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液囊肿     
作者分析13例鼻窦粘液囊肿,其中位于额窦6例,额-筛窦4例,上颌窦2例,筛窦1例。5例有合并病变(合并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筛窦息肉病1例),7例有鼻-鼻窦既往病史(外伤1例,手术2例,鼻窦炎4例),可见肿瘤、创伤、感染可影响窦口功能而促使粘液囊肿的发生;在诊断本病时,应注意追查其有无既往病史;在鼻窦手术时也应注意保存窦口功能,尤其是额窦。11例症状呈渐进性表现,但有2例以急性方式表现,与囊肿的感染有关。症状有突眼、眼球运动障碍、上睑肿胀、上睑皮肤瘘管形成、面部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析1954—1970年经治56例粘液囊肿或脓囊肿的手术治疗结果。男性32例,女性24例,年龄14~68岁。关于额窦疾病并发粘液囊肿的发生率,据作者之一(1972)分析连续100例进行额窦手术的患者,术中发现粘液囊肿19例,可见其发生率之高。此组额窦粘液囊肿的诱发因素有五:(1)慢性额窦疾病;(2)以往有涉及额窦的手术;(3)额窦外伤;(4)较重的鼻变态反应;(5)侵及鼻额管的骨瘤。作者分析的结果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鼻内窥镜在治疗额筛骨瘤中的作用受到重视。回顾分析 1990~ 1999年治疗的额筛骨瘤 34例 (额窦骨瘤 2 3例 ,筛窦骨瘤 11例 ) ,年龄 2 1~ 70岁。额窦骨瘤中的 12例发生于额窦后下壁 ,瘤体外侧没超过纸样板的延长线 ;11例发生于额窦前壁或瘤体外侧超过纸样板的延长线。筛窦骨瘤中的 9例位于前筛 ,2例位于后筛 ,直径 8~ 35 mm(平均 17mm)。 34例额筛骨瘤中 ,16例邻近额隐窝、6例伴有慢性鼻窦炎、7例伴有头痛、3例前额部隆起、1例并发脑膜炎、1例引起复视 ,所有病历均行手术治疗。术前冠状位 CT扫描 (层厚2 mm)确定骨瘤的位置、大小、…  相似文献   

4.
额下入路颅脑术后并发额窦炎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额下入路颅脑手术后并发额窦炎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额下入路颅脑手术后出现额窦炎的患者共33例,其中7例合并额窦脓肿,4例前额皮肤破溃瘘道.传统鼻外进路额窦手术23例,术后放置鼻额引流扩张管3个月以上;鼻内镜下额窦手术9例,鼻内镜和鼻外联合进路额窦手术1例,引流扩张管在出院前或出院后1个月内拔除.两种术式均需彻底清除额窦内骨蜡异物和炎性肉芽组织.复习颅脑手术病历结合鼻窦CT影像和额窦手术所见探讨并发额窦炎的原因.结果 33例患者均有颅脑术中开放额窦,将额窦黏膜下推或刮除,并以骨蜡填塞额窦的记录,其中5例有发生额窦炎后重新刮除额窦内黏膜并再次以骨蜡彻底封闭额窦的病史.所有患者均在拔除硅胶鼻额引流扩张管后随访半年以上.除2例鼻外进路手术的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鼻额引流扩张管脱落,经2次手术外,余31例均为1次手术.33例中30例治愈,3例好转.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相同.无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 额下入路颅脑术后并发额窦炎与颅脑术中额窦处理不当、额窦内骨蜡异物存留有关,此类额窦炎易形成额窦脓肿、瘘道等严重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清除额窦内骨蜡异物、清除炎性肉芽组织、开放额隐窝引流为主.传统鼻外进路额窦外科和鼻内镜额窦外科都可以达到治疗目的,但鼻内镜额窦外科具有微创、不必长期佩戴扩张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鼻和鼻窦手术后发生眼外肌功能障碍是一少见的并发症,且多是暂时性的,永久性者很少。Guiber(1975)报告1例,摘除额窦和筛窦粘液囊肿后,继发内直肌粘连。Grittiths & Smith(1971)报告2例,上颌窦根治及填塞后发生视神经萎缩、眼球下陷和眼外肌运动完全受限。现将Mark等与Flynn等报告的4例鼻内手术损伤内直肌及引起眼运动障碍者综合如下: Mark等的1例内直肌严重损伤发生在鼻中  相似文献   

6.
鼻科学     
20 0 4 0 5 0 2  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与额窦开放手术 /周 兵… /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 2 0 0 3;38(5 ) - 36 7~ 36 9目的 :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 ,总结与内镜额窦手术相关的镜下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特征 ,探讨额窦鼻内镜手术相关问题。方法 :病例资料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30 1例 (5 6 2侧 ) ,有前期手术史者除外。术前鼻窦CT扫描证实合并额窦炎者2 80例 (4 79侧 ) ,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 ;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 ,2 5 0例 (4 2 1侧 )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 ,并对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结构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  相似文献   

7.
在鼻窦恶性肿瘤中,额窦癌甚少见且难以治疗。本文报告一例60岁男性患者,主诉右前额部肿胀及额痛。1976年5月右前额被铁棒打伤成一拇指头大的肿胀区,数日后消退。同年12月用脏工作服擦眼后发生右上睑肿胀并逐渐加重,曾被诊断为外伤性额窦炎。1977年3月疼痛加重,右上睑肿胀显著以致不能睁眼,乃入院治疗。检查:全身情况无异常。从右前额部至眉间明显肿胀、发红,较软,有穿破倾向。未扪到区域淋巴结。鼻中隔轻度偏曲,右中鼻道有息肉。X线照片见双侧额窦腔内有阴影,右额窦边缘不整。断层摄影示右额窦前、后壁有骨缺损。血沉值:1小时42mm。乃行鼻外额窦手术探查,发现皮下即有菜花状肿瘤增生。右额窦前壁大块缺损,窦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与额窦开放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术中鼻内镜下解剖额隐窝 ,总结与内镜额窦手术相关的镜下额窦引流通道解剖特征 ,探讨额窦鼻内镜手术相关问题。方法 病例资料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30 1例 ( 5 6 2侧 ) ,有前期手术史者除外。术前鼻窦CT扫描证实合并额窦炎者 2 80例 ( 4 79侧 ) ,术前根据CT扫描判定额窦引流方式 ;术中以钩突为参考标志 ,2 5 0例 ( 4 2 1侧 )行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手术 ,并对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结构特征进行分型。结果 冠状CT扫描提示额窦开口于钩突与中鼻甲之间为 2 0 3侧( 4 8 2 % ) ;额窦开口于钩突和眶纸板之间 2 18侧 ( 5 1 8% )。对应上述规律的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分型 :前者属Ⅰ型 2 0 3侧 ( 4 8 2 % ) ,后者属Ⅱ型 2 18侧 ( 5 1 8% )。结论 以额窦口为中心的额隐窝鼻内镜下解剖特征及分型 ,对额窦开放手术有重要意义 ;钩突上部为CT扫描和术中定位额窦口解剖参考标志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额窦手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进行额窦手术。方法:总结201例鼻内镜下额窦手术。其中额窦炎症性病变190例,额窦粘液囊肿10例,额窦骨瘤1例,合并其它鼻腔病变247侧。术前行鼻窦CT扫描,结合术中鼻内镜准确定位额窦开口,清除或纠正额窦开口及其周围结构病变或变异,以建立良好的符合生理性的额窦通气引流通道。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消失或改善,无一例复发,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额窦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额窦病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例青年患者因筛窦粘液囊肿突入额窦内导致鼻额管呈活瓣性堵塞及额一蝶窦扩大而并发眶额部皮下气囊肿。病例:男,18岁,非洲人。5个月来右额眶部隆起,右眼受压,并伴局部疼痛,经治疗后疼痛消失。局部检查:右额眶部有软而无痛的波动性隆起,叩时呈鼓音。行瓦氏吹张术时,此隆起部有持续性张力增加,表明此含气腔与鼻腔相通。否认外伤、鼻堵及鼻流脓史。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额隐窝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发性额隐窝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再手术的方式及经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9例复发性额隐窝IP,术前接受鼻窦CT和MRI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前期手术及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IP.所有病例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经鼻内镜下额窦手术,手术方式分别为Draf Ⅱ型和DrafⅢ型(经鼻改良Lothrop手术).随访时间13个月至55个月,平均23.1个月.结果 9例前期手术包括鼻侧切开1例(2次),前鼻镜下经鼻肿瘤摘除术1例,柯陆氏手术1例;经鼻内镜手术7例;所有病例接受一次手术8例,4次手术1例,包括2次鼻侧切开和2次鼻内镜手术.鼻窦CT提示累及双侧额窦3例,3例筛窦和上颌窦受累,4例骨质增生同时伴骨质吸收或破坏.术前持续鼻塞症状4例,4例脓涕,涕中带血2例,持续或间歇性头痛6例,2例无明显症状,均在鼻内镜随访时提示肿瘤复发.手术依据术中所见病灶侵犯范围采用Draf Ⅱ a型3例,Draf Ⅱb型手术4例,Draf Ⅲ型手术2例,3例同期行筛窦和上颌窦开放切除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1例伴恶变.术后6个月局灶性复发1例,随访中处理并用平阳霉素湿敷12周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复发性额隐窝伴/不伴额窦内侵犯IP,在技术熟练和严格适应证基础上,结合专用额窦手术器械,经鼻部分或全部切除额窦底扩大开放额窦,可彻底切除额窦内病灶.  相似文献   

12.
鼻丘气房位于筛窦气房的最前端,在数量及定位上与筛窦相比变化较小。据Bolger等报告98.5%甚至“全部”的人有鼻丘气房的存在。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鼻丘气房可以气化进入额隐窝造成额窦的梗阻,出现粘液囊肿、头痛等症状。如果手术时剩余部分气房,可造成鼻丘的后壁、额隐窝的顶以及中甲粘连引起狭窄,妨碍额窦的引流。但是识别鼻丘是困难的,当鼻丘气房化较好时手术医生会误认为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额钻辅助定位在经鼻内镜额窦修正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8侧)因复发性额窦炎行经鼻内镜额窦修正手术患者的资料,11例患者术中均不能辨认额窦开口,以额钻辅助定位额窦开口,术后随访观察评估疗效。结果:11例(18侧)额窦炎患者均在额钻辅助定位的帮助下,成功开放额窦,除1例(1侧)术中损伤筛前动脉引起出血外,余10例(17侧)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7~35个月,术前症状均消失,经鼻内镜检查额窦口开放良好。结论:在经鼻内镜额窦修正手术中以额钻辅助定位额窦开口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额窦及筛窦粘液囊肿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1995年收治额窦、筛窦粘液囊肿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7~79岁。平均47岁。左侧ZI例,右侧17例。粘液囊肿位于额窦11例,额筛窦12例,筛窦15例。症状以头痛、鼻塞多见,其次流涕、头昏、头胀、嗅觉减退。有症状者占52.6%(20/38)。鼻部检查多以鼻中甲肥大或息肉样变多见,或有中鼻道饱满,中鼻道息肉及嗅裂“赘生物”等。有体征者占55.3%(21/38)。眼部症状以突眼,内肌部肿胀为多见。有的伴视力减退、眼痛、流泪、复视、甚至失明。眼部症状占89.5%(10/38)。体征以眼球移位,内毗部们及肿块多见。此外,眼球…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额筛窦骨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额筛窦骨瘤鼻内镜径路切除术的效果。方法:18例额筛窦骨瘤患者中,位于额窦者8例,筛窦者6例,起源于筛窦突入额窦者4例,骨瘤大小为1cm×1cm×1cm~1.5cm×3.0cm×4.0cm,单纯采用鼻内镜径路切除17例,鼻内镜联合鼻外径路切除1例。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无脑脊液鼻漏和眶筋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术前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对于额筛窦骨瘤,通过鼻内镜必要时结合眉弓切口外径路手术能够完整切除,并能够保护颅底、额窦后壁以及眶纸板等重要结构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50例鼻额管重建手术进行分析。男30例,女20例,年龄23~65岁。术前31例前额部胀痛,19例眶周围肿胀,11例伴过敏征,5例做过额窦手术。术中22例为粘膜囊肿或脓肿,28例为慢性炎症伴囊脓肿,另33例伴筛窦病变。术后随访18年,43例(86%)无症状,7例(14%)复发,经再次治疗获愈。根据病因Williams将额窦炎分为三类:化脓型,过敏型,感染过敏型。因慢性额窦疾病的种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缺点,对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sewall-Boyden鼻额管重建术是根据慢性额窦炎的发病原因常常是窦口存在持续性堵塞,重建作  相似文献   

17.
经鼻内镜下改良Lothrop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报告6例改良经鼻内镜下Lothrop手术经验,探讨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6例额窦病变患者,年龄6-63岁;男4例,女2例。4例中额窦骨瘤1例,额窦复发性血管瘤1例,外伤性额窦黏液囊肿2例,术后复发性额窦黏液囊肿1例,额筛窦复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采用经鼻内镜下额窦底切除额窦开放引流手术(modified endoscopic Lothrop procedure,MELP)。其中2例术中在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定位和开放额窦底。结果6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2h。随访6~40个月,鼻内镜检查额窦底额窦口融合开放良好,上皮化。患者术前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在严格适应证、合适器械及良好鼻内镜外科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改良经鼻Lothrop手术是复杂额窦病变治疗方式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粘液囊肿是由窦粘膜发生的囊肿,很少见。1974年后见于法文和英文文献中者仅16例。作者报告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5例患者为3女2男,年龄28~60岁,其中4例因颧部肿胀疼痛、1例因鼻前庭部肿胀而就诊。X线检查除窦腔密度增高外,1例窦腔膨大,2例窦壁骨质破坏,另2例窦壁无异常改变。经上颌窦穿刺,肿胀和疼痛症状都可暂时缓解。手术发现囊肿完全充满窦腔。组织学检查均见囊壁有呼吸道上皮,可诊断粘液囊肿。患者既往都有鼻窦外伤史或手术史。本文报道者系充满窦腔的囊肿。充满窦腔的粘液囊肿与未充满窦腔之囊肿易于区别,后者一般在窦底部,属无症状型,X线检查易发现,有  相似文献   

19.
严重的嵌入性鼻额筛骨折的复位是难以成功的,为了改进其疗效,曾对3例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和外固定技术。1971~1980年间另有10例患者共13例都改进了复位和固定方法,采用额窦骨瓣成形和外固定,全部获得最好疗效。鼻突出于面之前部,支持在较薄弱的筛窦的基础上,受到直接撞击时,鼻额筛骨可以成群骨折,称为鼻额筛(NFE)复合骨折。其治疗较鼻侧受击的骨折更困难,因为广泛累及筛窦和额窦的骨折,常合并额鼻管破坏、内眥韧带断裂和泪器受伤。筛板或额窦内板骨折可以撕裂硬脑膜出现脑脊液漏,亦可损伤眼球造成失明。 Stranc曾按鼻部骨折平面将鼻额筛复合骨折分为三组:(1)一平面在鼻骨和上外鼻软骨之间,多因侧面受撞击所致,主要损伤鼻中隔软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辅助鼻额区域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dvantageWindows 3 1(AW 3 1)工作站对鼻额区域解剖特征研究的价值 ;研究与额窦手术相关的鼻额区域CT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 80例 [慢性鼻 鼻窦炎 5 0例 (10 0侧 ) ,健康对照组 30例 (6 0侧 ) ;5 0例慢性鼻 鼻窦炎中额窦炎 35例 (6 6侧 ) ]成人采用螺旋CT鼻窦水平位扫描后进行冠状位、矢状位重建 ,观察和测量鼻额区域相关结构。结果 应用AW 3 1工作站能够准确、快捷地观测以下数据 :额窦上下径 (2 2 5± 8 6 )mm、前后径 (16 3± 6 8)mm、左右径 (2 3 8±9 8)mm ;额窦口前后径 (7 3± 1 7)mm、左右径 (8 5± 1 9)mm ;额骨鼻突厚度 (5 9± 1 4 )mm ;额窦口到鼻小柱基底部的距离及其与鼻底角度分别为 (6 0 8± 4 2 )mm和 (70 1± 4 7)°。钩突上端附着有 5种方式 ,即纸板型占 4 1%、鼻丘后壁型占 11%、中鼻甲型占 19%、前颅底型占 16 %、钩突分叉型占13%。引起额隐窝狭窄的气房 :终末气房 38 8%、前筛气房 2 7 6 %、鼻丘气房 2 4 5 %。额窦内气房 :额气房 32 7%、眶上气房 38 8%、额窦中隔气房 32 0 %。额窦炎组和对照组中引起额窦引流通道狭窄部分气房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W 3 1工作站能对鼻额区域解剖结构做出准确、合理的术前评估 ,对额窦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鼻额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