需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胃镜、病理等检查方式,更深入地说明疾病的本质及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现代医学对CAG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停药后病情常易反复、长期用药副作用明显等。中医治疗本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综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CAG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生主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七情失和、久病素虚诸劳等,导致胃气郁滞,或者脾胃失养,胃失和降.中医药辨证论治、专法专方、验方治疗能较快而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萎缩或延缓病情的发展,甚至可以阻止CAG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现代治疗主要是改善、缓解症状,尚无理想治疗方法.中医开展CAG伴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治疗工作已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及病理研究报道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变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固定方加减、中成药、针灸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本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制订统一诊断、辨证、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治疗前后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佳艺  丁杰  杜璐瑶  沈阳  王丽娜 《中医学报》2019,34(12):2570-2575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关注以下几点:各医家从自身认识和经验总结用药,在治则治法上不尽相同,多在经方的基础上衍生经验方和自拟方;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大样本微观辨证及相应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导致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信度;既往研究中的疗程长短、疗效判定标准不一,疗效的可重复性较差,且远期疗效的观察研究较少;中医药对本病病机、治疗作用机制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治疗是多靶点、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难以用现代医学解释其治疗作用途径;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典型性、临床症状与萎缩性病变程度不匹配的现象,单纯以传统的宏观辨证不能准确地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缺乏公认的胃镜像中医证候属性概念及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导致微观辨证与临床宏观辨证脱节,缺乏广泛认可且简明实用的微观辨证方法,临床诊疗推广不足。因此,需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胃镜、病理等检查方式,更深入地说明疾病的本质及变化。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疾病,属于中医"痞满""嘈杂""胃脘痛"等病范畴。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较难治愈。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有着独特的经验,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近五年相关文献,总结其在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针法、灸法以及实验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阐述中医药在治疗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之一,属于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类型,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缓慢进展等特点,是以胃黏膜上皮萎缩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为病理特点的疾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临床以上腹胀痛、纳少、嗳气、消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其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  相似文献   

1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在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下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危害性较高。近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的病程长且治愈难度较高。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为“痞满”范畴,且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中医药的应用安全性良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身体康复。该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治疗、中药结合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孙波 《医学综述》2002,8(6):364-365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以胃粘膜萎缩变薄 ,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胃胀”等范畴 ,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和难治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CAG属癌前病变 ,多伴有异型增生 (ATP)和肠上皮化生 (IM)。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国内对CAG的中医治疗卓有成效。现将近 5年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陈福如[1 ] 认为饮食不节 ,劳倦所伤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最常见病因 ,脾胃虚弱 ,运化无权是决定性因素 ,七情所伤 ,气血不和 ,经络瘀阻是常见病机之一 ,且慢性浅…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玉真 《中外医疗》2009,28(28):18-1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应用健脾益气法、清热化湿法,活血化瘀法、滋阴益胃法来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