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总结广东省援助湖北武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第十四批医疗队佛山二队(以下简称"佛山医疗二队")的管理经验和应对策略,为日后类似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提供借鉴.佛山医疗二队由来自佛山市14家医院的160名医务人员组成.本文通过对其人员构成、管理和组织架构、各项制度、诊疗情况和质量进行分析,总结了佛山医疗二队克服困难,实现...  相似文献   

2.
2019年年末,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截止3月8日,全国有346支医疗队4.26万人驰援武汉和湖北。2020年2月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派遣第四批医疗队,对口支援武汉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东院,整建制接管两个重症病区共80张床位,医疗队共136人,配备1名感控医师。本文从驻地、交通和病区的感染防控以及培训考核、督查反馈和队员健康管理6个角度,总结了本医疗队在抗疫一线的感染防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冯雁  刘卫华 《当代护士》2021,28(6):162-164
总结了某驰援武汉医疗队护理管理的方法和效果,为应对呼吸道传播性疾病护理管理提供依据.主要通过构建临时护理管理架构,加强防护培训及督查,制定工作职责与流程,加强院感防控及心理疏导,有效控制感染,保障了护理质量安全,为医疗队决战胜利打下坚实基础.累计收治确诊患者463人次,其中重型181人次,危重症109人次,治愈出院305人次,40人由重症转为轻症,实现了收治患者零投诉、不良事件零发生、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管控效果.认为在疫情期间,医疗队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对COVID-19疫情的应对能力,确保护理质量安全,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援非医疗队员在埃博拉病毒病诊疗中心的心理症状状况,从而为中国援外医疗队人员配置、心理疏导提供支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41名中国援非医疗队队员进行评价和分析,分别在到达西非1周内、回国前1周内(工作2个月)进行测量。结果抵达疫区1周时,医疗队员的其他(睡眠及饮食)、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39%、17%的队员分别有睡眠及饮食、焦虑的阳性症状;恐怖得分与常模相近,但明显高于回国前(P<0.05);其他因子分、总分低于常模(P<0.05)。工作2个月,回国前1周内队员的各项因子均回复到较低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5)。结论到达疫区时,执行抗击烈性传染病的中国援外医疗队队员心理症状总体得分正常,但存在一定比例的心理异常症状,39%表现为睡眠及饮食不佳,17%有焦虑感,经采取干预措施,确保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5.
万婠 《南京护理》2021,10(2):4-8
本文运用员工援助计划的内部运营模式,在医疗队支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构建“EAP自助管理体系”,下设物资管理、生活保障、心理支持、院感防控、宣传报道5个部门,各自行使职能。挖掘内部人才力量,行使“自助助人”服务管理的双重性职能,在救护患者的同时做好医护人员的心理防护,为援汉员工提供社会、心理、经济、健康等多方面的援助,增加了队员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实现了医疗队员“零感染”,安全、高效地完成援汉期间的疫情防控任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汶川地震救援期间队员受伤情况以分析总结救灾人员如何在救治伤病员的同时有效保护自己. 方法 对2008年5月12日至5月29日救援队的187名队员中就诊的队员进行详细登记,病种统计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 结果 医疗队共诊治伤病员268人次,居前三位的病种是: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35.4%,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病占26.9%,呼吸系统疾病占13.4%.其中搜救队员受伤总人次最多,为244人次,占91.0%. 结论 充分的医疗准备工作,搭建固定医疗点、心理疏导卫生防疫是做好自身医疗保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北京市一起社区内介水传播的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传播动力学特征分析,对不同防控措施分别进行效果评价,探讨最佳防控措施。方法 对2019年北京市某小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传播介质(SEIARW)模型,对阻断水传播的措施、健康宣教、要求病例居家休息并禁止在社区内举办聚集性活动等隔离相关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 无干预状态下,此次疫情诺如病毒有效再生数为9.32,罹患率可达70.00%,疫情持续时间为45.26 d。当阻断水传播的时间越早,罹患率越低,疫情持续时间越长。健康宣教措施也可使疫情罹患率下降和流行曲线更低矮。隔离相关措施可以缩短疫情持续时间,且隔离率越高,罹患率越低,当日采取措施比次日采取措施防控效果更好。拟合得到疫情接报当日就采取阻断水传播的措施,同时进行健康宣教和在疫情接报当日采取隔离,隔离率为75.00%时,可达到最佳防控效果。结论 越早阻断水传播的措施、持续健康宣教和早隔离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控制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华西医学》2013,(12):1948-1948
2013年12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管外科马玉奎副主任医师、药剂科阳浩药师随四川省援安哥拉医疗队第三队(2013—2015)共11名队员飞赴安哥拉,执行为期2年的援外医疗任务。行前,四川省卫生厅为即将出发的医疗队举行了送行仪式。受李为民院长和敬静书记委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万学红副院长率领院办同合办及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仪式,并赴机场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员个性成熟度对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某部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65名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个性成熟度测试量表进行调查,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焦虑检出率为26.92%,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检出率为21.15%,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个性欠成熟的人员较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结论在执行抗震救灾中,部分医疗队员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管理人员必须关注医疗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注重心理疏导和干预,减轻队员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进而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个性成熟的救灾医疗队员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完成任务中会表现得情绪稳定、处理泰然。出发前作相关筛选和心理疏导工作,对完成任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5.12"汶川大地震,在余震不断、医疗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如何保证医疗队自身安全,又能及时现场检伤施救、转运伤员、确认遇难者,随之处理好灾区次生的慢性病急发,精神心理问题,传染病的防治等突发公卫事件,应制定相关应急预案,组建多专业的应急救援队,队员应接受包括体能、野外生存技能、交叉学科技能、危险环境识别、避险技能、心理治疗等相关培训.要求队员的身体好和综合业务素质过硬,地震初期患者以外科为主,一周后的工作又以内科为主.后勤保障在医疗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中野战医疗队紧急救援药材保障的管理方法,为今后应急条件下药材卫勤保障提供管理经验。方法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实际工作,总结和分析地震应急条件下医学救援中药材保障的做法和经验。结果成功保障了震后4738例伤员的救治(包括手术1108例),为25428例次灾民及官兵提供诊治及卫生防疫。结论加强野战医疗队药材保障管理对于提高医护人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为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人员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上海某大学附属三级甲等医院有宗教信仰的的患者2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文化照护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排名前10位的有宗教信仰住院患者的文化照护需求是:(1)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2)护士知晓宗教禁忌;(3)护士知晓避免触犯禁忌的方法;(4)隐私保护;(5)有维护宗教信仰患者权利的相关制度;(6)护士知晓宗教的生死观;(7)护士知晓宗教对治疗、用药的要求;(8)护士有基本的宗教常识;(9)做好饮食照护;(10)护士知晓宗教社交礼仪。不同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在尊重、治疗、饮食、环境、培训等5方面的文化照护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者在尊重和环境两方面的文化照护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宗教信仰的住院患者存在诸多文化照护需求,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的相关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并提升其文化照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皮肤性病门诊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探讨如何在皮肤性病门诊工作中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知识培训,以及进行有效的干预,提高其职业防护能力.方法 对某皮肤性病门诊128名医务人员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认知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和对职业暴露的认识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对HIV职业暴露知识认识不足,只有13.3%的医务人员知道普遍性防护原则,21.9%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护士的认知率低于医生.结论 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对HIV职业暴露认识不足,防护意识淡薄,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较多.管理者应根据皮肤性病门诊的特点,完善有关制度,提供防护设备和加强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世博园区医疗站医疗保障工作的经验,为今后重大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明确医疗站的医护人员素质要求,在人员选拔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好物资准备,明确医护人员的工作职责,针对世博园区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医疗救护措施及应急流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报告制度.结果 世博会运行以来,共收治6 890例患者,疾病的种类有外...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南宁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能力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斌  黄夏萍  覃曲波 《疾病监测》2009,24(5):379-381
目的分析南宁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及人力资源状况。 方法调查南宁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直报网络建设、直报人员配置以及网络运转情况,并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截至2007年,南宁市共有200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直报覆盖率为99.01%;已实行网络直报的200家医疗机构均已使用宽带网络直报;88.12%的(178/202)医疗机构有专用于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南宁市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共263人,其中专职人员188人,占71.48%;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5人,初级职称180人,其他及无职称9人;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44人、大专学历129人、中专学历85人、高中及以下学历5人;传染病网络直报人员中预防医学专业68人,临床专业133人、护理专业43人、其他专业19人。结论南宁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传染病直报网络建设、直报人员配置以及网络运转情况等各项指标较2005年有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血液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1862例输血前和手术前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62例受检血清中,HBsAg阳性率占16.48%,抗-HCV阳性率占1.50%,抗TP阳性率占1.88%.抗-HIV不确定病例有1例.结论 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姜莹莹  李红玉  张涛 《护理研究》2011,25(11):941-943
分析了灾害事件对救援医务人员造成的心理应激障碍、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探讨影响救灾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为有效维护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集束照护策略对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通过开展品质罔活动,实施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集束照护策略(care bundle),即:(1)加强培训和管理,增强手卫牛意识,强化手卫牛观念;(2)进行环境改造和流程再造,创建手卫生的氛围和方便的洗手设施;(3)加强监督,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保证洗手的正确性.对实施集束照护策略前后NICU医护人员入室及接触患儿前手卫生的落实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NICU医护人员入室、接触患儿前手卫生实施率分别由集束照护策略实施前的32.1%、92.0%上升至实施后的97.4%、99.3%;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由实施前的2.22%下降到实施后的1.38%.结论 集束照护策略能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预防医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中赴陇南巴基斯坦国际医疗救援队的配置与工作模式,为我国地震灾后医疗队建设和配置提供一手数据和参考。方法通过随队工作,见证和分析救援队的功能定位、人员构成、装备配置、物资贮备、工作模式和绩效,总结其优、缺点:结果巴基斯坦国际医疗救援队功能定位为搜救与医疗救治。人员共28名,包括正副领队各1名(领队为流行病专家,副领队为行政人员)、医师6名、护理人员2名、医技师3名,战地搜救与转运人员10名、后勤工作人员5名。医疗队装备包括:战地救护车1辆、医院1所(由7顶帐篷组成)、海事卫星电话2部医疗救援装备和药品耗材包括:X线检查床1台,B型超声扫描仪1台,心电检查仪1台,手术室配套设备1套,ICU设备2套,200例手术的麻醉药品及耗材,500人份的输液及有关药品,500人份的检查试剂和耗材,3000人份的口服药品、药棉、绷带。后勤物资包括:炊事用具1套、供应全队2周食用的米、面等食物和水、厕所设施2套医疗队的帐篷医院存1天内建成,10天内接诊1256例地震伤员,完成14台手术和236例x线和B超检查和314例生化检查。结论巴基斯坦国际医疗救援队配置与功能定位一致、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兼顾转运救治和公共卫生。设备配置与物资装备在满足一线抢救300-500例伤员的同时,还考虑了自身生存与环境保护,值得借鉴。医疗队若能在灾后第一周赶到重灾区,作用和绩效会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妇产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情况,探讨改进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331名妇产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度、防护措施执行情况和影响因素、职业暴露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0.2%医护人员掌握标准预防相关知识,依从性较强;55.3%基本掌握标准预防相关知识,依从性不足;14.5%标准预防相关知识缺乏,依从性差。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师与助产士在标准预防依从性方面存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主要为防护设备不足、医院重视不够、自身防护意识薄弱。职业暴露主要为锐器损伤和皮肤黏膜接触孕产妇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结论:妇产科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亟待加强,医院应强化标准预防相关知识培训,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监督机制,提高医护人员标准预防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