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对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病人和 42例正常志愿者对照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后进行定量分析,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Bilitec 2000)监测胃内24 h胆汁反流情况,以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作为评价胆汁反流程度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病例组中胃窦、胃角和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胆色素沉积显著高于胃体部(P<0.01);病例组中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胃窦和胃角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均呈正相关(r=0.521,P=0.000和r=0.468,P=0.002),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胃体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无相关性(r=0.185,P=0.236);病例组中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均呈正相关(r=0.458,P=0.002和r=0.334,P=0.028),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与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无相关性(r=0.092,P=0.556).结论 胃窦部黏膜胆色素染色能够反映胆汁反流程度,并与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对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有诊断价值,可用于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24小时胃窦运动及胃电图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24h胃窦运动及胃电变化规律和不同临床分型特点。方法:用24h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联合检测仪对20例健康对照者和31例FD患者同时进行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及胃电图测定。 结果:FD患者较健康人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周期数显著减少,I相 Ⅱ相时程显著延长(P<0.01);餐后FD患者胃窦收缩次数、收缩幅度及动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但不同临床类型FD患者胃窦运动无明显差异。FD患者还存在明显胃电节律异常,运动障碍样型胃电节律紊乱及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而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FD患者存在胃窦运动异常,但与FD临床分型无关。胃电图对FD患者的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致病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胃黏膜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监测86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内24 h胆汁反流情况;另取胃黏膜组织活检,分别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和HE染色,判断有无Hp感染,并观察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组织学特征.结果 ①将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Hp阳性组胃窦部黏膜病理积分、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Hp阴性组(P均<0.05);两组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和胃窦、胃角部黏膜病理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②将患者根据胆汁反流程度分为高反流组和低反流组,高反流组Hp阳性率显著低于低反流组(P<0.05),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胃窦部黏膜病理积分均显著高于低反流组(P均<0.05).结论 原发性病理性DGR导致胃窦黏膜损伤的主要因素可能为胆汁反流,随胆汁反流程度加重,胃窦黏膜损伤程度加重;胆汁反流可能抑制Hp在胃窦部定植,Hp感染可能与胆汁反流协同作用导致胃体部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患者胃黏膜病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胆汁反流变化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对58例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以反流时间百分23.60%为界,将患者分为高反流组(29例)和低反流组(29例).并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分析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胃黏膜炎性反应、Hp感染、胆汁反流间的关系.结果 高反流组及低反流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20.7%(6/29)和48.3%(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反流组胃窦和胃角部黏膜肠上皮化生检出率高于低反流组(P<0.05).胃窦、胃角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P<0.05),高反流组高于低反流组(P<0.05).Hp阳性组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低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短时间反流频率、长时间反流频率、最长反流时间、吸收值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值与Hp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组和阴性组胆红素吸收值≥0.25的时间百分比与胃窦、胃角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病理性DGR导致胃窦黏膜损伤的主要因素可能为胆汁反流,胆汁反流可抑制HP在胃内定植,Hp感染可能与胆汁反流协同作用导致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溃疡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食管下端的酸敏感性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对53例溃疡样型FD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食管的酸敏感性测定,其中47例FD和16例对照者又接受了24小时动态PH检测。结果显示67.9%溃疡样型FD患者酸刺激呈阳性,42.5%溃疡样型FD患者有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食管下端酸敏感性的增高和病理性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可能是疼痛性F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黏膜血管活性肠肽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提示FD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增高,但胃黏膜局部VIP mRNA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目的:研究胃窦黏膜VIP mRNA的表达在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FD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胃窦黏膜VIP mRNA和B-肌动蛋白(actin)mRNA(内参照)的表达量,计算VIP mRNA与B-actin mRNA表达量的积分光密度比值(V/B)。结果:在FD各亚型中,运动障碍样、溃疡样和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组的V/B值分别为1.53±0.24、1.27±0.30和1.31±0.11,仅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组与正常对照组(1.24±0.1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2)。结论: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患者胃窦黏膜VIP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胃窦黏膜VIP mRNA的表达改变可能参与了运动障碍样消化不良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简称FD)临床亚型已从运动障碍型、反流样型、溃疡样型、吞气型、不定型5型,简化为运动障碍型、溃疡样型及非特异性3型。近年国内中医界对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障碍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对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就诊的原发性病理性DGR患者纳入原发性病理性DGR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24 h胃内胆汁监测,以胆红素吸收值0.25为界值,取反流时间百分比的中位数(23.60%)作为分界将原发性病理性DGR组进一步分为低反流(反流时间百分比<23.60%)组和高反流(反流时间百分比≥23.60%)组.所有患者行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对胃黏膜胆色素染色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原发性病理性DGR组中胃窦、胃角和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高反流组胃窦部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低反流组(P均<0.05),高反流组胃窦、胃角和胃体部黏膜胆色素沉积的腺体数均明显高于低反流组(P均<0.05),高反流组胃窦、胃角部黏膜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均明显高于低反流组(P均<0.05).原发性病理性DGR组胃窦部胃黏膜胆色素沉积的腺体数与新悉尼系统病理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41),胃角部两因素亦呈明显正相关(r=0.73,P=0.038),胃体部两因素无明显相关性(r=-0.33,P=0.072).结论 胃窦部黏膜胆色素染色能够反映胆汁反流程度,并与黏膜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有效辅助原发性病理性DGR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改善中国汉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运动障碍的作用尚缺乏系统观察。目的:观察莫沙必利对中国汉族人群中GER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23例行胃食管反流症状评估、食管测压以及24h食管DH和胆红素联合监测,对比研究莫沙必利和安慰剂各1周交叉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对食管运动功能和胃食管反流事件的影响。结果: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总症状积分,加快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增加湿咽成功率,减少食管下端pH〈4总反流次数和长时间(≥5min)反流次数,降低pH〈4总时间百分比和DeMeester计分,降低食管下端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治疗1周可有效改善本组中国汉族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部分改善食管运动障碍以及酸反流和胆汁反流.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胃动素浓度及体表胃电图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并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30例病例组按国际诊断标准选择[1],并分为动力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反流样型及复合型.对所有受检者空腹、餐后血浆胃动素浓度及同步体表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并对10例动力障碍样型患者服用促动力药后随访.结果①对30例FD患者分型,动力障碍样型患者空腹血浆MT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30例FD患者空腹、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餐后胃电振幅较空腹时无明显增加且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胃动素浓度异常及胃电活动异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