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超声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与常规超声即基波成像的对比观察,旨在探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在胆囊隆起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数字式超声诊断仪对比分析62例胆囊隆起性病变基波成像和自然组织谐波成像结果.结果 62例胆囊隆起性病变中胆囊壁总清晰度在自然组织谐波成像为100%,而基波成像为72.6%,二者呈显著差异(P<0.01),11例基波成像示胆囊底部有伪影,改为自然组织谐波成像伪影消失.结论 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对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图像能明显改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二维图像质量,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组织谐波成像在胆囊病变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常规基波成像(FI)和组织谐波显像(THI)技术对比,探讨超声自然组织谐波成像在胆囊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波显像和组织谐波成像对63例胆囊病变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63例患者FI与THI图像对比分析,后者图像整体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组织谐波成像能明显改善二维图像质量,有助于提高超声对胆囊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白线疝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并结合乏氏动作对32例白线疝患者进行检查。结果32例中超声诊断为可复性疝5例,难复性疝27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25例,脂肪组织6例,大网膜和肠管伴有积液1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显示上腹部白线部位连续性中断或白线与壁层腹膜连续性中断,断端(疝环)直径〈0.5 cm者6例,0.5-1.0 cm者24例,〉1.1 cm者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结论高频彩超能清晰地显示白线疝的二维图像,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乏氏动作,能明确诊断疝是否嵌顿及嵌顿的程度,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无水乙醇诱导肝脏凝固灶的价值。方法选取新鲜离体猪肝共25个肝叶,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5个肝叶。分别行单点、两点相距0.5cm、两点相距1.0cm、两点相距1.5cm及两点相距2.0cm注射无水乙醇,各点无水乙醇注射量均为2.0ml。注射无水乙醇前、后观察实验区常规二维超声声像图及应变力弹性成像图(EI)变化,同时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测定实验区剪切波速度。实验结束后剖开标本,记录凝固灶的形态、范围。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注射无水乙醇前后实验区肝组织剪切波速度差异。结果无水乙醇不同注射方式可形成不同形态的凝固灶,常规二维超声下局部区域出现短暂高回声,随之迅速消散,而EI图可显示较恒定红色硬变区,比常规二维超声更接近实际凝固灶;但对于间距小于0.3cm的双凝固灶,EI图难以分辨。凝固后的肝组织剪切波速度均明显增高,与注射无水乙醇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凝固性坏死的肝组织硬度增加。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反映肝脏凝固灶力学变化,是常规二维超声的有力补充,但细微分辨力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型荧光-超声双功能复合成像剂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量子点和微泡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技术复合在一起,得到一种新型双功能复合成像剂,并对其荧光-超声成像功能进行评价.方法:①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微泡的制备:对司盘60和吐温80表面活性剂混合乳液进行超声处理,分离并洗涤得到包裹全氟丙烷气体的微泡.②复合成像剂的制各:静电吸附自组装得到聚电解质和量子点包覆的复合微泡.③复合成像剂的表征: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以确定量子点是否成功吸附于微泡的外表面;测量荧光光谱以证明复合成像剂的荧光成像功能;进行动物体内超声造影实验以证明复合成像剂的超声造影成像功能.结果: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证明量子点吸附于微泡的表面.②荧光光谱证明复合成像剂具有荧光成像的功能.③动物体内造影证明复合成像剂具有良好的超声成像功能.结论: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可得到具有荧光-超声双功能成像效果的复合成像剂,并在实验动物体内超声造影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概述   VVI技术通过声学采集方式及像素空间相干技术,运用实时跟踪运算方法自动追踪二维图像中描记点的位置,获取研究对象的运动信息,把速度矢量叠加在二维图像上.研究对象的运动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箭头的长度代表速度大小,箭头的指向代表速度方向.   ……  相似文献   

7.
三维超声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开始于70年代中期。但90年代初期以来,特别在1994年以后,受益于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临床应用取得较大进展。目前,该项技术的优越性及实用价值已在多种脏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得到证明。现就三维超声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一、肝脏三维超声图像的采集和重建 1.图像采集:目前已应用的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对一系列按一定规律采集的二维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即重建,从而构成三维图像。二维图像的采集是三维超声成像至关重要的一步,所采集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伴有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节段与不伴有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节段其收缩功能是否有差异.方法 对39例临床确诊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记录其心尖位3个切面的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测量左室各节段心肌的纵向应变.通过造影超声心动图判断相应各心肌节段是否伴有心肌致密化不全,比较伴有心肌致...  相似文献   

9.
三维超声在膀胱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32例经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膀胱疾病或疑膀胱疾病患者进行三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并与二维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三维成像在膀胱疾病诊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32~75岁,其中膀胱癌8例,膀胱乳头状瘤2例;膀胱炎3例;膀胱内血块13例;前列腺癌侵犯膀胱1例;前列腺侧叶增生凸向膀胱疑膀胱肿物4例;膀胱憩室1例;该组患者均行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的对照检查,有27例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证实,4例膀胱血块(因声像图为很典型血块)和1例膀胱炎(膀胱镜检查困难)患者未经膀胱镜检查,经治疗后确诊。所用仪器:Philps iu22智…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7岁,乳头溢液30余年.超声检查所见:左乳头内上方乳晕区腺体层可见囊实性肿物,囊腔大小约2.6 cm×1.3 cm,后壁可见乳头状实性回声突向囊腔内,范围约1.6 cm×1.6 cm×1.1 cm(图1),CDFI:可见血流信号自肿物后方腺体层,像"飘带"样伸入实性组织中,RI:0.53(图2,3).超声提示:左乳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理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11.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pPNET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软组织pPNETs6例,骨pPNETs9例;7例行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骨pPNETsX线及CT平扫表现为范围较广泛、边缘模糊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均见大小不等软组织肿块影,大小为2.5cm×2.8cm~10cm×13cm,平均6.2cm×7.4cm;6例病灶增强扫描后见肿块强化,但强化多不均匀。软组织pPNETsCT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为等密度,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区;肿瘤大小2.7cm×4.8cm~12.4cm×14.5cm,平均6.7cm×8.2cm;增强扫描后均呈不均匀强化。MRI示病灶T1WI呈等信号6例,等-低混杂信号1例,中等稍高信号2例;T2WI均呈不规则中、高信号;8例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后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pPNETs多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或)巨大软组织肿块,其内常见不同程度的坏死、囊变。CT、MR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肿瘤的范围,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判定手术的可切除性、检出远处转移及评价治疗效果等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MSCT动态三期增强及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及同机MSCT动态三期增强影像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血糖发作病史和典型的惠普尔三联征,其中2例以精神症状首诊。全部病例空腹或发作时血糖均<2.8 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均>0.3。6例胰岛素瘤均为单发,1例位于胰尾,2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头,肿瘤直径0.8 cm×0.9 cm~3.0 cm×3.8 cm,平均1.6 cm×1.6 cm。CT平扫肿瘤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动脉期强化最为显著。6例患者中,5例肿瘤局部18F-FDG摄取未见增高,1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 1)相关胰岛素瘤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4.8。结论 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位置,18F-FDG PET/CT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3.
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MRI对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行心电图门控MRI扫描,结果 本组假性动脉瘤均位于主动脉轮廓之外,瘤体较大(2.8cm*3.2cm*4.0cm-4.3cm*5.6cm*10.0cm),偏于一侧,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其中不多数(13例)瘤体内部可与血流信号相同的小瘤腔(0.1cm*0.6cm*0.8cm-0.3cm*2.0cm*3.0cm),瘤壁较厚,信号呈不均匀层状,在SE图像上为中等信号或中等度高信号,在GRE电影图像上为较低信号,可见裂隙状破口以及经破口向瘤腔内喷射的血液信号;3例无瘤腔者MRI未显示破口,瘤体信号与有瘤腔者相同。结论 MRI可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异性征象,是假性动脉瘤影像学论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双导微波发射 ,增大肝内凝固坏死范围 ,为临床一次性完全覆盖凝固较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 用离体新鲜猪肝 ,选择三种作用条件 ( 3 0W ,10min ;3 5W ,10min ;40W ,10min) ,在超声导向下将两根微波天线按不同间距同深度植入肝脏 ,采用同时和分时发射微波 ,术后剖视固化灶大小、形态。结果 同时双导在 3 5W ,10min两针距 1.5cm时 ,凝固灶范围为 5 .8cm× 5 .2cm× 5 .0cm ,形态呈类球形 ,分时双导在同等条件下所形成凝固灶范围为 5 .5cm× 4.6cm× 4.2cm ,形态呈蝶形 ,融合欠佳。双导两针中间较两针外侧相对应处温度存在明显温度差 ,且升温迅速 ,高温持续时间长。结论 双导微波发射 ,凝固坏死范围明显增大 ,为临床治疗较大肝肿瘤提供了支持 ;同时双导凝固效果好于分时双导 ;双导微波发射所致热场不是两个孤立热场的简单线性叠加。  相似文献   

15.
二维超声对海洛因依赖者的睾丸、附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睾丸、附睾的超声表现.方法应用Aloka SSD-1100实时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变频5~7.5MHz.对81例海洛因依赖者睾丸、附睾进行B超观测.结果左、右睾丸平均大小分别为3.90cm×1.90cm、3.89cm×1.85cm;左、右附睾平均大小为1.33cm×1.02cm、1.21cm×0.94cm.睾丸回声不均匀者5人,均匀者76人;附睾回声不均匀者75人,均匀者6人;其中附睾囊肿22人.结论海洛因依赖者附睾回声多有改变,睾丸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猫抓病诊断中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猫抓病患者浅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猫抓病患者的浅表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结果 26例中共有92枚淋巴结为超声波所检出.受累淋巴结主要位于颈部、耳后、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大小0.4 cm×0.3 cm~4.7 cm×2.1 cm.约81%患者的受累淋巴结短/长径之比≥0.5.有助于诊断CSD的超声图像表现包括受累淋巴结的回声较低(100%),淋巴结周围的组织正常(100%),高回声的淋巴结门结构存在(76.09%),较大的受累淋巴结或化脓淋巴结的后方回声增强.59.78%受累淋巴结内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其中43.48%可检出小动脉血流信号,平均RI为0.58.结论 CSD的超声改变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仍有助于CS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血管外皮细胞瘤与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同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性肿瘤,病理和组织学方面重叠表现多,术前误诊率高。本文分析各自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和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术前经螺旋CT或MR检查,仔细复习CT和MRI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血管外皮细胞瘤病灶中,位于颅内3例,四肢4例,腹膜后1例,腹股沟1例;肿瘤直径4.8-13.5 cm,平均6.7 cm;瘤内见蚯蚓和结节状异常信号6例,不同程度坏死9例;所有肿瘤实质成分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其中,6例行动态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5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所有病例门脉期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8例孤立性纤维瘤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 cm,平均9.3 cm;密度或信号较均匀5例,不同程度坏死3例,伴点状钙化1例。CT平扫密度与肌肉密度相仿,内可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CT动脉期呈地图样或线样葡行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 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结论血管外皮细胞瘤和孤立性纤维瘤具有较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影像学可以诊断和鉴别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囊肿及肾囊肿硬化剂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囊肿、肾囊肿硬化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肝脏囊肿20例,肾脏囊肿31例)经CT扫描确诊为单纯性囊肿的患者,囊肿大小自2.8cm&#215;3.5cm&#215;5.3cm~9.8cm&#215;15.6cm&#215;16.8cm不等。在CT导向下应用穿刺抽吸针抽出囊液,并注射硬化剂无水乙醇治疗,硬化剂注射量约为抽出囊液的25%。术后分别于3个月及半年后各复查一次CT扫描。结果51例肝脏囊肿及肾脏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有效率为100%。半年后复查见49例完全消失或明显缩小,2例有缓慢复发迹象。51例中,46例于术后3个月复查一次,且中33例于术后半年复查第二次,另外5例于半年后复查1次,均未见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肝囊肿及/或肾囊肿硬化剂治疗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且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和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PL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 治疗肝血管瘤 12例 ,瘤体最小 3 .3cm× 3 .0cm ,最大 12 .0cm× 13 .0cm ,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 ,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插管后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并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术后定期复查。结果 介入治疗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 ,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可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CEUS)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CEUS,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少脂肪或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9例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为潜在恶性的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示11例肿块均以低回声为主,肿块内部或周边可见散在点状及小片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示2例为富血供肿块,2例为少血供肿块,7例为乏血供肿块.CEUS示3例为"快进快出"型(3/11, 27.27%),8例为"快进慢出"型(8/11,72.73%);7例为边缘型增强(7/11,63.64%),1例为中央型增强(1/11,9.09%),3例为同步增强(3/11,27.27%).结论 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少见型肾肿瘤,常规超声结合CEUS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