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功能锻炼指导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风湿免疫内科2018年6月至12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健康指导,嘱患者按时复诊,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进行延续性功能锻炼指导。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情况,评价患者临床症状的控制情况,采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上述相关评分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师的沟通评分分别为(9.96±1.14)分、(8.97±1.34)分、(6.32±1.28)分,高于对照组的(8.93±1.18)分、(7.96±1.32)分、(5.44±1.5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863、4.159、3.442,P<0.001、<0.001、=0.001)。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1.05±0.47)h vs (1.34±0.56)h],关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1.34±0.75)分vs(2.48±0.89)分],关节疼痛个数少于对照组[(3.74±1.31)个vs(5.28±1.61)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3、7.587、5.677,P=0.002、<0.001、<0.001)。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健康自我认识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方面评分分别为(3.72±1.15)分、(6.20±2.24)分、(5.43±1.37)分、(3.53±1.25)分、(5.72±2.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9±0.57)分、(3.06±1.32)分、(3.21±1.08)分、(1.35±0.49)分、(2.14±1.1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55、9.355、11.559、12.577、10.936,P均<0.001)。 结论延续性功能锻炼指导能够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2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类风湿关节炎处理;观察组(63例),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辅助器具。采用t检验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健康自我认识、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等方面的生命质量评分,以及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干预前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健康自我认识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等方面生命质量评分,DAS-28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健康自我认识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等方面的生命质量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3.72±3.45)分vs (1.59±2.29)分;(6.20±3.90)分vs (3.06±4.73)分;(5.43±2.39)分vs (1.21±3.58)分;(3.55±4.78)分vs (0.25±3.49)分;(5.77±2.24)分vs (2.11±1.7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18,P=0.001;t=8.525,P=0.014;t=4.738,P=0.042;t=6.346,P=0.021;t=9.153,P=0.013)。干预3个月后,两组DAS-28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对照组:(2.12±0.12)分vs(4.63±2.01)分;观察组:(1.10±0.21)分vs (4.86±1.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t=4.325,P=0.037;观察组:t=6.565,P=0.012);组间比较发现,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0.21)分vs (2.12±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4,P=0.028)。观察组干预前后DAS-28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3.51±0.63)分vs (1.94±0.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71,P=0.043)。 结论辅助器具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 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稳定期气虚痰瘀型COP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肺功能各指标与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指标的组间差异和治疗前后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83% vs 6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65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比值均高于对照组[(57.71±9.79)% vs(50.53±8.62)% ;(62.18±9.80)% vs(56.52±8.71)% ;(67.77±13.01)% vs (61.77±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62、2.872、2.423,P<0.001、=0.005、=0.017)。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27.55±8.60)分vs(35.12±9.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75,P<0.001)。 结论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痰瘀型COPD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与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神经重症患者膈肌厚度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神经重症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前后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分数(DTF)、前白蛋白、白蛋白及总淋巴细胞计数。计算所有患者2周内撤机成功率、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ICU住院时间,并记录所有患者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呕吐、腹胀、腹泻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营养支持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DTei[(3.60 ± 0.14)mm vs.(3.40 ± 0.31)mm,t = 3.980,P<0.001]、DTee[(2.81 ± 0.16)mm vs.(2.58 ± 0.21)mm,t = 5.887,P<0.001]、DTF[(24.0 ± 4.5)% vs.(21.8 ± 4.5)%,t = 2.293,P = 0.024]、白蛋白[(36.0 ± 2.4)g/L vs.(33.4 ± 3.9)g/L,t = 3.670,P<0.001]、前白蛋白[(321 ± 27)mg/L vs.(264 ± 49)mg/L,t = 6.806,P<0.001]、总淋巴细胞计数[(3.56 ± 0.30)× 109/L vs.(2.73 ± 0.49)× 109/L,t = 9.711,P<0.00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3/45)vs. 22.22%(10/45),χ2 = 4.406,P = 0.036]。同时,观察组患者2周内撤机的成功率[71.11%(32/45)vs. 44.44%(20/45),χ2 = 5.511,P = 0.019]、APACHEⅡ评分[(12 ± 4)分vs.(15 ± 5)分,t = 3.010,P = 0.003]及GCS评分[(12.3 ± 3.0)分vs.(9.5 ± 3.4)分,t = 4.170,P<0.001]均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 ± 5)d vs.(17 ± 7)d,t = 4.720,P<0.001]及ICU住院时间[(14 ± 5)d vs.(19 ± 6)d,t = 4.663,P<0.001]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肠内营养联合补充性肠外营养比单纯肠内营养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神经重症疾病患者的膈肌厚度,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稳定期BODE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诊断为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干预,肺康复组同时进行12周的肺康复治疗。年龄、病程,BODE各项指标及BODE指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成人COPD生存质量评分(COPD-QOL量表)等属于计量资料,2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上述相关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COPD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的组间差异。 结果最终有63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肺康复组BODE指标中体质量指数(BMI)、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均较治疗前有改善[(21.5±1.4)kg/m2 vs(18.7±1.2)kg/m2;(1.6±0.3)分 vs (2.1±0.3)分;(270.3±37.8)m vs (158.3±42.4)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5、2.036、5.021,P=0.036、0.046、<0.001)。对照组6MWD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改善[(188.3±40.3)m vs (160.1±39.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09)。组间比较,肺康复组治疗后BMI、MMRC和6MWD均优于对照组[(21.5±1.4)kg/m2 vs(18.6±1.3)kg/m2;(1.6±0.3)分 vs (2.1±0.4)分;(270.3±37.8)m vs (188.3±40.3)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4、2.031、4.568,P=0.038、0.016、<0.001);BODE指数比较,肺康复组改善优于对照组[(3.9±0.9)分 vs (4.5±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1,P=0.037)。治疗后肺康复组IL-6、TNF-α较治疗前均降低[(62.1±6.4)pg/ml vs (95.9±5.9)pg/ml;(48.5±7.3)pg/ml vs (73.3±10.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872、7.136,P均<0.001);COPD-QOL总分较治疗前提高[(110.5±17.8)分 vs (96.2±2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21,P<0.001);组间比较,肺康复组治疗后IL-6、TNF-α和COPD-QOL总分优于对照组[(62.1±6.4)pg/ml vs (94.6±6.3)pg/ml;(48.5±7.3)pg/ml vs (71.7±7.5)pg/ml;(110.5±17.8)分 vs (96.3±21.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1、7.328、7.526,P均<0.001)。 结论肺康复可以明显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稳定期BODE指数和降低血清IL-6、TNF-α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用药安全性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究药物干预的新靶点及新方向。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3例,对照组83例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70例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2组患者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 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炎性因子[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用药时期的不良反应。记录院外随访90 d的mRS评分。利用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随访90 d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1)治疗14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33±1.45)分vs(3.19±3.11)分],且神经功能好转率高于对照组[(0.56±0.32)vs(0.33±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6,P=0.032;t=3.536,P=0.001]。(2)院外随访90 d,观察组mRS水平较对照组低[(0.78±1.17)分vs(1.31±1.42)分],且预后良好所占比例观察组较对照组高[55.7%(39/70)vs 54.2%(45/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22,P=0.013;χ2=7.021,P=0.008]。把预后良好作为因变量,纳入对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使用和神经功能好转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后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3)2组患者治疗14 d后对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治疗14 d后sCD40L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352.06±150.69)pg/ml vs(522.63±226)pg/ml;对照组:(372.24±135.77)pg/ml vs(554.78±179.8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58,P=0.001;F=2.228,P=0.001);治疗后14 d,观察组sCD40L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4,P=0.385)。治疗14 d后,观察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2.96±1.83)mg/L vs (3.90±3.29)mg/L],且观察组CRP下降程度更明显[(2.57±2.41)mg/L vs (1.68±1.15)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045,P=0.003;t=3.453,P=0.028)。 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临床预后,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否有效改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和生活方式。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设计的干预方案,干预进行至出院后第12周。干预后,采用疾病感知量表中文修订版(CIPQ-R)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和生活方式情况,分析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对CIPQ-R各维度得分、HPLP Ⅱ中各维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分布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年龄、NIHSS评分,以及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布情况等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CIPQ-R中严重后果、个人控制性、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疾病周期性和情绪陈述6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5.26)分vs (18.64±7.20)分,F=29.869,P<0.001;(29.57±1.07)分vs (23.00±3.43)分,F=73.793,P<0.001;(21.89±0.92)分vs (18.24±3.10)分,F=35.875,P<0.001;(21.36±3.01)分vs (14.24±4.19)分,F=58.308,P<0.001;(6.71±1.69)分vs (10.64±3.26)分,F=34.877,P<0.001;(13.43±3.58)分vs (21.68±7.09)分,F=38.957,P<0.001)];干预组患者HPLP Ⅱ量表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运动锻炼、健康责任、营养、压力管理6个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25±3.19)分vs (17.60±3.41)分,F=10.382,P=0.002;(22.00±4.17)分vs (18.28±4.47)分,F=19.084,P<0.001;(19.18±3.69)分vs (13.40±3.94)分,F=34.540,P<0.001;(19.36±2.75)分vs (15.52±4.32)分,F=20.764,P< 0.001;(26.61±3.10)分vs (22.52±4.04)分,F=48.887,P<0.001;(17.71±2.24)分vs (15.72±2.62)分,F=17.315,P<0.001;(124.11±14.80)分vs (103.04±16.85)分,F=41.466,P< 0.001]。 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并促进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共病抑郁症动物模型。 方法通过复合造模思路,在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基础上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症模型,建立RA共病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糖水消耗和旷场测试进行大鼠行为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外周血清IL-27、IL-17和IL-10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大鼠体质量、糖水饮用量、旷场实验得分以及血清因子水平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 结果RA共病抑郁症组大鼠踝关节肿大、畸形,伴有运动迟缓、快感缺乏等抑郁状态。造模后第28天时大鼠体质量方面抑郁症组[(63.6±2.5)g]、RA共病抑郁症组[(152.2±3.2)g]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79.5±3.7)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83,P=0.019;t=-3.887,P=0.010)。慢性应激刺激后第22天时,大鼠饮用糖水量方面抑郁症组[(19.8±0.3)g]、RA共病抑郁症组[(18.9±0.1)g]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31.7±0.8)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1,P=0.016;t=5.12,P=0.023)。抑郁症组大鼠刺激后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54.41±6.42)分vs(98.34±4.83)分;(19.83±2.31)分vs(36.03±2.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23;t=2.34,P=0.042)。RA共病抑郁症组大鼠刺激后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8.35±3.28)分vs(98.34±4.83)分;(12.73±3.42)分vs(36.03±2.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P=0.032;t=3.26,P=0.035)。IL-27、IL-17和IL-10水平在RA共病抑郁症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97.97±34.23)ng/L vs (212.43±14.52)ng/L;(184.62±33.71)ng/L vs (109.40±9.81)ng/L;(162.74±25.38)ng/L vs (131.51±20.43)ng/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291;t=2.57,P=0.032;t=5.33,P=0.023)。 结论RA共病抑郁症组大鼠模型符合临床上RA共病抑郁症患者特征,该模型具有重复性高、易操作特点,是研究RA共病抑郁症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入院的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3组患者分别加用硫辛酸静脉滴注、缬沙坦口服及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尿蛋白水平、氧化应激水平及炎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首先进行方差分析,再采用LSD-t检验分别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 结果硫辛酸组、缬沙坦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组间比较低于对照组[(20.36±4.32)mg/L vs (23.35±5.38)mg/L vs (16.48±3.37)mg/L vs (44.57±7.78)mg/L;(42.13±21.52)mg/g vs (45.78±16.47)mg/g vs (34.62±23.58)mg/g vs (74.72±15.33)mg/g;(4.71±0.78)mol/ml vs (5.17±0.84)mol/ml vs (3.87±1.31)mol/ml vs (5.96±0.96)mol/ml;(2.24±0.98)mg/L vs (2.35±1.17)mg/L vs (1.76±1.26)mg/L vs (2.93±1.15)mg/L;(34.98±6.51)ng/L vs (36.78±9.46)ng/L vs (30.19±13.25)ng/L vs (44.38±12.27)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15、17.373、22.992,P均<0.001;t=10.029、8.906、12.026,P均<0.001;t=6.514、4.128、10.848,P均<0.001;t=5.769、4.999、7.721,P均<0.001;t=4.004、3.238、6.043,P<0.001、=0.001、<0.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78.62±5.31)U/ml vs (75.28±9.24)U/ml vs (83.31±6.18)U/ml vs (72.13±7.35)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79、2.365、8.412,P<0.001、=0.019、<0.001)。且缬沙坦联合硫辛酸组较单用缬沙坦组或单用硫辛酸组患者治疗后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尿肌酐、MDA、hs-CRP、8-iso-PGF2α水平低、SOD水平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7、5.619,P=0.002、<0.001;t=1.996、3.120,P=0.047、<0.001;t=4.333、6.719,P=0.002、<0.001;t=1.981、2.478,P=0.049、=0.007;t=2.039、2.806,P=0.043、=0.006;t=3.533、6.047,P=0.001、<0.001)。 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治疗可以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具有治疗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联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MAB)与α1A受体阻滞剂(α1A-b)联合M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月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2例晚期前列腺癌伴BOO的病例,其中TUPKP联合MAB组29例,α1A-b联合MAB组23例。采用t检验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残余尿量(PVR)、生活质量评分(QO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等指标差异,随访并评估比较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生存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组间比较采取Log-Rank检验。 结果治疗前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PSA、PVR、QOL、IPSS及Qmax分别为(37.94±25.58)μg/L vs(47.29±42.10)μg/L、(158.07±57.81)ml vs(151.17±55.70)ml、(5.10±0.82)分vs(5.26±0.81)分、(26.62±3.78)分vs(25.83±4.21)分、(6.50±1.63)ml/s vs(6.60±2.26)ml/s。治疗3个月后2组PSA、PVR、QOL、IPSS及Qmax分别为(2.86±2.16)μg/L vs(5.19±3.54)μg/L、(31.17±19.97)ml vs(92.48±42.62)ml、(1.48±0.87)分vs(4.00±1.04)分、(7.83±3.26)分vs(16.57±3.87)分、(18.27±4.47)ml/s vs(9.10±2.82)ml/s。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SA、PVR、QOL、IPSS均降低,Qmax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688、14.013、18.582、22.737、-14.058,P均<0.001;t=4.800、9.716、6.996、8.377、-7.096,P均<0.001)。治疗3个月后,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比较PSA、PVR、QOL、IPSS均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777,P=0.009;t=6.367,P<0.001;t=9.478,P<0.001;t=8.831,P<0.001),Qmax则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2,P=0.084)。TUPKP联合MAB组与α1A-b联合MAB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7.24个月、56.46个月,2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5)。 结论TUPKP联合MAB与α1A-b联合MAB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OO,二者都能使BOO症状获得明显缓解,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二者相比TUPKP联合MAB疗效更显著,且对患者生存率并无明确负面影响,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OO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医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5例为研究对象,评价其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高64例,生活质量低321例;自我效能感处于低水平318例、中等水平58例和高水平9例;心理弹性处于低水平308例,中等水平63例,低水平14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关节功能、社会支持度、负性心理、疼痛和疲乏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风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社会支持度、病程、负性心理、疼痛和人格特质类型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的风险因素(P<0.05);而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风险因素(P<0.05),且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分别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影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通过减轻或消除影响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相关因素,提高两者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属同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同步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功能锻炼效果,增强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该院收治的12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能力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应用自护能力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症状管理、情绪管理、自我效能、信息管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我管理项目能有效提高狼疮性肾炎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移动平台在慢性肾病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血液科行血液净化的慢性肾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12月入组的5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12月入组的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沟通移动平台给予干预,比较2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面对评分、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及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13.751,P<0.001;t=9.049,P<0.001;t=22.985,P<0.001;t=14.261,P<0.001)。观察组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9.543,P<0.001;t=4.284,P<0.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移动平台可增强慢性血液净化患者自我效能,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干预护理模式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均有58例病例,两组年龄分别为(45.95±8.01)岁和(46.01±7.54)岁。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强化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对比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对比2组术前24 h以及术后7 d的负性情绪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SAS评分[(37.28±5.22)分 vs (60.14±7.82)分]、SDS评分[(40.39±5.65)分 vs (62.71±8.15)分]均低于对照组(t=5.713、6.210、均P<0.05)。观察组术后7d的自我效能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7d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强化心理干预护理模式有利于改善接受腹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的水平,促进术后短期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同伴教育对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和疼痛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癌症住院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房尾号单双数为依据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传统疼痛评估,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癌痛患者总体疼痛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1,P<0.01)。结论规范化疼痛评估及同伴教育应用于癌痛患者疼痛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疼痛控制效果和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延续护理对溃疡型结肠炎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型结肠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减压及自我决策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活状态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延续护理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可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